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颌前牵引矫治骨性ⅲ类错牙合软组织侧貌的变化论文

上颌前牵引矫治骨性ⅲ类错牙合软组织侧貌的变化论文

ID:25459806

大小:5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0

上颌前牵引矫治骨性ⅲ类错牙合软组织侧貌的变化论文_第1页
上颌前牵引矫治骨性ⅲ类错牙合软组织侧貌的变化论文_第2页
上颌前牵引矫治骨性ⅲ类错牙合软组织侧貌的变化论文_第3页
上颌前牵引矫治骨性ⅲ类错牙合软组织侧貌的变化论文_第4页
上颌前牵引矫治骨性ⅲ类错牙合软组织侧貌的变化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上颌前牵引矫治骨性ⅲ类错牙合软组织侧貌的变化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上颌前牵引矫治骨性Ⅲ类错牙合软组织侧貌的变化论文马士良黄玉梅张云涛张荣和【摘要】目的观察与评价上颌前方牵引矫治器矫治骨性III类错牙合后软组织侧貌的变化。方法选取24例骨性III类的生长发育期患者,应用上颌前方牵引器矫治骨面型III类错牙合,矫治完成后比较治疗前后的头影测量数据,分析与侧貌有关的测量指标。结果本研究24例骨性III类错牙合,经上颌前方牵引器矫治后,患者软组织面角减小,H角增大,上唇突点前移.freelaxillaryprotractiontreatmentforClassⅢmalocclusion.Methods24ClassⅢpatientsbeforeadol

2、escenceaxillaryprotraction.Aftertreatment,cephalometricmeasurementsaboutprofilechangesaxillaryprotraction,facialangledecreased,Hangleincreased,Lsmoveforoveforprovetheprofileofthepatients,maketheprofilemoreharmoniousandaesthetic.Butloaxillaryprotraction,skeletalClassⅢmalocclusionprofile安氏III类骨

3、性错牙合是由上下颌骨形态、大小异常形成的一种严重颜面畸形,发病机制多为上颌发育不足或下颌过度发育或综合机制造成,近十余年来,前方牵引矫治器用于安氏III类错牙合的矫治受到普遍重视。但目前关于矫治及保持因素对面部软组织的影响的研究报道不多,值得进一步探讨[1]。本文应用上颌前方牵引矫治器矫治24例骨性III类错牙合,通过矫治前后X线头影测量分析比较,评价上颌前方牵引对软组织侧貌的影响。1资料和方法1.1病例选择选取24例生长发育期的骨性III类错牙合患者为研究对象。男10例,女14例,年龄6.5~11.5岁,平均8.5岁。病例选择标准:后牙中性关系,前牙至少4个牙反牙合,侧貌观呈凹

4、面型,面中部发育不足,切牙不能后退至对刃牙合,X线头影测量ANB、SNA、PtmA值小于该年龄段正常值,根据头颅定位侧位片颈椎形状确定所有病例处于生长发育高峰前期或生长发育高峰期。1.2方法口外装置采用面具式前方牵引装置(杭州新亚),采用上颌牙合垫活动矫治器,矫治器尖牙唇侧处弯制牵引钩。牵引力方向为牙合平面向下15~30°,每侧300~500g力,每日牵引至少12~14h。矫治疗程6~12个月,平均9.1个月。反牙合解除后逐步降低牙合垫,直至后牙建立咬牙合关系。治疗前后分别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侧位片由同一放射科大夫拍摄,病人取自然头位。由同一人对头颅定位片描片及测量分析。采用配

5、对t检验方法比较治疗前后与侧貌有关的头影测量指标。头影测量的指标确定见图1。2结果24例患者矫治结束后,前牙反牙合解除,侧貌得到较明显改善。鼻唇角改变不显著,颏唇角平均增大2.7°,软组织面角平均减小4.4°,H角平均增大2.42°,说明面突度增加,上唇前移,下面部美观改善。上唇突点平均前移2.90mm,上唇凹点平均前移3.65mm,说明前牵引矫治后上唇前移。下唇突点和下唇凹点改变不明显,说明前牵引对下唇前后向位置改变不大。下面高平均增加2.12mm,说明颏部软组织后下移位。测量数据结果见表1。表1治疗前后头影测量数据及统计结果(角:°;距离:mm)项目治疗前(x±s)治疗后(x

6、±s)P鼻唇角96.90±17.0098.60±11.20>0.05颏唇角134.30±6.99137.00±9.70<0.05软组织面角93.00±3.2988.60±3.18<0.01H角14.10±7.3516.52±6.10<0.05上唇突点Y轴距80.20±5.2283.10±6.40<0.01上唇凹点Y轴距74.25±3.8577.90±5.82<0.01下唇突点Y轴距81.50±7.1480.80±7.90>0.05下唇凹点Y轴距72.80±7.4572.50±8.72>0.05下面高52.98±4.6955.10±4.81<0.053讨论3.1软组织测量基

7、准平面的选择常用的软组织测量平面如软组织面平面、审美平面、H平面等反映了面下部软组织的协调情况,同时受到上下颌软组织的影响。Ar分析法以自然头位铅垂线为基准,确定上下唇软组织的矢状向位置。但从矫治病人的外貌角度考虑,能较好地反映面下部软组织的相对位置及协调关系。本研究应用自然头位铅垂线为基准平面,评价上下唇的前后位置变化。3.2上颌前方牵引后颌骨和牙槽的改变陈远萍等[2]的研究表明上颌前方牵引后上颌向前生长增加,下颌向前生长受抑制伴有顺时针旋转,上切牙唇倾,下切牙舌倾。李玉如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