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

浅析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

ID:10170754

大小:29.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6-12

浅析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_第1页
浅析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_第2页
浅析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_第3页
浅析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_第4页
浅析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  摘要:人们在具体使用语言时需要运用一套语用规则,如若在跨文化交际中不了解目的语国家的语用规则,就会发生语用失误,甚至导致交际的失败。本文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出发,主要探讨了跨文化交际中称呼语和招呼语语用失误的类型及其原因。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称呼语;招呼语中图分类号:H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4)01-0000-01一、引言6世界上任何一个社会,都有一套赖以存在、发展、维系和传承的约定俗成的规则。人们在跨文化的交际中仅仅了解语言的语音、词汇

2、和语法还不能保证顺畅的交际,在具体使用语言时还需要运用一套语用规则。这些规则包括如何称呼对方,见面如何打招呼,如何接受或拒绝对方的要求,如何告别,讲话的先后顺序如何,等等。而在这当中,打招呼和称呼对方对建立、协调和保持人际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是跨文化交际语用规则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民族有其独特的语用规则,不了解目的语国家的语用规则,就会导致跨文化交际失败。本文主要探讨了跨文化交际中称呼语和招呼语语用失误的类型及其原因,以期对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用教学有所裨益。二、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1983年,英国语言学家

3、詹尼・托马斯(Jenny�Thomas)发表《跨文化语用失误》一文,首次提出语用失误(PragmaticFailure)这一概念,她指出语用失误是“不能理解话语的含义”,认为只要是说话人所感知的话语意义与其意欲表达的或者认为应被听话人所感知的意义有所不同时,就会产生了语用失误。何自然(1997)认为“语用失误不是指一般遣词造句中出现的语言使用错误,而是说话不合时宜的失误,或者说话方式不妥,表达不合习惯等导致交际不能取得预期效果的失误。”三、称呼语语用失误及其原因分析称呼语是用来指称自己和别人的词语。在言语交

4、际中,称呼语可谓是用得最广泛、最频繁的词语。称呼语作为语言的组成部分有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它对人际关系有着敏锐的反应,它不仅有提醒对方开始交际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摆正自己与交际对象的关系,便于展开交谈。6世界上各个民族的称谓系统受到各自文化发展的影响,体现出各自的特点。在不同的文化中有不同的称呼体系,汉语中的一些称呼语就是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有些留学生或不重视交际情境和对方的角色身份地位,或不了解称呼语的文化内涵,就容易造成交际中称呼语的语用失误。留学生若是没有很好地掌握汉语的称呼语就容易导致语用失误。在笔者与

5、一名老挝留学生C的接触当中就发现了这样的泛化类推现象。笔者与C已相识2年,可谓是相熟的朋友,但是C经常将笔者称呼为“刘小姐”,这是由于这位老挝留学生未能完全了解汉语中称呼别人“X小姐”是用以称呼不熟悉的人的方式或尊称的一种方式,他将这种称呼方式泛化用作了相熟朋友之间的称呼语,让对方听来很是别扭,这是一类由于不了解称呼语而造成的语用失误。留学生母语文化的负迁移也会造成称呼语语用失误,这在母语为英语的留学生身上体现得较为明显。例如美国学生就更喜欢叫老师的名字,而不是叫“刘老师”。这些正如西方学者所总结的:“美国

6、人特别开放。他们十分坦率,不讲究客套,对人实事求是。他们平等待人,不管其出身、背景和教育如何。他们有什么说什么,对周围的一切都羡慕,没有任何保留、矫饰和故弄玄虚。”①但是在汉文化中,以名称呼人是受到严格的限制的,一般只限于上对下、长对幼、师对生以及亲属和家庭成员之间(也要区分辈分、长幼)、同学和好友之间。中国人在交际场合极为注意用尊称称呼人,因此,在社交场合不分对象称名道姓是失礼的。四、招呼语语用失误及其原因分析6张汉娇对招呼语类型做了以下分类:“基于国内学者已有的研究成果,我们认为汉语招呼语有称谓型、叹词

7、型、问候型、恭维型和戏谑型五种基本形式。”②留学生在这五种形式上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语用失误,我们选取了其中较为普遍与突出的方式进行举例说明。“你好!”的语用失误:“你好!”差不多是每一本基础汉语口语教材都会教的第一句话,课后注释中一般解释为:“你好!”是中国人最常用来打招呼的一句话,不受时间的限制,每天任何时候见面都可以使用。所以有的留学生学了这句话后就不分时间、地点、场合和对象,每天几次见到老师和同学时都说:“你好!”但实际上中国人并非在每次见面时、对任何人都说“你好!”,教师应向学生说明这句话的使用环境

8、,即一般用在主客双方第一次见面的时候,或用于交际双方久别重逢时。如果双方是天天见面的朋友、同事、同学、师生,每天见面时一般不必总说“你好!”。外国人见面时爱用“你好!”来打招呼,即使这不符合汉语的文化规约,但为了使交际能顺利进行,中国人不仅不纠正对方的错误,反而对对方的语用失误采取容忍的态度,这就更容易导致失误的“化石化”。6“吃了吗”的语用失误:“吃了吗”是中国人吃饭时间段内在路上碰见常用来打招呼的一句话。很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