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贡献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贡献

ID:8555247

大小:6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4-01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贡献_第1页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贡献_第2页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贡献_第3页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贡献_第4页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贡献_第5页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贡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贡献1.侯惠勤《〈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理论贡献及其当代价值》,《高校理论战线》2006年3月2.靳辉明《〈共产党宣言〉的核心思想和深远影响》,《科学社会主义》1998年第2期3.王荣栓《必须科学地认识马克思的科学贡献》,《济南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4.杜奋根《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剥削理论的新探讨》,《江西社会科学》2006.25.陈乃圣 陈明《简论马克思学说的科学贡献——对“世纪疑案”一文的质疑》,《理论学刊》2002年第6期6.汪向阳《论马克思对科学社会学创立的影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1999年第1期7.王继强《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方法论及其意

2、义》,《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1月8.靳辉明《马克思被评为“千年伟人”说明了什么》,《党建》2004年7月9.柳祥美《马克思对象性活动原则及其当代意义》,《江汉论坛》2006年第1期10.宋周尧《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化思想及其现实价值》,《社会主义研究》2007年第2期11.张弘政《马克思发展理论的社会发展合理性意蕴》,《理论与现代化》2006年1月12.李兴中《马克思恩格斯晚年研究俄国及其对经济落后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的理论贡献》,《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3年第2期13.宋德勇《马克思关于和谐社会的思想及其现实意义》,《求实》2006年第1期14.王晶《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

3、及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3月15.孙显蔚刘君栩《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方法论及其当代启示》,《理论与现代化》2006年第1期16.欧阳康《马克思现代性理论的价值取向及其当代意义》,《江海学刊》2006年1月17.徐文燕《马克思主义对西方新制度经济学的影响和贡献》,《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4年第3期18.李少荣《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的发展及其指导意义》,《理论探讨》2006年第1期19.金鑫陶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性贡献》,《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1月20.王静波《试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理论贡献》,《江苏教育学院学

4、报》2006年9月21.王雨辰《试论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贡献》,《天府新论》2001年第5期22.叶志坚《晚年马克思的理论指向及其贡献》,《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6年1月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贡献的研究观点摘录一、马克思主义主要著作的理论贡献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史上,《德意志意识形态》是一部里程碑式的重要著作,其主要的理论贡献是:基本上完成了对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和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哲学的批判,清算了以往的主流哲学思想,实现了人类哲学史上最伟大的革命变革,创立了科学的实践观点,-7-揭示了社会发展包括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的一般规律,阐述了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核心的唯

5、物史观基本原理。这些重要思想,为我们今天进一步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的相互关系、确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基本立场以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和正确的方法论原则。——侯惠勤《〈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理论贡献及其当代价值》,《高校理论战线》2006年3月《宣言》不仅是一部不朽的科学巨著,而且是工人运动的行动纲领,是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改造世界的犀利的思想武器。《宣言》对二十世纪的深刻影响,概括地讲,就是它由理论变为实践,从此开辟了以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为发端的、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不论是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还是后来其他国

6、家的社会主义革命,都是在《宣言》思想指导下进行的,是《宣言》思想的伟大实践。毛泽东曾高度地评价它的巨大的历史意义,指出:“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不只是开创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而且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矛盾论》)它“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新民主义论》)这些论断,科学地界定了在《宣言》的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以及在它的思想指导下进行的十月革命在人类历史上的重要地位。——靳辉明《〈共产党宣言〉的核心思想和深远影响》,《科学社会主义》1998年第2期二、马克思主义主要理论的贡献马克思曾说过一句很耐人寻味的话:“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

7、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这即是说,人的环境并不是先在固有的、外于人的东西,而是人改造的结果,工业中向来就有那个很著名的“人和自然的统一”就是明证。可见,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哲人们的有关人和自然、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统一性问题便迎刃而解:对象化是人生成的方式,自然的生成不过是人生成的确证;既然自然是人的他在,那么人与自然就不是外在的对立关系,而是内在统一的,一句话,人与自然是在人的对象化活动的基础上达到统一的。——柳祥美《马克思对象性活动原则及其当代意义》,《江汉论坛》200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