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乌坭塘金矿床成因及成矿规律研究

广东乌坭塘金矿床成因及成矿规律研究

ID:10217558

大小:2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6-12

广东乌坭塘金矿床成因及成矿规律研究_第1页
广东乌坭塘金矿床成因及成矿规律研究_第2页
广东乌坭塘金矿床成因及成矿规律研究_第3页
广东乌坭塘金矿床成因及成矿规律研究_第4页
广东乌坭塘金矿床成因及成矿规律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广东乌坭塘金矿床成因及成矿规律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广东乌坭塘金矿床成因及成矿规律研究[摘要]乌坭塘金矿位于武夷-河源成矿带西南段与南岭成矿带东段南缘的交汇部位,九连山褶皱隆起带东侧,河源深大断裂下盘灯塔盆地内,属骆湖洋坑-双江泮坑伴生Au、Ag多金属矿化带。矿床为热液成因的蚀变岩型Au多金属矿床,矿体受构造控制,产状、规模与构造一致。[关键词]乌坭塘金矿床矿床成因成矿规律[中图分类号]Q178.535[文献码]B[文章编号]1000-405X(2014)-8-100-10前言乌坭塘金矿位于广东省东源县涧头、顺天两镇,处于灯塔盆地向斜轴部附近。该区岩浆活动频繁,构造规模大,多期次活动明显,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地质特征具备了形

2、成中到大型金多金属矿的条件。1区域地质背景6乌坭塘金矿位于武夷―河源成矿带西南段与南岭成矿带东段南缘的交汇部位,九连山褶皱隆起带东侧,河源深大断裂下盘灯塔盆地内。盆地基底为泥盆系、下石炭统、下侏罗统地层,盖层为上白垩统南雄群紫红色砾岩、砂砾岩和泥质砂岩、粉砂岩、泥岩组成。盆地周围岩浆活动频繁,期次较多,主要有印支期花岗闪长岩、燕山三期中粗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区内构造发育,在区域压扭应力场作用下,形成NNE、近SN向压扭性断裂带和NNW向张性断裂带,断裂带规模大,多期活动比较明显。区内矿产丰富,属骆湖洋坑―双江泮坑伴生Au、Ag多金属矿化带中,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好,成矿地质条

3、件有利。2矿区地质2.1地层:矿区基底地层为侏罗系下统金鸡组,盖层为白垩系上统南雄群。侏罗系下统金鸡组岩性主要为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细砂岩与炭质泥岩(煤线)互层,浅变质硅化砂岩,炭质泥质页岩。白垩系上统南雄群分为上下两个岩性段。下段砾岩层以紫红色砾岩、砂砾岩、含砾砂岩为主,夹细砂岩,砾岩成分含凝灰岩;上段砂页岩层为紫红色砂岩、粉砂岩、页岩、泥岩互层,局部夹有含炭砂岩。2.2构造:区内构造发育,主要为顺天构造组和洋潭构造组,构造结构面呈舒缓波状,两侧见挤压片理化和退色蚀变,与金矿化关系密切。2.2.1顺天构造组:顺天构造组由多条NNW向、近SN向和NE向硅化带、硅化破碎

4、带、石英脉和蚀变带组成,累计长度13km,宽200~800m,向南尖灭,向北被第四系覆盖。可见黄铁矿、褐铁矿,有黄铁矿、褐铁矿部位一般都有Au异常,构造膨胀部位矿化比较好。62.2.2洋潭构造组:洋潭构造组由NNE向、近SN向和NNW向硅化带、硅化破碎带组成,累计长17km,宽100~500m。可见黄铁矿。构造规模较大,多期次活动明显,Au异常比较连续,成矿现象较好。2.3围岩蚀变:围岩蚀变主要是硅化和退色,蚀变分带明显,中部有细小石英脉穿插,硅化较强。向两侧逐渐变弱,硅化强的部位,有时见有金属矿物,硅化与金矿化关系比较密切。退色蚀变分布范围比较大,与矿化关系不太密切。3

5、矿体地质3.1矿体特征矿床工业类型为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赋存于构造带上,岩性为硅化带、硅化角砾岩带。矿体呈脉状产出,产状与构造产状一致,倾向80~90°,倾角50°。矿体出露地表,赋存标高130m。矿体厚度0.78~2.62m,矿体中无特高样品。3.2矿化特征金及其他多金属矿化主要分布在硅化带、硅化角砾岩带中,一般在构造膨大部位、拐弯部位矿化比较好。产状与构造一致,金与黄铁矿、黄铜矿伴生在一起,矿化不太均一,沿走向变化较大。围岩蚀变主要是硅化和退色,含矿岩性主要是硅质岩、硅化碎裂岩、硅化角砾岩等。3.3矿石类型根据矿区成矿地质特征、蚀变特征,并参照岩金矿床工业类型标准,矿

6、床工业类型划分为破碎带蚀变岩型。64矿床成因4.1成矿物质来源矿床位于武夷成矿带南西段与南岭成矿带东段交汇部位,九连山褶皱隆起带东侧,该区经历了前震旦纪、震旦纪到中新生代的构造演化,造成陆壳多次碰撞对接和拉张裂陷。频繁的断裂、断块活动,导致该区形成了新丰江、李田、青州、高坑、高丘岩体和大顶花岗岩体等和多次岩浆演化系列以及错综复杂的断裂构造叠加,同时,在深断裂控制下形成了NE向、NNE向、NNW向的构造岩浆侵入活动,并带来了多期次、丰富的成矿热液活动,特别是燕山晚期浅成相及超浅成相中基性岩浆活动为金活化、转移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热动力和成矿物质。4.2金的运移与沉淀构造是矿液运

7、移的通道和沉淀的场所,早期石英脉受后期构造的影响发生破碎,热液沿破碎带上升,形成硅化破碎带、硅化角砾岩带。含多金属硫化物的热液在其中萃取、活化,并在构造有利的扩容空间沉淀、聚集,最终形成了含多金属硫化物的硅化破碎带、硅化带、硅化角砾岩,从民采的坑道中看出,在石英脉膨大部位,硅化破碎较强,含金属硫化物较多,矿化较好。4.3矿床成因6地下深处含矿热液沿断裂上升,在上升途中使围岩中部分成矿元素活化迁移到热液中,遇到构造膨大部位压力突然降低、流速变缓,含矿热液分解、沉淀、富集成矿。燕山晚期浅成相及超浅成相中基性岩浆活动提供了矿源和热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