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ect诊断帕金森病(pd)的临床研究论文

spect诊断帕金森病(pd)的临床研究论文

ID:25242744

大小:5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9

spect诊断帕金森病(pd)的临床研究论文_第1页
spect诊断帕金森病(pd)的临床研究论文_第2页
spect诊断帕金森病(pd)的临床研究论文_第3页
spect诊断帕金森病(pd)的临床研究论文_第4页
spect诊断帕金森病(pd)的临床研究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spect诊断帕金森病(pd)的临床研究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SPECT诊断帕金森病(PD)的临床研究论文【关键词】多巴胺转运蛋白帕金森病帕金森病(PD)又称震颤麻痹,主要病变在黑质和纹状体。是常见于中老年的神经系统疾病是中脑黑质神经元变性死亡、大脑内的神经递质多巴胺减少到不能维持调节神经系统正常。帕金森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已达到1%,而目前临床诊断仅仅是根据其典型的临床症状,早期诊断是非常困难的。本研究是为了探讨多巴胺转运蛋白显像在帕金森病的诊断中的价值。1资料与方法1.1实验对象:15例临床疑有帕金森病的患者,男10例女5例,年龄(51~74岁),5例健康对照组,男3例女2例.freelTc-多巴胺转运蛋白1(TRODAT-

2、1)(药盒由江原制药厂提供,本实验室在室温下与新鲜的99mTc标记,放化纯度≥95%)120min后采集。仪器为GE的MG型SPECT仪,采用低能高分辨准直器、断层采集,阵距为64×64,旋转180度,每6度采集一桢,每桢采集30秒,用Henning重建脑水平、矢状利冠状面断层图像并通过ROI技术分别计算脑基底节和小脑(BG/CB)、基底节和额叶(BG/FC)、基底节和枕叶(BG/PC)的99mTc-TRODAT-1摄取比值。2结果2.1正常对照组99mTc-TRODAT-1的脑分布为注射120分钟后在基底节处的呈现为头大尾小的“八”字型的浓聚影像;脑基底节和小脑

3、(BG/CB)、基底节和额叶(BG/FC)、基底节和枕叶(BG/PC)的99mTc-TRODAT-1摄取率分别为1.52±0.08、1.57±0.04、1.42±0.05。2.2临床疑有帕金森病患者组中14例患者的脚99mTc-TRODAT-1的脑显像图“八”字型的浓聚影像较正常对照组外型明显缩小、放射性浓度明显变淡;脑基底节和小脑(BG/CB)、基底节和额叶(BG/FC)、基底节和枕叶(BG/PC)的99mTc-TRODAT-1摄取率分别为1.27±0.05、1.24±0.03、1.20+0.04,差异有显著性。2.3临床疑有帕金森病患者组中另外一名患者99mT

4、c-TRODAT-1的脑显像图“八”字型的浓聚影像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脑基底节和小脑(BG/CB)、基底节和额叶(BG/FC)、基底节和枕叶(BG/PC)的99mTc-TRODAT-1摄取率分别为1.50、1.49;1.40。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经过追问病史,患者有服用氯丙嗪病史,停药后两月手颤症状消失。3讨论帕金森病至今病因尚不明,有人认为与年龄老化、环境因素和家族遗传因素有关,且并非单一因素所致,可能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评估时应询问家族史、外伤史、既往疾病史,有无农业或工业毒物的接触史,反复发病及进展、演变情况。①年龄老化: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40岁以前

5、发病者甚少,60岁以上人口的患病率高达1%,提示年龄老化可能与发病有关。②环境因素:嗜神经毒甲苯基四氢吡啶(MPTP)可导致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死亡,引起酷似帕金森病的临床症状。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环境中与MPTP分子结构相类似的工业毒物和某些杀虫剂、除草剂可能是本病的危险因素。③遗传因素:本病在一些家族中呈聚集现象,约10%的病人存在家族史,呈不完全外显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或隐性遗传。在PD发病机制中不仅由丁脑中多巴胺含量降低,多巴胺受体的损害也起重要作用。死于PD患者的脑多巴胺D1和D2受体的体外分析难以确切反映脑多巴胺能受体的密度利亲和力的变化,其影响因素主要有患

6、者死亡到受体分析这段时间内受体的变化、患者死亡前多巴胺药物的治疗和患者的个体差异等。采用SPECT显像技术,实在生理条件下,从分子水平来检测脑神经受体,洞悉了活体神经系统特异神经通路的生理活动,脑多巴胺D1受体定性和定量研究成为可能,对了解PD患者的病理生理变化、早期诊断对治疗有重要意义。中枢神经系统受体显像是利用特殊配体进入体内后能与相应受体特异结合的原理,以放射性核素标记配体,并在体内与受体结合后,通过定量检测放射活性来显示受体功能的一种技术,是目前研究活体正常生理及各种病理生理过程中神经受体分布、密度和活性的主要无创性手段,包括PET和SPECT技术。PET

7、研究已显示DAT在PD早期已有规律性改变,有助于早期诊断,但高昂的费用使其无临床推广价值。SPECT则费用较低、普及率高,近年来由于新型显像剂的使用而渐受重视,国外相关研究表明其在DAT显像中与PET结果接近,显示了极强的应用潜力,但目前报道结果相差较大。本研究证实脑多巴胺D1受体主要存在于基底节部,额叶、枕叶及小脑较少含有,两者之间有较明显的对比,非常适合判断多巴胺D1受体的功能状态。通过对多巴胺D1受体的含量及活性的测定可以判断出病情的轻重、与其他疾病鉴别诊断,亦是早期和亚临床PD的诊断依据,而CT或MRI对PD的诊断仅限于排除其他疾病。活体脑多巴胺D1受体S

8、PECT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