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法家中的另类——浅析管仲与管仲学派思想的特色

管仲,法家中的另类——浅析管仲与管仲学派思想的特色

ID:10012252

大小:3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20

管仲,法家中的另类——浅析管仲与管仲学派思想的特色_第1页
管仲,法家中的另类——浅析管仲与管仲学派思想的特色_第2页
管仲,法家中的另类——浅析管仲与管仲学派思想的特色_第3页
管仲,法家中的另类——浅析管仲与管仲学派思想的特色_第4页
资源描述:

《管仲,法家中的另类——浅析管仲与管仲学派思想的特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管仲,法家中的另类——浅析管仲与管仲学派思想的特色公共管理学院10级社会学1班麦亮201031030121管仲,名夷吾,谥曰“敬仲”,乃中国春秋时期的大政治家,史称“管子”。管仲的一生可谓极富传奇色彩,幼时丧父的他,童年过得十分贫苦。为了维持生计,他与同样名传千古的鲍叔牙合伙经商,后来又曾服役军旅。几经颠簸之后,他与鲍叔牙都进入齐国,入仕为官。管仲侍奉齐国的公子纠,而鲍叔牙则侍奉公子小白,最后公子小白继位掌权是为齐桓公。经过鲍叔牙的力荐,齐桓公拜管仲为相,厉行改革,富国强兵,最终在管仲的襄助下,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第一霸主

2、”。本篇文章将要论述的就是这位在历史中留下赫赫英名的“春秋第一相”——管仲,管夷吾。他的思想与事迹散见于《齐语》和《管子》之中,其思想独到、见解非凡,领一代之风骚、开法家之先河。而笔者认为,管仲的思想不但在当时堪称时代的精义,在当代读来,也会让人不禁感慨古人精妙的智慧。其思想应当归入法家,管仲及其学派所提倡的尊君任法实际上已经开了法家思想的先河。但是其思想又与商鞅、韩非等人的法家思想略有不同,可谓独具特色。经过笔者分析,管仲与管仲学派的思想,其特色如下:一、生法者君也,然必明于天则管仲及其学派认为,“安国在乎尊君”,而君主之所以尊,是因为

3、他掌握着生、杀、贫、富、贵、贱的权利,君主的尊在于他所处的地位以及他所拥有的权势,而不是在于君主的才能和德行。这种尊君思想与儒家的尊君有着根本区别,实际上与法家的尊君思想不谋而合,因此管仲及其学派的思想确实是开法家思想之先河。但是,他们虽同属一家,却不尽相同。管仲的尊君思想,其特色就在于“生法者君也,然必明于天则”。法律是由君主来制定的,所以“生法者君也”。这一点与商鞅、韩非等法学大家的思想无异,区别在于“然必明于天则”,也就是说,法律的制定不能单凭君主一人的喜恶,还必须遵循所谓的“天则”。“天则”就是指自然和人情。首先,君王立法,不可违

4、背自然,强调“令有时”。简单来说就是,君王的法令要符合天时,譬如,年逢大旱,农业失收,此时便不可强征赋税而应开仓济民。然后,君王立法还需要顺乎“人情”,譬如,某人的行为本出自于善意,却不料弄巧成拙,此时,若广大老百姓都认为此人虽造成了恶果,但本心善良,应该从轻发落,那么在这种时候,法律就应该“令于民之所好而禁于民之所恶”,应当顺应民心,网开一面。再者,管仲还认为,赏罚必须要有权威,令行禁止,不可说的一套做的一套。同时法律还必须有稳定性,才能顺利执行,不可朝令夕改。而在法治国家中,贪污腐败,以私害法的现象也不可不防。管仲在这一方面认为,以法

5、治国必须去私为务而公正执法的前提就是君王本身必须以身作则,不可徇私。这样一来,君主不能随意立法而必须遵循“天则”,为了法律的执行又必须以身作则,在理论上,管仲的思想对君王也具有一定的限制作用,这就是管仲思想在法家中的特色之处。一、四维张,法礼并重管仲重视法治,但同时却也并不忽视礼治。他不认为单凭法律即可治国,在他看来“人必知礼然后能恭敬,恭敬然后能尊让,能尊让然后少长贵贱之间的等级不相逾越”,如此则“患不生而乱不作”。也就是说,人们知礼、恭敬、尊让,以此为前提,人们才会尊重法律,才会守法。同时法律是强制性手段,如果没有礼的配合,则百姓虽然

6、守法然则内心并非真正顺服,只有让百姓知礼,然后自觉地遵循等级秩序,如此才能真正地使百姓顺从,也能减少法律制裁所承担的压力。而这种广义上的“礼”实际上就是管仲所说的“四维”,即礼、义、廉、耻。由此他提出“守国之度,在饰四维”。由此便可看出管仲及其学派的思想与其他法学大家的思想的不同,他并不把法置于无所不能的地位,相反,他还吸纳了儒家的“礼”的思想,主张法礼并重。然而,法与礼并不能等量齐观,法治仍然被认为是重于礼治的,甚至,在管仲看来,“仁义礼乐者皆出于法”,只有君王的法令制定出来了,然后让天下的百姓去遵从,如此人民有了一个准则才可以教化,退

7、一步说,这些礼乐等级制度,也不过是君王制定出来的不成文法律罢了。而且管仲重视“礼”,最终目的也只是为了让百姓更容易为君王所控制,所以其核心思想仍然与法家紧紧相扣。当然,其独到之处也是显而易见的。二、民为君之本管仲及其学派的思想当中,重民色彩十分强烈,这也是管仲及其学派的思想与其他法学家的思想的重要的不同之处。他并不把君臣关系完全对立起来,而认为民为君之本。他认为君王要治理好国家,必须要得人心,只有得到百姓拥护,百姓才会顺从君王继而为君王卖命。同时君王一人之智再高也难免有考虑不周的时候,而广听民言、动员百姓之智和力,则力量远远大于君王一人之

8、智力。所以他主张君王要体察民情,尽量满足百姓的需要。此为“顺民”。而“顺民”的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富民”。因为人的本性总是趋利避害,因此百姓总是喜欢过富足的生活而不愿意过贫苦的生活,所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