沙利文规则是否在中国适用及其公众人物的名誉权保护问题

沙利文规则是否在中国适用及其公众人物的名誉权保护问题

ID:10074273

大小:1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24

沙利文规则是否在中国适用及其公众人物的名誉权保护问题_第1页
沙利文规则是否在中国适用及其公众人物的名誉权保护问题_第2页
沙利文规则是否在中国适用及其公众人物的名誉权保护问题_第3页
资源描述:

《沙利文规则是否在中国适用及其公众人物的名誉权保护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学号:01018057姓名:特日根沙利文规则是否在中国适用及其公众人物的名誉权保护问题对于沙利文规则的来源,最初在美国的沙利文诉《纽约时报》案中维克斯勒教授提出了公共官员的说法,在后来1967年的“足球教练和退伍将军案”中,美最高法院从而又将“公共官员”的概念扩展到“公众人物”。这样一来,除了政府官员以外如引人注目的娱乐明星、体育名,事业有成的著名企业家,以及见义勇为被报道的青年等等,都可以被囊括在一个概念中。而对于媒体报导公众人物的目的而言,媒体监督政治型公众人物。因为他们是人民选举或被任命出

2、来为百姓做事的,他们是享有极大的公权力的公众人物。如果没有监督就可能会滥用权力,法律健全的国家都要求国家高级公务人员必须公布家庭财产和个人收入情况,并存入公共档案,使公众随时监督、质询,以保证政治的透明度、公开化。只要媒体不具有恶意,且情节轻微,就不能认定为侵权。相反,传媒自由地发展监督职能维护官场的清廉与效率等涉及公众的利益。而且,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第四十一条中也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及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宪法第四十一条的规定与公共人物

3、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是美国将之称为“公共人物”理论,而中国将之称为“公民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批评建议利,所以推理为国家工作人员只能对故意捏造和歪曲事实的批评才可以追究批评人的法律责任。往往在涉及公众人物的新闻侵权纠纷中,维护言论自由特别是批评权和名誉权两者之间的合理平衡的原则必然演进为对公众人物的名誉权保护应当适当弱化,对新闻媒介和公众的批评言论应当适当宽容的原则,非如此,"两权"平衡就不易得到维持。公众人物对媒体的报道和公众的评价具有一定的忍耐义务,其名誉权等人身权利的外延也将受到一

4、定的限制。事件在公开领域发生,涉及公众人物,其本身已经构成新闻事件,不管其实质内容是真是假都属于公众合理兴趣的范畴,都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是真的具有监督和谴责的意义,是假的具有澄清是非的意义,谴责散布虚假信息行为的意义。3学号:01018057姓名:特日根对于那些公众人物,一般指国家官员(包括政界要人,政府官员)、国家公务员和名人。由于他们的活动与公众兴趣有关,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在隐私权问题上,一般认为,公众人物与非公众人物享受的隐私权的范围是不同的。公众人物比之非公众人物所享受的隐私权的范围要

5、窄,这也是基于公众利益和公众兴趣的原因。因为他们处于非常受到关注的位置,社会公众有理由对他们的品行等提出更高的要求。他们的品德、能力、才干、健康,尤其是与他们所从事的政治、科研、艺术、运动有关的事都有可能成为社会公众探求和欲于知道的内容。这种探求和公布一般说并不构成侵权。由于国家官员和公务员是依靠纳税人的钱养活的,因此对公众事物和纳税人负有特别的责任,隐私的范围就相对更窄一些。比如,对于普通公民而言,财产收入是个人隐私,但对于国家官员来说,他们必须将其收入告之纳税人,以接受监督。这是因为只有这些

6、官员的财产收入是合理合法的,才能保证政府的廉洁,如有非法收入,则会导致腐败和社会不公的存在。由此可见,作为公众人物的国家官员的隐私权小于普通公民的隐私权。另外,新闻传播名誉侵权中还经常涉及到非政府官员的名人,如歌星、影星、节目主持人等公众人物的名誉权的问题。对这一类案例,由于所涉当事人非国家工作人员,无法援引《宪法》有关规定抗辩其有接受批评、建议的义务。这就使得新闻工作者和媒体很容易惹上名人官司,并且大抵败诉。而实际上,这些公众人物是与普通公民有所不同的,他们本来就生活在公众的漩涡中,他们的言行

7、、举止在很大程度上已成为公众关注、追逐的话题;离开公众,他们也无从获得已有的声名和地位,所以他们已在公众生活中获得利益,理应接受公众的监督。而且,很多时候,公众对其的评述己不仅仅是征对其个人,而是由此引发的一类社会问题、现象等,是与公共利益有关的话题,应允许不同的意见和看法。另外,公众人物确实有比普通人更多的接触媒体的机会,一篇报道其名誉的损毁是完全可能被其他更多报道所抵销的。对普通民众来说,如法律不对其施以救济,那么其将永远处于“弱者”的不平等地位。因此对新闻报道与公民名誉权的冲突,应更多地保

8、护一般公民的名誉权,并向私人事务中所涉及的名誉权保护倾斜。对公众人物的名誉权,则应更多地考虑公众利益和人民的言论自由权利强调公众人物对舆论监督的较宽泛的“容忍度”。在我国,“沙利文规则”的适用引起了广泛的争论。从我国目前关于保护名誉权的立法来看:首先在民事立法领域,《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01条规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其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