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再审视及民族学意义反思

传统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再审视及民族学意义反思

ID:9892866

大小:66.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5-14

传统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再审视及民族学意义反思_第1页
传统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再审视及民族学意义反思_第2页
传统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再审视及民族学意义反思_第3页
传统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再审视及民族学意义反思_第4页
传统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再审视及民族学意义反思_第5页
资源描述:

《传统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再审视及民族学意义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传统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再审视及民族学意义反思[项目基金]本文系国家社科项目“西北民族地区社会创造活力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08BSH016)和西北师范大学第三期“知识创新工程”科研骨干项目的阶段性成果,对资助特表谢忱!*对于传统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分析和反思,是笔者一直思考的问题,但由于其理论的庞杂和学术话语背景等原因决定了笔者对此问题进行分析确有很大的难度。这部分内容是笔者学习过程中的部分心得和体会,现将之表述出来,以求得到批评和校正。必须指出的是,邹诗鹏先生发表于《教学与研究》(2003年第5期)上的《传统社会发展

2、动力学说的解释性难题及其反思》和张秀琴先生的《论意识形态的功能》(发表于《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5期)对该文的形成有很大的启迪,以下的行文不再标识,特此说明并致谢意!岳天明[摘要]本文分别从四个方面对传统的社会发展动力理论作了再审视,并以此为基础就这种再审视的民族学意义作出了相关的反思性阐释。文章指出,应该在本原意义上理解和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要在社会以及社会发展问题上贯彻历史唯物主义原则,但对传统社会发展动力理论作出符合时代意义的丰富和完善,并进一步展开与现代社会理论的对话,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学术意义。[关键

3、词]生产力;生产关系;“一般意识形态”;民族文化;发展动力一对于社会发展的动力学说,马克思本人有过这样一段非常经典的表述:“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

4、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活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82-83.在撇开一些不造成原则分歧的前提下,国内有的学者将这种层层递推式的阐述模式总括为这样一种单线路径:8一般社会意识形态社会意识形态观念上层建筑上层建筑政治上层建筑社会形态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社会生产方式生产力可以认为,上述图示基本上体现了马克思的一

5、些构想,成为传统教科书一直沿用并影响深远、涵括当代诸多人文社会学科的传统社会发展动力的学说。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有的学者曾经以社会历史的角度,将社会发展动力归结为“自然动力论”、“神学动力论”、“人性动力论”、“理性动力论”、“竞争动力论”和“民本动力论”等不同的阶段。徐伟新、刘德福.社会动力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后来,有的学者还围绕着社会发展的动力理论的演变,提出过“完全适合动力论”、“矛盾动力论”和“改革动力论”郭建宁.关于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思考[J].北京大学学报,1996(5).等,相关的述论

6、不一而足。二已有的关于社会发展动力的学说,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对社会发展动力学说的全面解析和理论探索,都在不同的学理向度上表征了人们对于社会发展动力的关注,都是关于社会发展动力理论思想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以现今的社会现状来观之,有许多方面尚需重新审视。第一,在这个学说中,起基础性作用的概念是“生产力”,这是一个在很长时间里才得到普遍认同的概念,经过二十世纪80年代关于社会生产力理论的大讨论,人们对它的认识前进了一大步,突破了用“能力”来定义生产力的不妥之处,人们倾向于认为生产力只能是一种社会开发资源、生产财富的现实的力

7、量。参阅谷书堂.社会主义经济学新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4.这种现实的力量总是要通过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开发和征服来表现出来。当魁奈第一次提出生产力概念的时候,确实是在强调人在财富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他在《谷物论》中指出:“和庞大的军队会将土地荒芜相反,大人口与大财富,则可以使生产力得到发挥”,魁奈.魁奈经济著作选集[C].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69.事实上,这里的“生产力”就是指土地生产力,由此来看,生产力概念从一开始就是和自然生态环境有着不解之缘的。如果坚持人们在“生产力”上的已有认识,认为生产力

8、是开发资源、生产财富的现实力量,则必然会将自然生态环境排斥在理论的视野之外。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是“一致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7.在《费尔巴哈》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为考察人类历史的存在,第一个需要确定的具体的事实就是个人的存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