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适宜技术技术

中医适宜技术技术

ID:17951806

大小:3.60 MB

页数:132页

时间:2018-09-11

上传者:U-10243
中医适宜技术技术_第1页
中医适宜技术技术_第2页
中医适宜技术技术_第3页
中医适宜技术技术_第4页
中医适宜技术技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适宜技术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中医适宜技术--艾灸疗法--耳压疗法--拨罐疗法--熏洗疗法罗湖区中医院康复中心秦少福TEL:13430827716 艾灸疗法一、概念艾灸疗法,是以艾绒或以艾绒为主要成分制成的灸材,点燃后悬置或放置在穴位或病变部位,借灸火的热力和药物的作用,激发经气达到防治疾病目地的一种方法。艾灸疗法种类很多,常用的有:隔物灸、悬灸两大类。 二、操作方法(一)隔物灸:是指用药物或其它材料,将艾炷(用艾绒制成的圆锥形小体称为艾炷,一般锥体高1cm左右,锥体直径0.8cm左右,燃烧一炷即为一壮)与施灸穴位的皮肤隔开进行施灸的方法。目前,常用的隔物灸有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等。 1.隔姜灸:用鲜姜切成直径大约2~3cm,厚约0.2-0.3cm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置于应灸的穴位上或患处,再将艾炷放置于姜片上点燃施灸。当患者感觉灼烫时,可将姜片稍提起,稍停后放下再灸,以免烫伤。艾炷燃尽、易炷再灸,直至灸完应灸壮数。根据病情需要,灸3壮或5壮或7壮。 2.隔蒜灸:用鲜大蒜头切成厚约0.2~0.3cm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置于应灸的穴位上或患处,再将艾炷放置于蒜片上点燃施灸,当患者感觉灼烫时,可将蒜片稍提起,稍停后放下再灸,以免烫伤。艾炷燃尽、易炷再灸,直至灸完应灸的壮数。根据病情需要,灸3壮或5壮或7壮。 3.隔盐灸:用纯净食盐填敷于脐部或于盐上再置一薄姜片,上置大艾炷施灸。当患者感觉灼烫时,可将姜片稍提起,稍停后放下再灸以免烫伤。艾炷燃尽、易炷再灸,直至灸完应灸的壮数。根据病情需要,灸3壮或5壮或7壮。 (二)悬灸:用点燃的艾条对准施灸部位距离皮肤3~5cm处熏烤,使患者局部感觉温热而无灼痛感。一般施灸时间10~15分钟。常用的悬灸方法有温和灸、雀啄灸、回旋灸、温盒灸等。 1.温和灸:用点燃的艾条对准施灸部位距离皮肤2~3cm左右处熏烤,使患者局部感觉温热而无灼痛感,灸至皮肤潮红为度,一般施灸时间10~15分钟。 2.雀啄灸:用点燃的艾条对准施灸部位一上一下地摆动,如鸟雀啄食一样,一般施灸时间5~10分钟。 3.回旋灸:用点燃的艾条与施灸部位皮肤保持一定距离2-3cm,均匀地左右移动或往复回旋熏烤施灸。 4.温盒灸:将温灸盒置于所选的施灸部位(穴位或痛点)中央,点燃艾条后放在施灸部位上方的灸盒中,或封盖以调节温度,每次每部位灸20~30分钟。一次可灸数穴。 三、适应证常用于寒邪束表、寒湿痹痛、脏腑虚寒、阳气虚脱、气虚下陷、经络瘀阻的感冒、鼻炎、咳嗽、胃脘痛、泄泻、风湿痹痛、眩晕、面瘫、颈肩腰腿痛、痛经、遗尿等病证。 四、禁忌证(一)中暑、高热、高血压危象、肺结核晚期大量咯血者等禁用。(二)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禁用。 五、注意事项:(一)如因施灸不慎灼伤皮肤,局部出现小水泡,可嘱患者保护好水泡,勿使破溃,任其吸收,一般2~5日即可愈合。如水泡较大,可用消毒毫针刺破水泡,放出水液,再适当外涂烫伤油等,要保持疮面洁净。 五、注意事项(二)注意晕灸的发生,如发生晕灸现象,按晕针处理。(三)患者在精神紧张、大汗后、劳累后或饥饿时不适宜艾灸。(四)灸时应注意防止烫伤,尤其幼儿患者更应认真守护观察;艾灸完毕后,应彻底熄灭灸火,防止再燃。 六、常见疾病的运用(一)感冒*感冒是感受触冒风邪,邪犯卫表而导致的常见外感疾病,*四时均可发生,尤以冬、春季气候骤变时为多,*表现为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为其特征。 操作步骤:1.主穴:风池、大椎、曲池、合谷、尺泽。2.配穴:*风寒加风门、肺俞、列缺;*气虚加足三里;*身痛加大杼;*腹痛、腹泻加神阙。 操作步骤:3.操作:悬灸法或隔姜灸法,每次选取3~4穴,每穴每次灸15~20分钟,以灸后穴位局部皮肤潮红为度。每日1次,至痊愈。*提示:在感冒流行季节,可按上述方法预防性治疗1周。 (二)面瘫*面瘫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证的病证,*又称为口眼喎斜。 操作步骤:1.主穴;翳风、颊车、地仓、合谷、阳白。2.配穴;*风邪胜者加灸太阳、风池;*气虚者加灸足三里。 3.操作:温和灸法,每次选取2~4穴,每穴每次灸15~20分钟,以灸后穴位局部皮肤潮红为度。每日1~2次,7~10次为1疗程。*提示:面部皮肤娇嫩,应避免灼伤皮肤。 (三)泄泻*泄泻亦称“腹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溏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主症的病证。*以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为临床表现。*本病多见于西医学的急慢性肠炎、胃肠功能紊乱、过敏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肠结核等。 操作步骤:1.主穴:天枢、足三里。2.配穴:*胃脘胀痛者加中脘、内关;*湿盛者加上巨虚、阴陵泉;*脾胃虚弱者加脾俞、公孙、气海;*脾肾阳虚者加命门、肾俞、脾俞、关元、神阙;*肝木乘脾者加脾俞、太冲。 3.操作:悬灸法,每次选取2~4穴,每穴每次灸15~20分钟,以灸后穴位局部皮肤潮红为度,每日1次,5~7次为1疗程。*提示:艾灸时,时刻询问患者的局部感觉,避免烫伤。 (四)痛经*妇女正值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症状。*以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者为主要症状。 操作步骤:1.主穴:中极、气海、三阴交。2.配穴:*气血亏虚加脾俞、胃俞;*肝肾不足加肝俞、肾俞;*寒凝加归来、地机;*气滞加肝俞、太冲。 操作步骤:3.操作:悬灸法,每次选取2~4穴,每穴每次灸15~20分钟,以灸后穴位局部皮肤潮红为度,每日1次。*每个月经周期,以月经前5~7天开始治疗,5~7次为1疗程,共治疗三个月经周期。*提示:本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较好。 (五)胃痛*胃痛,又称胃脘痛,以上腹胃脘部经常反复发作性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本病相当于西医的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肠神经官能症、胃粘膜脱垂等引起的胃脘疼痛。 操作步骤:1.主穴:中脘、内关、足三里、脾俞、胃俞。2.配穴:*饮食内积配梁门;*肝气犯胃配太冲;*气滞血瘀配膈俞、公孙;*胃阴不足、虚火上炎配内庭;*脾胃虚寒甚配气海、关元。 3.操作:悬灸法,每次选取2~4穴,每穴每次灸15~20分钟,以灸后穴位局部皮肤潮红为度。每日1次,7次为1疗程。*提示:艾灸时,时刻询问患者的局部感觉,避免烫伤。 (六)厥证*厥证是指骤起而短暂的意识和行动的丧失。*其特征为突感眩晕、行动无力、迅速失去知觉而昏倒,数秒至数分钟后恢复清醒。*本病相当于西医的脑组织短暂性缺血、缺氧所致的各种疾病。 操作步骤:1.主穴:水沟、中冲、涌泉、足三里。2.配穴;*虚证配气海、关元、百会;*实证配合谷、太冲。 3.操作:悬灸法,每次选取2~4穴,每穴每次灸15~20分钟,以灸后穴位局部皮肤潮红为度。*每日1次,5次为1疗程。*提示:尽快找出发生厥证的病因,治疗原发疾病。 耳压疗法一、概念耳压疗法是用形圆而质硬的药物及制品贴在耳廓表面的耳穴上,并施加一定的压力以达到刺激耳穴、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1.耳郭正面:四个凹陷三支脚:四个凹陷:三角窝、耳甲艇、耳甲腔、耳舟。 三支脚:对耳轮上脚、对耳轮下脚、耳轮脚。 耳轮对耳轮四切迹:耳轮脚切迹、轮屏切迹、屏间切迹、屏上切迹 耳轮结节、外耳门耳屏、对耳屏、耳垂 2.耳郭背面 3.耳根 (二)耳穴的分布耳穴分布规律:与面颊相应的穴位在耳垂;与上肢相应的穴位在耳舟;与躯干相应的穴位在对耳轮体部;与下肢相应的穴位在对耳轮上、下脚;与腹腔相应的穴位在耳甲艇;与胸腔相应的穴位在耳甲腔;与消化道相应的穴位在耳轮脚周围等。 头面--耳垂、对耳屏上肢--耳舟下肢--对耳轮上、下脚躯干--耳轮体部腹腔--耳甲艇胸---耳甲腔消化道-耳轮脚周围耳鼻喉咽--耳屏四周 二、操作方法(一)选穴1.辨证选取耳穴。2.寻找阳性反应点(压痛、丘疹、脱屑、血管充盈等)。 (二)耳压治疗1.治疗工具:王不留行籽(或其它材料)、胶布、镊子、碘伏、棉球。 2.操作步骤:用拇、食指尖或指腹相对置于贴有王不留行籽的耳穴的耳廓正面和背面,或用食指尖或指腹置于贴有王不留行籽的耳穴的耳廓正面,垂直施压。3.疗程:每1~2天换一次,每次按压2~3分钟左右,每天按压3~5次,双侧耳穴轮流使用。 三、适应证各种扭伤、挫伤,痛症、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风湿性关节炎、面神经炎,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眩晕、心悸、胆石症、月经不调、经绝期综合症、近视、肥胖症;戒毒、戒烟等。 四、禁忌证(一)耳廓上有湿疹、溃疡、冻疮破溃禁用。(二)有习惯性流产的孕妇禁用。五、注意事项(一)严格消毒,防止感染。(二)贴耳穴后,若患者无酸、麻、胀、痛、灼热感等,可自行增加按压次数。 六、常见疾病的运用(一)肝胆管结石症*肝胆管结石症表现为上腹部或剑突下疼痛、压痛,且向右肩放射,*可伴有厌油、恶心、呕吐、口苦、不思饮食等消化道症状,*急性发作时可有发热、黄疸等。*本病相当于西医的肝胆管结石症。 操作步骤:1.主穴:肝、胆、交感、内分泌、皮质下等。2.配穴:*伴有恶心、不欲饮食、口苦加腹、脾;*厌油、发热、黄疸加十二指肠、耳迷根。 3.操作:按上述操作步骤进行。*提示:该疗法对本病有一定的疗效,需配合其它方法治疗。 (二)失眠*失眠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 操作步骤:1.主穴:皮质下、神门、心、脾、交感等。2.配穴:*伴郁火扰心加肝、枕、角窝上;*脾胃不和加脾、胃、大肠;*心胆气虚加肾、胆。 3.操作:按上述操作步骤进行。*提示:由其它疾病引起失眠者,应积极治疗其原发病。 (三)青少年近视近视是以视近清楚,视远模糊为主症的眼病。操作步骤1.主穴:眼、肝、肾、心、神门等。2.操作:按上述操作步骤进行。提示:注意用眼卫生;耳压治疗以假性近视为佳;也可配合其它疗法,以提高疗效。 (四)痤疮*痤疮是一种以颜面、胸、背等处生丘疹如刺,可挤出白色碎米样粉汁,*多发于颜面、胸背等处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皮肤病。*是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 操作步骤:1.主穴:耳尖、肺、脾、大肠、肾上腺、内分泌等。2.操作:按上述操作步骤进行。*提示:严禁用手挤压,忌食辛辣、油腻食品,保持大便通畅。 (五)戒烟综合征戒烟综合症是指吸烟者长期吸入含有尼古丁的烟叶制品,在成瘾、产生依赖性后,突然中断而出现的烦躁不安、呵欠连作、口舌无味、流泪流涎、全身疲乏、昏昏欲眠、感觉迟钝,甚至心情不畅、胸闷、焦虑、感觉迟钝等一系列瘾癖现象。 操作步骤1.主穴:肺、口、皮质下、交感、神门等。2.操作:按上述操作步骤进行。*提示:吸烟要求强烈时,应及时按压上述耳穴。 (六)肥胖症肥胖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体内膏脂堆积过多,体重异常增加,并伴有头晕乏力、神疲懒言、少动气短等症状的一类病证。 操作步骤:1.主穴:口、胃、脾、肺、饥点、内分泌、皮质下、三焦等。2.操作:取上穴中3~5个,按上述操作步骤进行。*提示:餐前或有饥饿感时,应自已按压上述穴位3~5分钟。 拔罐疗法一、概念拔罐疗法,是一种以杯罐作工具,借热力或者其它方法排去其中的空气产生负压,使之吸附于腧穴或应拔部位的体表,使局部皮肤充血、瘀血的一种防治疾病的方法,又名“火罐气”、“吸筒疗法”,古称“角法”,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一种独特的治疗方法。 二、操作方法目前,常用罐的种类有玻璃罐、抽气罐、竹罐、陶罐等(图19-1)。 拔罐方法有火罐法、煮罐法、抽气罐法等;其中火罐法最为常用。操作方法:镊子夹住95%的酒精棉球,点燃后在罐内绕1~3圈再快速抽出,并迅速将罐子扣在应拔的部位上。注意:点燃的酒精棉球切勿将罐口烧热,以免烫伤皮肤。 还有留罐、走罐、闪罐、刺络拔罐留罐:拔罐后,留置一定的时间,一般将罐子吸拔留置在施术部位5~10分钟,罐大吸拔力强的应适当减少留罐时间,夏季及肌肤薄处,留罐时间也不宜过长,留罐期间要注意皮肤颜色,以免损伤皮肤。 走罐:(又称推罐)*一般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厚的部位,如腰背部、大腿部等,*一般选用口径较大的玻璃罐,罐口要求平滑,最好用玻璃罐,*先在罐口或欲拔罐部位涂一些凡士林、油膏液体、石蜡等润滑剂, *将罐吸上后,以手握住罐底,稍倾斜,即后半边着力,前半边略提起,慢慢向前推动,这样在皮肤表面上下或左右往返推移数次,*至所拔部位皮肤潮红或充血或瘀血时为止,然后将罐取下。 闪罐:将罐快速拔住后,又立即取下,再迅速拔住,如此反复多次地吸拔5-10次,直至皮肤潮为度。 刺络拔罐:将应拔部位的皮肤消毒后,用三棱针或粗毫针点刺出血或用皮肤针叩刺,然后将火罐快速吸拔在点刺的部位上,使之出血,加强刺血治疗的作用。一般留置5~10分钟。 三、适应证感冒、头痛、不寐、咳嗽、哮喘、胃脘痛、呕吐、泄泻、眩晕、胁痛、水肿;落枕、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急性腰扭伤、坐骨神经痛、风湿关节痹痛、痛经、牛皮癣、带状疱疹等。 四、禁忌证(一)严重的心脏病患者。(二)患有出血性疾病者。(三)肿瘤患者。(四)患有活动性肺结核者。(五)孕妇。(六)高热抽搐者。 五、注意事项:(一)拔罐时要选择适当体位和肌肉丰满的部位,骨骼凹凸不平、毛发较多的部位、火罐易脱落,均不适用。(二)拔罐时要根据所拔部位的面积大小选择大小适宜的罐,操作时动作必须迅速,才能使罐吸附有力。(三)点燃酒精棉球拔火罐前,应先挤干酒精棉球,防止酒精滴下烫伤皮肤。 (四)拔火罐时注意勿灼伤或烫伤皮肤,若烫伤或留罐时间太长而皮肤起水泡时,小泡勿需处理,仅敷以消毒纱布,防止擦破即可,水泡较大时用消毒针将液体放出,用消毒纱布包敷,以防感染。(五)面部不宜拔火罐,若病情需要,应先与患者沟通。 六、常见疾病的运用(一)感冒*感冒是感受触冒风邪,邪犯卫表而导致的常见外感疾病,*四时均可发生,尤以冬、春季气候骤变时为多,*表现为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为其特征。 治法以取背部督脉和膀胱经穴为主,常用走罐及留罐法。操作步骤:1.患者取俯卧位,暴露背部,在督脉和膀胱经上均匀涂抹液体石蜡等润滑剂。2.再用闪火法拔罐,将火罐扣在督脉上,然后医者用右手握罐,以左手扶住并拉紧皮肤,上下往返推罐3~5次, 3.待皮肤潮红,再将火罐分别移至两侧的膀胱经,用同样的方法在两侧膀胱经上各走罐3~5次;4.最后将火罐留置大椎、风门、肺俞等穴,5~10分钟后起罐,并擦净润滑剂。提示:此法选用的火罐不要过大,操作时应注意轻吸,勿刺激过强,皮肤潮红即可。操作完毕后,嘱患者注意覆盖背部,勿使背部受风寒。 (二)腰痛*腰痛又称“腰脊痛”,是指因外感、内伤、挫闪或劳欲过度等导致腰部气血运行不畅,或失于濡养,引起腰脊或脊旁部位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证。*表现为自觉腰部疼痛或腰部重痛、酸麻、拘急不可俯仰或痛连臀腿。*本病相当于西医的腰部扭伤、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背肌筋膜炎等。 治法以取背部督脉和膀胱经穴为主,常用走罐及留罐法。操作步骤:1.患者取俯卧位,背腰部皮肤充分暴露,2.先在背腰部正中均匀涂抹液体石蜡等润滑剂,再用闪火法将中号玻璃罐扣在督脉上,3.医者左手扶住患者肩部,右手握住火罐,缓慢沿督脉推进或拉回,如此往返推拉10~15次, 4.反复操作,直至皮肤深红或紫色为度,然后于腰部脊柱两侧膀胱经同法操作。5.起罐后,擦净润滑剂。1周1~2次,5次为一疗程。提示:留罐法时间不宜过长,以避免起泡。也可配合痛点放血疗法。 (三)带状疱疹*中医称为“蛇串疮”。*临床表现为患部有束带状刺痛、皮疹呈簇集状水疱、水疱如绿豆或黄豆大小、中间夹以血疱或脓疱、排列如带状,*多发生在单侧,疱疹在2~3周后渐见干燥结痂,最后痂退而愈。 常用刺络拔罐法。操作步骤:1.用碘伏消毒患处,2.在疱疹聚集处用三棱针或粗毫针进行围点刺,以稳、准、快的手法刺破皮肤,3.迅速以闪火法拔罐,留罐5~10分钟,酌情每罐出血5~10ml后起罐,4.消毒后用干棉球擦净局部皮肤。隔日1次,一般治疗2~4次。 提示:操作完毕后,嘱患者穿宽松衣服,避免摩擦患处,三小时内勿洗浴。此法应特别注意火罐的清洁与消毒。 (四)咳嗽*咳嗽是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作声,咯吐痰液而言,为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分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常见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等。 常用拔罐法和走罐法。操作步骤:外感咳嗽:1.用碘伏消毒颈夹脊、足太阳膀胱经、督脉,2.用直线走罐法,每条经上走3~5次,取肺俞、风门、膏肓等穴,3.迅速以闪火法拔火罐,留罐5~10分钟。4.隔日1次,一般治疗2~4次。 内伤咳嗽:1.取肺俞、足三里、膻中、乳突、风门、缺盆等穴,2.先闪罐,后留罐5~10分钟。3.隔日1次,一般治疗2~4次。 *提示:1.内伤咳嗽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应坚持长期治疗;2.咳嗽发作时应注意休息,谨防病情加重;3.急性发作宜配合其它方法,以标本兼顾;缓解期须从调整肺、脾、肾三脏功能入手、重在治本。 (五)肩背痛*肩背痛,是以自觉肩背部疼痛为主症的一类病证。*表现为肩背部重痛、酸麻、拘急,或麻木不仁及不用。*本病相当于西医的背筋膜炎等。 常用走罐及留罐法。操作步骤:1.患者取俯卧位,背腰部皮肤充分暴露。2.先在背腰部正中均匀涂抹液体石蜡等润滑剂,3.用闪火法将中号玻璃罐扣在督脉上,4.医者左手扶住患者肩部,右手握住火罐,缓慢沿督脉推进或拉回, 5.如此往返推拉10~15次,反复操作,直至皮肤深红或紫色为度。6.然后于腰部脊柱两侧同法操作,起罐后,擦净润滑剂。7.1周1~2次,5次为一疗程。*提示:适当可配合痛点刺络放血疗法,每次以2~3点为宜。 谢谢! 熏洗疗法一、概念熏洗疗法,就是按一定处方用药的中草药,经加清水煎煮沸后,先用蒸气熏疗,再用药液淋洗、浸浴全身或局部患处,从而产生治疗作用的一种防治疾病方法。 二、操作方法(一)淋洗法将药物放在沙锅内,加水煎液,过滤去渣后,乘热装入小喷壶内、不断地淋洗患处,或用消毒纱布蘸药液连续淋洗患处,在淋洗时,并可轻轻捺按伤口四周,并用镊子持消毒棉球拭蘸伤口脓液,使脓液及坏死组织淋洗干净,淋洗后,根据伤口情况进行常规换药。 (二)熏洗法1.全身熏洗法将药物用量加倍,煎液倒入浴盆里,进行全身沐浴。或把药液倒入大木桶或大水缸内,桶内放一小木凳,高出水面10cm左右,患者坐在小木凳上,用布单或毯子从上面盖住,仅露出头部。 2.局部熏洗法(1)手熏洗法:把煎好的药液倒入盆内,将患手架于盆上进行熏蒸,外以布单将手连盆口盖严,不使热气外泄,等到药液温度适宜时,将患手浸于药液中进行泡洗。 (2)足熏洗法:把煎好的药液倒入木桶内,桶内安置一小木凳,略高出液面,将患足放在小木凳上,用布单将腿及桶口盖严密,进行熏蒸,待药液温度适宜时,取出小木凳,把患足及小腿浸于药液中泡洗。 (3)坐浴法:把煎好的药液倒入盆内,待药液温度适宜时,坐浴浸于盆中泡洗。也可用坐浴椅,先把盆放在椅下进行熏蒸,后将盆移至椅上坐浴。 (三)热罨法热罨法类似现代的热湿敷法,由于患病部位不同,治疗应用时,有以下几种方法:(1)将煎好的药液倒入盆内,用消毒纱布7~8层或干净软布数层蘸药液摊放患处,另用1块消毒纱布不断地蘸药液淋渍患处,使摊敷在患处的纱布层得以保持一定的湿热度,持续淋渍热罨。 (2)将煎好的药液倒在盆内,用消毒纱布或软布蘸药液,稍微拧一下,不要太干,再折叠数层,待温度适宜时敷在患处,两手轻轻旋按片刻,稍凉再换,如此连续操作。 (3)将药物研成粗末装入布袋内,扎紧袋口,放入搪瓷盆内加水煎液,先熏洗,待温度适宜时取出药袋,带液在患处进行湿热敷,这样熏洗与热罨连续交替使用。 三、适应证各种血栓闭塞性疾病、糖尿病足;软组织损伤、骨折临床愈合后肢体功能障碍者;疖、痈等急性化脓性感染疾病还未溃破者;带状疱疹、银屑病、湿疹、寻常疣、手足股癣;失眠等。 四、禁忌证(一)急性传染病、严重心脏病、高血压病等忌全身熏洗。(二)妇女妊娠和月经期间慎熏洗。 五、注意事项(一)在熏洗过程中出现头晕、胸闷、呼吸困难等情况立即停用。(二)饱食、饥饿、过度疲劳时,均不宜全身熏蒸。(三)糖尿病、皮肤感觉异常者要防止烫伤。 六、常见疾病的运用(一)湿疮湿疮是一种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其特点是皮损对称分布,多形损害,剧烈瘙痒,皮损溃烂,渗出倾向,反复发作,易成慢性,出现鳞屑、苔藓化等损害等。本病相当于西医的湿疹。常用淋洗法。 操作步骤1.方药:苦参、蛇床子、生百部、益母草各30g,生大黄、青蒿、石菖蒲、黄柏、地肤子、徐长卿各20g。 2.将上述中药加清水1500ml,煎沸20分钟,过滤去渣后,将药液乘热装入小喷壶内使用。或用消毒纱布蘸药液连续淋洗患处,每次15~20分钟,每日1~2次,7~10天为一疗程,连用2~3疗程。 提示:患处应避免搔抓,忌用热水或肥皂等刺激物。本方法治疗本病有一定疗效,常需配合其它方法使用。 (二)足癣足癣是皮肤癣菌侵犯掌、足趾和趾间皮肤引起的感染。临床上以皮肤起丘疹、丘疱疹、水疱、脱皮、皲裂、瘙痒并反复发作为特征。属于中医学脚湿气、脚气疮等范畴。常用足熏洗法。 操作步骤1.方药:地肤子、蛇床子、苦参、白鲜皮、川黄柏、红花、防风、大枫子各20g。*渗出液多者加枯矾15g。 2.将上述中药加清水1500ml,煎沸20分钟,过滤去渣后,将温度适宜的药液放入盆内使用,每次15~20分钟,每日早晚各泡洗1次。7~10天为一疗程,连用2~3疗程。 提示:本病有一定的传染性。本方法治疗有一定疗效,常需配合其它方法使用。 操作步骤1.方药:苦参、蛇床子、生百部、益母草各30g,生大黄、青蒿、石菖蒲、黄柏、地肤子、徐长卿各20g。 2.将上述中药加清水1500ml,煎沸20分钟,过滤去渣后,将药液乘热装入小喷壶内使用。或用消毒纱布蘸药液连续淋洗患处,每次15~20分钟,每日1~2次,7~10天为一疗程,连用2~3疗程。 提示:患处应避免搔抓,忌用热水或肥皂等刺激物。本方法治疗本病有一定疗效,常需配合其它方法使用。 (三)足跟痛足跟痛是指跟骨结节周围慢性劳损所引起的疼痛,X光片常见跟骨结节部骨刺。临床表现为足跟部疼痛,晨起较重,行走片刻后减轻,但行走过久疼痛又加重。属中医“痹证”范畴。常用足部熏洗法。 操作步骤1.方药:威灵仙30g、艾叶、独活、羌活各20g、红花15g、皂角刺、汉防己20g,食醋100ml,鲜葱50g。 2.将上述中药加清水适量;约1500ml,用武火煎沸后,再煎15~20分钟,将温度适宜的药液倒入桶或盆内使用。每次熏洗、浸泡共30分钟左右,每日1~2次,7~10天为一疗程,连用2~3疗程。 提示:可配合其它疗法治疗,如灸疗、刺络法等。 (四)痔疮痔是直肠末端黏膜下和肛管皮下的静脉丛发生扩大、曲张,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或肛管下端皮下血栓形成或增生的结缔组织,俗称痔疮。根据发病部位的不同,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常用坐浴法。 操作步骤1.方药:苦参、生百部、生大黄、地榆各20g,益母草、金银花藤各30g。 2.将上述中药加清水1500ml,煎沸20分钟,把煎好的药液倒入盆内,用坐浴椅,把盆放在椅下进行熏蒸,后将盆移至椅上坐浴,每次15~30分钟,每日1~2次,7~10天为一疗程,连用2~3疗程。 提示:平时要注意肛门卫生,保持大便通畅。 (五)风疹风疹是一种皮肤出现红色或苍白色风团,时隐时现的瘙痒性、过敏性皮肤病。其特点是皮肤上出现瘙痒性风团,发无定处,骤起骤退,退后不留痕迹。本病相当于西医的急慢性荨麻疹。常用淋洗法或全身熏洗法。 操作步骤1.方药:路路通、蚕砂、厚朴、豨莶草、地肤子、防风、丹皮各30g。 2.将上述中药加清水1500ml,煎沸20分钟,过滤去渣后,将药液装入小喷壶内使用,用消毒纱布蘸药液连续淋洗患处或用全身熏洗法,每次15~20分钟,每日1~2次,7~10天为一疗程,连用2~3疗程。 提示:风疹期间避免吹风、晒太阳、尽可能不要搔抓,忌食腥荤发物,并保持大便通畅。 (六)阴痒妇女外阴瘙痒,甚则痒痛难忍,坐卧不宁,或伴带下增多等,称为“阴痒”。以更年期妇女多见。常用坐浴法。 操作步骤1.方药:苦参、蛇床子、威灵仙、当归尾、鹤虱、花椒、银花、连翘各15g。 2.将上述中药加清水1500ml,煎沸20分钟,把煎好的药液倒入盆内,用坐浴椅,把盆放在椅下进行熏蒸,后将盆移至椅上坐浴.每次15~20分钟,每日1~2次,7~10天为一疗程,连用2~3疗程。 提示:该法治疗本病有一定的疗效,常需结合病因治疗。 谢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