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

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

ID:10070811

大小:195.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5-23

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_第1页
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_第2页
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_第3页
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_第4页
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居住区:是一个城市中住房集中,并设有一定数量及相应规模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公用设施的地区,是一个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为居民提供居住、游憩和日常生活服务的社区。他由若干个居住小区或若干个居住组团组成。规模:人口30000~50000户数10000万~16000用地50~100公顷居住小区:指由城市道路或自然界线(河流等)划分的、具有一定规模并不为城市交通干道所穿越的完整地段,小区内设有整套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基础服务设施和公共绿地。它由若干个居住组团组成,是构成居住区的一个单位。规模:人口10000~150

2、00户数3000~5000用地10~35公顷居住组团:指由若干栋住宅组合而成的,并不为小区道路穿越的地块,内设为居民服务的最基本的管理服务设施和庭院,它是构成居住小区的基本单位。规模:人口1000~3000户数300~1000用地:4~6公顷社区指一定地域内人们相互间的一种亲密的社会关系(即人际关系)。形成社区的四个条件:有一定的社会关系,在一定地域内相对独立,有比较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有相近的文化、价值认同感。物质系统住宅区一般均由住宅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停车用地和公共绿地四大用地以及相应

3、的住宅、公共建筑、道路交通设施以及绿地与场地四大系统组成。(住宅道路可分为;宅间路、组团路、小区路和居住区道路四个等级)社区系统社区的构成系统可分为1社区生活保障系统2社区育才与就业系统3社区交流与参与系统4社区运营系统居住区用地平衡控制指标(%)用地构成居住区小区组团1住宅用地(R01)50~6055~6570~802公建用地(R02)15~2512~226~123道路用地(R03)10~189~177~154公共绿地(R04)7.5~185~153~6居住区用地(R)100100100第

4、二章什么原则判断住宅区做得好住宅区规划设计应该全面考虑满足人的需求、对环境的作用与影响、建设与运营的经济型以及景观形象的塑造等要求,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指导,遵循1、社区发展原则适应与满足人的需求,建设社区文明与发展社区文化,建立完善的服务与管理机制适应与满足人的需求是社区发展原则的基本核心内容。从满足人的需求出发,住宅区规划应该充分考虑居住环境的适居性、识别性与归属性以及营造具有文化与活力的人文环境。(卫生、安全、方便和舒适是住宅区适居型的基本物质性内容;场所与特征是居住环境具备识别性与归属性的两个

5、重要因素;丰富的社区文化、祥和的生活气息、融洽的邻里关系和文明的社会风尚是富有文化与活力的人文环境的重要内容)2、生态优化原则通过积极采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充分合理地利用和营造当地的生态环境。3、共享社区原则对居住区的财富公平共享,包括共享设施、共享服务、共享景象、公平参与。美国社会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由低级到高级分成五个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第三章居住密度是关于住宅区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指单位用地面积上居民和住宅的密集程度,它是一个

6、包含人口密度、人均用地、建筑密度和建筑面积密度指标的综合概念。建筑密度:住宅区建筑密度(毛)=住宅区总建筑基地面积/住宅区总用地面积(%)住宅区建筑密度(净)=住宅区某项建筑总基地面积/住宅区该项建筑总用地面积(%)建筑面积密度:住宅区建筑面积密度(毛)=住宅区建筑总面积/住宅区总用地面积(平方米/公顷)住宅区建筑面积密度(净)=住宅区某项建筑总面积/住宅区该项建筑总用地面积(平方米/公顷)容积率:住宅区容积率=住宅区总建筑面积/住宅区总用地面积(平方米/平方米)住宅区住宅用地容积率=住宅区住宅总面

7、积/住宅区住宅建筑用地总面积(平方米/平方米)影响公共建筑布局的因素:指标、服务半径服务半径:是指各项设施所服务范围的空间距离或时间距离。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布置按照居民的使用频率进行分级,并和居住区人口(包括流动人口)规模相对应,公共服务设施布点还必须与居住区规划相适应;各级公共服务设施应有合理的服务半径公共服务设施居住区级:800~1000米居住小区级:400~500米组团级:150~250米大题:空间层次与组合住宅区空间可分为户内空间和户外空间两大部分生活空间可分为私密空间、半私密空间、半公共空间

8、和公共空间四个层次领域感:是人对空间产生归属认同性的基本心理反应,也是住宅区生活空间层次划分的基础。一般认为领域感的产生是由于人都有一种本能的强烈愿望,要求规定其个人或集体活动的生活空间范围,即领域。基本要求:住宅区各层次生活空间的建构宜遵循私密—半私密—半公共—公共逐级衔接的布局组合原则,重点关注各层次空间衔接点的处理,保证各层次的生活空间具有相对完整的活动领域考虑因素:考虑不同层次生活空间的尺度、围合程度和通达性。同时应特别注重半私密醒的住宅院落空间的营造,以促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