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机制砂地方标准

贵州机制砂地方标准

ID:25463806

大小:81.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11-20

贵州机制砂地方标准_第1页
贵州机制砂地方标准_第2页
贵州机制砂地方标准_第3页
贵州机制砂地方标准_第4页
贵州机制砂地方标准_第5页
资源描述:

《贵州机制砂地方标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WORD格式可编辑贵州省地方标准《贵州省高速公路机制砂高强混凝土技术规程》规程编制组二○○七年十二月前言根据贵州省建设厅文件黔建科标通[2006]467号“关于下达《贵州省高速公路机制砂高强混凝土技术规程》编制任务的通知”要求,制订本规程。本规程是在进行广泛调查研究,总结应用经验,参照国内外有关标准、规程和规范,征求有关单位意见,对技术关键进行验证试验,并在应用基础上制订的。本规程的主要内容有:1.总则,2.术语及符号,3.基本规定,4.原材料,5.混凝土技术性能,6.配合比设计,7.施工,8.混凝土质量检验和验收;附录A

2、:防止机制砂高强混凝土发生碱骨料反应技术措施;附录B:机制砂高强混凝土结构设计原则;附录C:原材料及混凝土试验方法。本规程由贵州省建设厅归口管理,由主编单位贵州高速公路开发总公司、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和贵州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解释。本规程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资料函寄解释单位。本规程主编单位:贵州高速公路开发总公司,联系地址:贵州省贵阳市北京路266号,贵州高速公路开发总公司总工程师办公室,邮编:550004;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联系地址:北京北三环东路30号,邮编:100013;贵州省交通科

3、学研究院。本规程参编单位: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任仁、梅世龙、冷发光、丁威、凌建明、康厚荣、费小申、余崇俊、陈才琳、彭运动、周平、汪金育、阮有力、田冠飞、孙会元、张仁瑜、韦庆东、吴大鸿、周永祥、石连富、严敏专业知识整理分享WORD格式可编辑1总则1.0.1本标准的制定对贵州高速公路领域机制砂高强混凝土技术及其应用水平、机制砂高强混凝土工程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1.0.2《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规定强度等级大于C50的混凝土为高强混凝土,对机制砂高强混凝土尚无具体规定。事实上,当前贵州在实际工

4、程中采用的机制砂高强混凝土强度等级主要是C50,而C60机制砂高强混凝土已经十分少见,至于大于C60强度等级的机制砂混凝土,当前尚未采用,而且在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尚不会大规模采用,因此本规程内容集中在当前和今后将大量采用并具有发展潜力的C50~C60强度等级范围的机制砂高强混凝土。试验研究已证明,在这一强度等级范围内,机制砂混凝土具有优越的综合技术性能和经济性,综合技术水平超出目前较低强度等级或更高强度等级的机制砂混凝土,对公路桥涵混凝土工程具有重要意义。1.0.3本标准反映了贵州省高速公路领域机制砂高强混凝土的技术特点和

5、地方特色,在实际工程中,本规程作出规定的,按本规程执行;为了减少与相关标准重复,未作出规定的,按给出的相关标准执行。本规程与相关标准、规范和规程是协调的。2术语和符号本章列出的术语与有关国家现行标准规范是协调的。本章列出的符号主要涉及配合比设计,与《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参照的《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一致。3基本规定3.0.1详见附录B和附录A。3.0.2许多重要的大型建设工程项目都是这样做的,实践证明是非常必要的。3.0.3本条规定是目前工程中比较普遍和合理的做法。4原材料4.1一般要求

6、4.1.1~4.1.3规定了采用原材料重要环节的检验,检验时尤其应注意样品应出自批量应用的产品,并具有代表性。4.1.4检验批量与相关国家现行标准基本一致。4.1.5检验的技术指标与相关国家现行标准基本一致。4.1.6原材料之间的适应性方面,主要是外加剂与水泥等原材料的适应性,应经试验确认。4.2水泥4.2.1原六大水泥标准已修订整合为一本《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标准。4.2.2立窑多为水泥厂采用,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稳定性不如旋窑和新型干法窑。4.2.3《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已取消了P.O32.5级水泥,

7、其它品种的32.5级水泥内掺混合材比例高,且胶砂强度较低,用于配制机制砂高强混凝土不合理;其它品种的42.5级水泥,内掺混合材比例上限规定与32.5级水泥相同,因此,不如内掺混合材上限为20%的P.O42.5级水泥用于机制砂高强混凝土的技术灵活性和经济合理性。即便采用P.O42.5级水泥配制机制砂高强混凝土,水泥28d胶砂强度也不宜太低,否则涉及水泥用量问题而不利于控制机制砂石粉含量较高带来的影响。4.2.4见附录A.1.4。4.2.5专业知识整理分享WORD格式可编辑水泥生产时,原料中的氯离子在熟料烧成过程大部分挥发,残

8、留氯离子含量很少,课题组检测的一些水泥都小于0.03%,尤其是重要工程采用的大厂生产的水泥,氯离子含量控制在0.02%是易于做到的。严格控制水泥中氯离子含量有利于避免水泥生产过程中熟料烧成后粉磨时可能掺入的不良材料。4.2.6在供货紧张时,散装水泥运到搅拌站输入储罐时,经常会温度过高,如立即采用,会影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