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一年级语文教案《阿房宫赋》(二)

高中一年级语文教案《阿房宫赋》(二)

ID:25166478

大小:5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8

高中一年级语文教案《阿房宫赋》(二)_第1页
高中一年级语文教案《阿房宫赋》(二)_第2页
高中一年级语文教案《阿房宫赋》(二)_第3页
高中一年级语文教案《阿房宫赋》(二)_第4页
资源描述:

《高中一年级语文教案《阿房宫赋》(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中一年级语文教案《阿房宫赋》(二)!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课文善用丰富的想象、对偶、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方法的特点,并明确它们对突出主题思想的作用。  2.掌握“一、爱、取、族”等实词的用法,培养朗读、背诵的能力。(二)能力训练点  学习本文善于从多种角度,具体、生动、细致地描写艺术形象,并在此基础上议论的写作特色。(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对秦亡原因的阐释,了解本文借古讽今、讽时刺世的写作目的,认识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横征暴敛、不顾人民死活、必然导致覆亡的道理。                    第一课时一、导入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总结历史的兴亡教训可以补察当

2、今为政的得失。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贾谊写了《过秦论》,其中心论点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针对汉初的情况,主张施行仁政。同样是总结秦亡的教训,针对唐敬宗继位后,广造宫室,天怒人怨的现实,杜牧作《阿房宫赋》以讽时刺世,那么,在这篇赋中,杜牧又提出了怎样的观点呢?让我们通过学习来体会。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正音。  2.学生大声地自读。  3.在预习的基础上,让学生课上对照注解疏通全文,将疑点划出,以备质疑、释疑。  4,完成课后练习第一题,从总体上把握全文。三、学习第一段  1.提问课后练习第一题答案,从总体上把握全文。  2.找一学生读第一段。  3.学生齐读。  4.学生质疑

3、、教师指导、明确重点掌握的词。  (1)需要掌握的重点实词:六王毕:完了、结束北构而西折:动词,架木做屋  不霁何虹雨止初晴  (2)特殊用法  四海一“一”数→动统一骊山北构而西折“北”、“西”名→状向北、向西“骊山”名→状从骊山  未云何龙“云”名→动出现云彩“龙”名→动出现龙  未霁何虹“虹”名→动出现虹  歌台暖响“响”动→名歌声  5.段意理解。  本断可分四层:  第一层:开首十二字,交代时代背景,点出地理环境。“兀”“出”虽是粗笔勾勒,但已显爱憎,揭示了秦始皇统一后骄纵享乐,几十万劳动者的辛劳与血泪才换得阿房宫“出”。  第二层:“覆压……流入宫墙。”夸张手法,总写阿房宫的宏伟

4、规模。“覆压”言其广,“隔离”言其高。骊山,起伏不断;二川,滔滔不绝,这两句将宫殿趋向、座落地势、规模之大形象鲜明地描绘出来。  第三层:“五步……不知西东。”以大量的对偶、排比等骈句,极力描绘、渲染了阿房宫内楼台殿阁的宏伟、豪华,桥梁复道的奇丽、壮观。“五步”“十步”,写出楼阁之密;廊腰飞檐,指出宫室之美。廊腰缦回突出曲线美;钩心斗角突出结构美。“盘盘焉、囷囷焉”,是概括各式各样楼阁的形状,像蜂房那样邃密,如漩涡那样纡回。“矗不知其几千万落”,掷笔长叹,言非笔墨所能尽言。  第四层:本段最后部分。  从行文上看,这部分带过渡性质,从建筑写到宫殿中人物的活动,“歌台暖响”等四句既写宫中歌舞之

5、盛,也写出这欢歌狂舞背后隐藏着宫人的无限悲戚。“—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重在写人之感受,亲疏各别,冷暖不均。  6.小结“赋”的特点。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赋的特点是“铺采摘文,体物写志”。围绕一个事物,就某一客观对象反复描写,多方渲染,极尽铺陈之能事,以达曲传其义,情尽意足之效果。本文的第三段就体现了上述特点。  7.学生反复读,尝试背诵。四、布置作业  背诵第一段,预习下几段。                     第二课时一、研读第二段  1.学生读。  2.学生就字词质疑,教师指点,明确重点、难点。  (1)补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