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道德之别和中西文化的不同路径

伦理、道德之别和中西文化的不同路径

ID:23622962

大小:5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09

伦理、道德之别和中西文化的不同路径  _第1页
伦理、道德之别和中西文化的不同路径  _第2页
伦理、道德之别和中西文化的不同路径  _第3页
伦理、道德之别和中西文化的不同路径  _第4页
伦理、道德之别和中西文化的不同路径  _第5页
资源描述:

《伦理、道德之别和中西文化的不同路径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伦理、道德之别和中西文化的不同路径中西文化作为人类整体文化具有其一致性,但中西文化在其发展路径上确实存有诸多差别。造成这些差别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从根本上来说是其元文化的差别,即对意义理解上的价值差别。笔者认为这种价值差别可用两个概念来表示,即“伦理”和“道德”的差别。以“伦理”和“道德”作为分析中西文化差别的工具,能够有效地厘清中西文化发展的不同脉络和框架结构,从而为二十一世纪全球化和网络化时代中西文化的交流、融合和各自的发展,为建立一个心态平衡的世界(注摘要:宋明爽.心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J

2、.北京摘要:中国自然辩证法探究会编辑出版委员会.自然辩证法探究,2000.3),为后世开太平,积累聪明,开辟道路。    一、伦理和道德的差别  罗国杰教授认为摘要:“汉语中,‘伦理’和‘道德’这两个概念,在一定的词源意义上也是相通的,而且和英语中的Ethics和Morale的词源涵义暗合。”(注摘要:罗国杰等.伦理学教程[M.北京摘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6)因此,“不论在中国还是外国,‘伦理’和‘道德’这两个概念,在一定的词源涵义上,可以视为同义异词,指的是社会道德现象。”(注摘要:罗国杰

3、等.伦理学教程[M.北京摘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6)北京大学魏英敏、金可溪在对中西有关伦理和道德两词的运用分析后认为摘要:“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道德’和‘伦理’都是一个意思。因此道德现象又可叫做伦理现象,道德行为又可称为伦理行为,道德判定又可以叫做伦理判定,道德学又可称为伦理学。”(注摘要:魏英敏、金可溪.伦理学简明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  笔者同意上述观点,但是,作为一种分析中西文化差异的工具,笔者宁愿将二者区分开来。  其实在上述观点中,作者在肯定“伦理”和“道德”的

4、相通之时,也承认二者在某种程度上的差别。罗国杰教授认为摘要:“伦理”和“道德”又有所不同,道德较多的是指人们之间实际的道德关系,伦理则较多的是指有关这种关系的道理。(注摘要:罗国杰等.伦理学教程[M.北京摘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6)魏英敏、金可溪两位教授则认为摘要:“就西方而论,‘伦理’和‘道德’两个词,意义基本相同,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都是互相通用的,直到黑格尔才明确地把它们加以区别,前者指社会道德,后者指个人道德。”(注摘要:魏英敏、金可溪.伦理学简明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华

5、东师范大学杨国荣教授在其《伦理和义务》一文中也提出摘要:“黑格尔曾对道德和伦理作了区分,在他看来,道德主要和‘应当’相联系,并展开于良心等形式中;伦理则涉及家庭、市民社会、国家等社会结构。”(注摘要:杨国荣.伦理和义务[J.上海摘要:学术月刊社.学术月刊,1996.6)  同样,笔者也同意这种对道德和伦理的区分,非凡是黑格尔的区分,体现了他思想的深刻明晰和独到之处,对笔者的思索和写作具有直接的启发意义。本文试想在黑格尔区分的基础上结合中西文化的特征,将伦理和道德作进一步的厘定。  在此必须指出,儒家

6、伦理是从现实的社会、现实的人出发去表述自己的伦理思想,并以此去规范人们的行为,这种现实的本源即是家庭,由家庭人伦推而广之,形成了家和国的难解难分。历史进入20世纪90年代,尽管受到多年西方文化,非凡是西方道德文化的冲击,尽管市场经济发展在中国已轰轰烈烈,但是复旦大学社会学教授谢遐龄在中国最具影响的社会学杂志《社会学探究》上发表自己的观点认为摘要:中国社会依然是伦理社会。(注摘要:谢遐龄.中国社会是伦理社会[J.北京摘要:社会学探究杂志社.社会学探究,1996.6)  勿庸置疑,在中国社会,“伦理”是

7、一个现实的概念,是一个具体的概念,是一个最能体现中国人道德思想和中国文化核心价值的概念。中国的道德是伦理,是伦理道德。道德一词在我国古代的解释是摘要:“道”,即道路,引伸为原则、规范、规律、道理的意义。在老子看来,“道”是宇宙的本体。老子说摘要:“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德”,就是实行某种原则,心中有所得。“德者,得也”。按庄子的理解,“物得以生为之德”,强调天地万物的自然本性。  在古代中国,这种建立在内心规则、信念基础之上的道德理解,体现了对道德的形而上思索。但是由于“罢黜百家,独

8、尊儒术”,道家的思索失却了主导社会的机会。在儒家,虽然其道德思索具有某种程度的形上性,但其道德从根本上来说是从家庭人伦出发的,再加上其道德实践中注重人伦之“礼”,因此,儒家的道德从本质上说是注重现实社会的伦理道德。  和此不同,在西方从古希腊到中世纪,再到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以希腊文化和基督教文化为标志的西方文化,要么对人进行类的抽象,以理性作为建立道德大厦的基础;要么对个体作“超越的突破”,将上帝作为个体永世追求的道德目标。因此和古代中国以儒家道德为主体的伦理性道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