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高二下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ID:10127811

大小:92.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6-11

高二下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_第1页
高二下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_第2页
高二下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_第3页
高二下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_第4页
高二下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二下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高二下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有答案春晖中学3月份月考高二思想政治试卷 命题者:梁淑敏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鸟能筑巢,人则能盖房子,燕子春去冬来,人则能春播秋收。这些事实表明:A.人和动物都具有主观能动性B.动物的主观能动性没有人的大C.人具有独特的主观能动性D.动物有独特的主观能动性2、制约主观能动性发挥的客观因素是A.人类利益的出发点B.人们身心的健康程度C.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D.人们业已形成的观念、能力胡适先生在回答做学问、研究问题时曾这样讲:“大胆设想,小心求证。”据此回答3-

2、-4题。3.从哲学上看,“大胆设想”强调的是 A.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B.解放思想,打破一切常规 C.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观因素的影响 D.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4.胡适先生的治学经验告诉我们要 A.坚持从实际出发和实事求是的统一 B.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 C.必须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 D.办事情必须尊重客观条件5、感觉到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的感觉它。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A.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来源B.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C.理性认识必须回到实践中去D.认识事物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6、上题中的感

3、觉是A.感性认识   B.理性认识  C.分析综合     D.间接经验7.有两只老鼠,一只叫“嗅嗅”,一只叫“匆匆”;有两个小矮人,一个叫“哼哼”,一个叫“唧唧”。他们都在迷宫中寻找奶酪,好不容易同时找到了大量新鲜的奶酪。找到奶酪后,老鼠们说是它们玩命才找到的,小矮人也骄傲地说,是他们的智慧起了关键作用。这说明 A.主观能动性是人特有的能力与活动 B.理性认识是人们正确改造世界的指针 C.感性认识是靠不住的,只有理性认识才可靠 D.老鼠们只有感性认识,小矮人们只有理性认识8.目前,火星上有水已成定论。但受条件的限制,对于“水在火星表面为什么消失了?又跑到哪里去了?”的问题还

4、无结论。正如恩格斯所言:“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进行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便认识到什么程度。”这说明 A.客观条件不会妨碍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B.认识客观事物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C.人类的认识是有限的 D.人的认识能力受客观条件的制约9.“凡人之患,弊于一曲,而暗于大理。”(注:曲一局部表现;理一规律)这句话表明    A.认识了事物的规律就不会犯错误 B.要透过事物的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C.一切现象都是事物本质的表现 D.要正确处理整体和局部的关系10.郑板桥曾提到他画竹的过程:当他晨起“看竹”时,产生了“眼中之竹”;然后胸中涌起“画意”,此乃“胸中

5、之竹”;最后,“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形成了“手中之竹”。他反复强调“眼中之竹”不同于“胸中之竹”,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 ①前者是感性的,后者是理性的 ②前者是直接反映,后者是创造性反映 ③前者有局限性,后者无局限性 ④前者是肤浅的,后者是深刻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1.孙子说:前方有许多树木摇动,是敌人掩蔽前来;草丛中有许多障碍物,是敌人布下 疑阵;群鸟惊飞,下必有伏兵;野兽惊奔,是大军突袭而至。这段话体现的哲理是 A.现象是一分为二的 B.本质比现象更深刻、更可靠 C.要透过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 D.假象和错觉都是事物本质的表现12.2004年12月

6、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纵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中央对“两个趋向”的发现科学地揭示了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这表明 A.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通过现象揭示本质 B.只有通过现象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 C.只有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 D.规律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13.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能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完成这一任务的关键是 A.占有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

7、性材料 B.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 C.深化认识、发展认识 D.把认识运用于实践 14.“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的这首词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A.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看法受其世界观的影响 B.亲身经验只是对客观事物现象的认识 C.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发展的过程 D.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从错误到正确的过程15.2004年9月3日北京市召开立法听证会。会上就《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