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经》版本的文献学研究

《三元经》版本的文献学研究

ID:5370882

大小:1009.45 KB

页数:44页

时间:2017-12-08

《三元经》版本的文献学研究_第1页
《三元经》版本的文献学研究_第2页
《三元经》版本的文献学研究_第3页
《三元经》版本的文献学研究_第4页
《三元经》版本的文献学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三元经》版本的文献学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三號BIBLID1683-9794﹙2007.12﹚33.pp.75~1182007年12月,頁75~118成功大學歷史學系※《三元經》版本的文獻學研究∗姜守誠摘要《三元經》是明清時期十分流行的一部道經。本文針對北京中國國家圖書館及北海分館保存的十三種版本,對《三元經》諸本中篇章結構、扉畫造型、文末牌記等內容予以比對和分析,初步研判其成書年代當在明正統十年前後至景泰四年這八年間(至多上溯二三十年)。《三元經》成書後迅速流傳於當時社會的各個階層,並在傳抄過程中經歷了一次文本形式的大轉變:即由先前的「繁本」逐步過渡乃至定格為「淨本」。這次文本的轉型當

2、介於明朝「正德」至「萬曆」年間,至少歷時百年之久。當然,《三元經》「淨本」出現後,無論從其內容抑或文字等方面亦在不斷增衍。研究《三元經》版本之演變,對於理解《道藏》、《續道藏》編纂及明清道經有著積極意義。關鍵詞:《三元經》、版本、明清文獻※感謝兩位匿名審查人對拙文的肯定和指正。拙文修改時承蒙王育成師給予指導,文中採納了他對《三元經》扉畫圖像分類的部分看法。論文寫作過程中也得到王卡、王葆玹等師指點,謹此表示感謝!∗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三號BIBLID1683-9794﹙2007.12﹚33.pp.75~1182007年12月,頁75~

3、118成功大學歷史學系∗《三元經》版本的文獻學研究╱姜守誠一、數種《三元經》文獻辨析二、今存《三元經》版本考述三、今存《三元經》諸本之演變及內容異同四、《三元經》扉畫造像的幾種類型五、不同版本中護法神像及所處位置六、有關牌記內容之分析七、結論《太上三元賜福赦罪解厄消災延生保命妙經》(簡稱《三元經》),是流行明清社會各階層的一部道經。該經內容僅數千字,未署撰述人及造作年代。經文主要宣講供奉天地水三官(亦稱「三元」)以達到「賜福、赦罪、解厄」1之目的。《三元經》在明代時被世人用以祈集功德、消災去禍,清代全真道士將讀誦此經列入每日功課之一,今世道士則多將其用於超度亡魂的齋醮

4、法事中。本文通過對《三元經》在北京中國國家圖書館及北海分館現存的十餘種版本的檢閱和考證,分析該文本的演變過程,並判定其出世時代。∗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1「三官」或稱「三元」,其信仰最早可追溯至東漢時。據《三國志·魏書·張魯傳》注引《典略》載:東漢末年,漢中張修一派早期天師道為信眾治病時就舉行「三官手書」儀式,即將病人姓名書寫紙上,分別送呈天、地、水三官,以示思過、懺悔、服罪之意。有關「三官」信仰之淵源及後世流傳,詳見拙作《「三官」考源》,待刊。至於「三官」信仰對早期天師道科儀之影響,可參見黎志添,《天地水三官信仰與早期天師道治病解罪儀式》,《臺灣宗教研

5、究》第2卷第1期(2002年12月),頁1~30。《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三號77一、數種《三元經》文獻辨析《三元經》之名,唐宋以降始見諸傳世文獻。筆者翻檢歷代典籍,覓得十餘條《三元經》記載,然其性質卻有較大差異,現擇分三類、條陳如後。(一)、《三元經》唐代以後書志中所著錄的《三元經》凡有數見。如《新唐書.藝文志》列2舉「五行類」書目中有「《三元經》一卷」;《宋史.藝文志》「五行類」中分別3載有「《三元經》一卷」、「《三元經》三卷」;宋代鄭樵撰《通志》(卷六十八)4「藝文六.五行類第八」載「《三元經》三卷」;宋代歐陽修等撰《崇文總目》5卷八「卜筮類」書目中亦見「《三元經

6、》一卷」;清代編修的《江南通志.藝文6志》「陰陽類」條目中載「《秦備氣三元經》二卷」;清代編修的《陝西通志.7經籍第二》「子類」中載「《三元經》一卷」。《三元經》之有關內容,亦見於傳世文獻中所引。如宋代編修的《武經總要後集》(卷二十)載:「《三元經》曰:夫將兵四出,統眾屯營,必取其法。則89其法以六甲為首,十時十日移員卓白以歲月旬而為狀⋯⋯」。明代程道生撰《遁甲演義》卷三有載:「《三元經》曰:輔禽心星為上吉,沖任次吉,理須明大凶,天蓬與天芮小凶,天柱及天英更論五行旺相、氣吉凶,輕重自然分大凶,旺相10凶,卻小小凶,旺相號中平,吉星旺相吉,無比若還無氣也中平。」清代嵇璜

7、、2歐陽修、宋祁(宋)撰,《新唐書》(北京:中華書局,1975)卷五十九,頁1557。3脫脫(元)等撰,《宋史》(北京:中華書局,1977)卷二百六,頁5240、5249。4鄭樵(宋),《通志》(北京:中華書局,1987)卷六十八,頁805。5王堯臣、王洙、歐陽修(宋)等撰,《崇文總目》卷八,載清·永瑢、紀昀等纂修《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史部四三二目錄類(第674冊),頁99。6趙弘恩(清)等監修、黃之雋等編纂,《江南通志》卷一百九十二,載清·永瑢、紀昀等纂修《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史部二七〇地理類(第512冊),頁6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