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尔·波特《什么是战略-》(《whatisstrategy-》)读后感

迈克尔·波特《什么是战略-》(《whatisstrategy-》)读后感

ID:18999430

大小:26.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9-27

迈克尔·波特《什么是战略-》(《whatisstrategy-》)读后感_第1页
迈克尔·波特《什么是战略-》(《whatisstrategy-》)读后感_第2页
迈克尔·波特《什么是战略-》(《whatisstrategy-》)读后感_第3页
迈克尔·波特《什么是战略-》(《whatisstrategy-》)读后感_第4页
资源描述:

《迈克尔·波特《什么是战略-》(《whatisstrategy-》)读后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迈克尔·波特《什么是战略-》(《Whatisstrategy-》)读后感迈克尔·波特《什么是战略?》(《Whatisstrategy?》)读后感迈克尔·波特《什么是战略?》(《Whatisstrategy?》)读后感:2013-9-1116:07:00重温经典,结合中国情境的重述与思考迈克尔·波特《什么是战略?》(《Whatisstrategy?》)读后感李鹏迈克尔·波特(MichaelE.Porter)的《什么是战略》(《Whatisstrategy?》)一文于1996发表于《哈佛商业评论》(《HarvardBusinessReview》)后,很快就在管理

2、学界、经济学界和企业界引起了高度关注和广泛讨。论2000年后更是成为了全世界商学院学生,无论本科、硕士还是博士,都必读的战略管理经典文献。,最重近温这篇经典文献,结合近几年的对中国企业管理的观察、思考,以及自身工作实践经验,我又有了一些新的体会和思考。企业的战略管理理论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从钱德勒在《战略与结构:工业企业史的考证》一书中开始研究环境、战略与组织之间的关系,到之后逐渐形成了“设计学派”和“计划学派”,再到20世纪80年代迈克尔·波特出版《竞争战略》一书,战略管理十大主要流派中至今仍然占有主流地位的“定位学派”开始逐渐形成并发展。迈克尔·波

3、特作为“定位学派”的代表人物对于战略管理理论的巨大贡献是毋庸置疑的。这位哈佛商学院最著名的教授,先后获得过大卫·威尔兹经济学奖、亚当·斯密奖、五次获得麦肯锡奖。他的“竞争三部曲”(1980年出版的《竞争战略》、1985年出版的《竞争优势》和1990年出版的《国家竞争优势》),特别是他所提出的行业竞争结构分析理论(以五种竞争力量模型为核心)、三种竞争战略(低成本、差异化和集中或专一化战略)等更是在过去的20多年里备受学术界、咨询界和企业界的普遍认同,并且成为进行外部环境分析和战略 的赢利能力。不知不觉中,管理工具逐渐取代了战略。于是当管理者全线出击,力图改进企

4、业运营时,他们其实离自己原本具有竞争优势的定位越来越远了”。其实,用我们中华文明的积淀来表述波特的这个观点,更加的简洁易懂,也就是企业在运营中切忌“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术,固然重要;但道,才是根本”。波特在论述战略定位时,认为“战略定位相对集中的竞争者,例如宜家,瞄准的是某一类型的客户,并根据他们的特殊需求设计自己的运营活动。而战略定位相对宽泛的竞争者,要么就对客户服务过度(因此定价过高),要么对客户服务不足(因此定价过低)。相比之下,前者常常可以获得较好的发展机会,而后者对于某一客户群体的特殊需求,要么忽略不顾,要么只能部分满足”。我们也可以将这一观点

5、重述为“鱼和熊掌不能兼得,过于追求大而全,可能会顾此失彼”。在引入“取舍”这一视角时,不知道波特是否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舍得”的思想。《易经》中,即有“有舍有得,不舍不得,大舍大得,小舍小得”的表述。之后的几千年来,“舍得”的人生哲学更是普遍的被中国人所接受。“舍得”既成为中国人的一种人生哲学,也成为了中国人的人生智慧和态度。而波特在文章中其实就是运用了“舍得”的理念,提出“持久的战略定位需要做出取舍”,“除非公司做出一定的取舍,否则任何一种战略定位都不可能持久”。他进而将战略描述为“战略就是在竞争中做出取舍,其实质就是不做哪些事情。没有取舍,就没有选择

6、的必要;没有选择,也就没有制定战略的必要”。战略配衬是波特在文章中另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他将其所推崇的西南航空的关键成功要素描述为“环环相扣”,他认为西南航空的战略“囊括了一个运营活动系统,而不是各单项活动的简单集合,其竞争优势来自各项互动之间的配衬和相互加强”。他从“各运营活动或职能部门与总体战略的简单一致性”、“各项活动之间的相互加强”、“超越活动和部门之间的整体投入最优化”三个层次的配衬,将战略进一步阐述为“战略,就是在企业的各项运营活动之间建立一种配称。战略能否取得成功,依靠的不仅仅是做好几件事情,而是做好每一件事情,对各项活动统筹兼顾”。我们的古人

7、其实也早就说过,“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万人操弓,共射一招,招无不中”,只有系统性的配称,才会形成“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战略优势。波特的观点中,可以用中国文化重述的还有很多,例如他所鼓励的对战略定位的长期坚持,其实就是不要随波逐流、东施效颦,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水滴穿石、持之以恒思想的体现,反之则是“欲速则不达”。由此可见,中西方在管理理论的构建上也许是西方更具优势,但其实质和根本,都是相通的,而且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中其实蕴含着很多博大精深的管理理念,值得我们去传承和发扬。(二)结合中国情境的新思考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中国的学界

8、和商界也越来越多的吸收和发展了西方管理理论,并将之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