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应性治理的探讨与构建

回应性治理的探讨与构建

ID:10085148

大小:2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24

回应性治理的探讨与构建_第1页
回应性治理的探讨与构建_第2页
回应性治理的探讨与构建_第3页
回应性治理的探讨与构建_第4页
回应性治理的探讨与构建_第5页
资源描述:

《回应性治理的探讨与构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回应性治理的探讨与构建【摘要】政府回应并非简单的制度安排的产物,而是在通过政府与其他社会主体的互动过程中建构出来的。网络群体性事件中政府的反应性行动,集中展现了政府回应性建构的历程,也是考察政府回应性的重要切入点。为了解决政府回应的多种悖论,在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框架下,需要构建一种回应性治理。这就要求从价值、结构、运行、技术等维度进一步分析和探讨。【关键词】政府回应;治理;维度;建构2013年11月12日,中共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包括”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

2、代化”。治理问题尽管作为学术概念早已出现,但还是首次进入中共中央文件。基于此,在构建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宏观视野下,我们提出回应性治理这一概念。所谓回应性治理,就是在网络化、扁平化的社会结构中,政府通过言语、行动、制度等途径回应公民诉求和社会关切,从而参与到社会协作中来,继而达成治理目标的过程。下面,我们就从价值、结构、运行三个维度入手,对回应性治理进行简要的分析与论述。一、价值维度5平等,是人类自古以来固有的价值诉求。在西方的政治法律思想史中,有关平等的论述可谓是汗牛充栋。在现代社会的合作体系中,平等避免了随意

3、的强制和支配,使得行动者能够自主地表达自己的偏好,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东西,而不是成为他人意志的工具。对于回应性治理而言,平等也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因为,如果地位不平等,显然无法构成回应,比如古代臣子对君主的谏诤,由于存在不平等的地位,君主做出的反应也很难说是回应。可以说,地位的平等,不仅使回应成为必要,也成为可能。如果实现了地位的平等,就意味着给系统装上了一个开放性驱动。随着地位的平等化,系统的开放性也会不断提高。在一个开放系统中,不同的治理主体可以平等地和谐共存,“政府回应、社会回应是由共同治理结构使然的子系统

4、开放功能的外显”。各种治理主体都能够根据自己所擅长的领域,对社会问题予以回应,这就使回应性治理从整体上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与此同时,政府的回应手段、回应渠道、运作机理也日趋多元。传统的政府回应过于迷信行政权力的作用,以至于冷漠生硬的“硬”回应大行其道。而在回应性治理中,语言、法律、制度、政策、技术等都将不断丰富回应的内涵,更加注重细节,关注公民体验的“软”回应将越来越多。二、结构维度5结构,在一般意义上,是指整体各部分的搭配和安排。对于一个有机整体而言,只有各组成要素之间严丝合缝、配合默契,整体才可能发挥出最大

5、的效能。对于现代国家治理体系来说,结构是组织和制度系统,明确了各种个体或组织的边界和范围,标明了不同行动者的位置,也确立了他们展开互动和联系的方式。在回应性治理的建构过程中,也需要从其结构着眼,摸清其宏观框架和微观脉络,才能够做到“庖丁解牛”。对于回应性来说,结构意味着:(1)社会主体之间的结构及其关系;(2)社会主体与政府的结构性关系;(3)政府内部的结构性关系。正如有的学者所言,回应性治理不同于传统公共行政(科层制度),也有异于新公共管理(市场机制),“回应性治理模式的基础是网络体制,建基于新治理理论和信息

6、技术”。可见,建构回应性治理的关键环节是打破官僚体制的结构,增强政府结构上的弹性。既有的研究已经提出了很多增强政府弹性的方法,如改造组织流程,减少中间环节,利用信息技术,外包公共服务,提高人事管理的灵活性等等。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使政府结构的弹性化和社会结构的网络化相融合。这就需要使政府放弃中央控制的思维模式,能够以一种更轻盈的身段和网络共舞,最终使“弹性化的制度设计和网络化治理结构前瞻性合理因子的嵌入,增进政府回应灵敏度”。三、运行维度5迄今为止,回应性治理还只是一种理论设想,如果想要梦想照进现实,还需要在过

7、程、条件、激励等方面深入挖掘,以保障回应性治理的有效运行。需要指出的是,“运行维度”这种说法本身就是一种基于技术理性思维的通俗化的表述。“运行”的言下之意是,把回应性治理当作一台机器,政府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控制和保障它的运转。但事实上,网络化的内在结构意味着回应性治理并不是一台机器,而是一个系统,而且是一个生态系统。对于生态系统而言,其发展规律遵循的是自然生长的道路,而非机械运行的逻辑。也就是说,对回应性治理的维护和保障只能通过自然的手段展开。在大数据时代,政府并不一定是信息不对称的优势方。社会力量也可以通过各种

8、渠道收集有关政府的数据,从而判断政府的行为逻辑和运行轨迹,对政府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制约。与此同时,大数据还可以迫使政府放弃选择性公开,因为任何选择性的行为都会在大数据的视野下露出马脚。此外,政府也可以通过向社会公开公共数据,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社会整体治理水平的提升。如北京市已有29个部门公布了400余个数据包,涵盖旅游、教育、交通、医疗等各个门类,为政府信息资源的社会化开发利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