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教育初探

赏识教育初探

ID:21028782

大小:2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18

赏识教育初探_第1页
赏识教育初探_第2页
赏识教育初探_第3页
赏识教育初探_第4页
资源描述:

《赏识教育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赏识教育初探  “赏识教育”作为教育领域的一个新课题早已摆在了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赏识”即欣赏、认识,它提出的前提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潜力。教育者应注意挖掘,积极引导,激励其发挥最大效力。这是一种积极的教育方式,它和我国几千年来形成的教育是不同的。中国传统教育的目的是要把人培养成为“修身、养家、治国、平天下”的圣人,即使一个人很不错了,仍然看到的是他的不足。传统教育的影响,使中国的家长信奉“棍棒教育”超过信奉“赏识教育”,而教师们也觉得“师道尊严”比较好。这种一叶障目,只见劣势,不见优势的做法,打掉了人们的自信心和创造力。如果长期这样下去,

2、受教育者受到的压抑是可想而知的。为此,我们应该积极推行赏识教育。在赏识教育的过程中,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教师是教育的主要实施者。要实施赏识教育,必须首先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学生素质不一,性格各异,需要教师去做细致的工作,了解每一个学生,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尤其是对后进生、差等生。不能认为后进生、差等生就一无是处.有一件事给我触动很大,有一次一位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写了一个别字,当即一位平时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学生给他指出,这位教师觉得该生让他当众下不了台,一怒之下把这位学生轰出课堂。从此以后,这位同学一蹶不振,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3、尤其是在这位老师上课时更是提不起精神,还经常逃课,老师对该生的表现极不满意,经常批评他,他也觉得自己无药可救,这样形成了恶性循环,成绩更是一落千丈。试想,如果当初这位教师能从学生指出自己错别字的时候感觉到该生求学的认真态度,采取恰当的处理方式,也许这位同学不会变成这种状态。这件事给我们一个启示,教师的言行可以影响一个人,甚至是他的终身。所以,提高教师的素质是非常必要的。  要赏识一个人,必须接受一个人,对学生也是这样,但教师往往比较容易喜欢那些学习好、听话、乖巧的学生,而对纪律松懈、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往往喜欢不起来,并常常横加指责。后进生失去了上进的

4、动力,往往会破罐子破摔,成为学校、老师都头疼的学生。我班有这样一个学生,入学时成绩较差,考试经常不及络,纪律也较差,常常迟到、早退,甚至旷课,老师曾多次对他批评教育,但收效甚微,任课老师也都对他不满意。就这样一个学生,在参加校运会时,一人夺得全班男子团体总分的三分之二,并打破了两项校运会记录,为本班获得男子团体冠军立下了汗马功劳。抓住这件事,我在班里大力表扬了他为班集体争光的集体主义精神。从此以后我发现这个学生变了,迟到、早退少了,也没有再旷课.我趁热打铁,再次表扬了他。他说,老师这么看得起我,我不能再给老师添麻烦了。虽然认识还较浅,但毕竟他从自卑中

5、找到了自我,觉得自己不是一个一无是处的人,也有被人赏识的一面。从这个例子,我体会到,每个人都不会自甘落后,我们对待每一个学生都要有耐心、有爱心,善于挖掘他们的闪光点,激励他们奋发向上的勇气,变被动为主动,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的教师对赏识教育的认识有一个误区,认为赏识就是不能批评,尤其是对那些好学生,往往经常表扬,但很少批评,生怕批评会降低他们的威信或者打消他们的积极性,致使这些学生骄傲自大,自觉高人一头,人际关系很差。有这样一名学生,他是班长,学习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组织能力很强,老师们都很喜欢他。渐渐地这个学生在班里趾高气扬,对同学发号

6、施令,稍不如意就大加训斥。同学们意见很大,但班主任老师认为要支持班干部的工作,对他的错误做法没有及时指出,使这个学生变得更加得意洋洋,我行我素,以致在一次值日中因一件小事与同学发生口角,之后大打出手,事后还拒不认错,觉得他是班长,向同学认错有失尊严,并且认为他打同学是为了班级工作,根本就没有错。这件事很值得我们深思,一个好学生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所以,赏识不等于骄纵,赏识也不是不能批评,只是应该讲求批评的艺术,否则对有些学生来讲,我们的赏识教育只会满足他们的虚荣心,膨胀他们的私欲,结果适得其反。赏识教育的主旨是发现人的闪光点,发现人的潜在力,从而树立他

7、们的信心,促进他们进取,而对人的弱点,我们当然不能赏识,否则赏识便失去了它的原则性。无原则的赏识就是骄纵,是教育中的大忌。  尽管学校教育很关键,但是也不能忽略家庭和社会对学生影响。有句话说得好,学校五天抵不住社会上两天。这就形象地指出了社会、家庭对学生的影响。因此,赏识教育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成为全社会的行为意识,组成“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使学校教育延伸到家庭、社会,减少社会对学生的负面影响,巩固学校教育的成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