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常识尚须点滴积累

文史常识尚须点滴积累

ID:10231479

大小:10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6-12

文史常识尚须点滴积累_第1页
文史常识尚须点滴积累_第2页
文史常识尚须点滴积累_第3页
文史常识尚须点滴积累_第4页
文史常识尚须点滴积累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史常识尚须点滴积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文史常识尚须点滴积累全国文综卷选择题第12题突破对文史常识的考查,现已成为高考历史试题一种很稳定的题型。它引导我们要关注人文素质的培养,要学习、把握、继承、弘扬中华文化中传统性的、经典的文史常识。但博大的中华文化浩瀚如烟,经典的文史常识掌握关键在平时点滴积累(包括语文课本介绍的常识),它贵在细水长流,重在总结积淀。在复习中,教师积极的梳理、引导、分析也很重要。下面,我结合平时的复习,梳理了一些文史常识,以供大家参考。一、人的称谓(一)【名、字、号】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一般情况下,名供长

2、辈称呼,用来自称则有谦恭之意。称字(对平辈或长辈)出于尊敬。名、字与号的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例】古人“男子二十,冠而字”。如曹操,名操,字孟德;刘备,名备,字玄德。刘备与曹操会面时,他的自称和对曹操的称呼应是A.备、操B.备、孟德C.玄德、操D.玄德、孟德总结:名应自称(则有谦恭之意,直呼别人之名则不敬,应称字);字可称人(出于尊敬);号自称、称人都行。(二)【谥号、庙号、尊号、爵号、族号、邑号、官号】【谥号】是

3、指君主时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所给予的带有褒贬性质的称号。【庙号】封建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特立名号,叫庙号。【尊号】历史上皇帝、皇太后在世时的称呼。【爵号】又称封爵、世爵,是古代皇族、贵族的封号。如周代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各代封爵都有很大不同。【例】对以下八位帝王称号归类正确的是()A.谥号:周武王、隋文帝B.庙号:唐太宗、永乐帝C.尊号:商纣王、秦始皇D.年号:汉武帝、康熙帝(三)【年龄的称谓】【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孩提】两三岁的儿童【垂髫(tiao

4、)】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弱冠】是男子二十岁男子三十而立(立,“立身、立志”之意)。四十不惑(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五十知天命,六十岁花甲,人到七十古来稀。【耄耋(màodié)】指八九十岁。【期颐(qīyí)】指一百岁。二、天文历法(一)【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顺序为:正月立春、雨水二月惊蛰、春分三月清明、谷雨四月立夏、小满五月芒种、夏至六月小暑、大暑七月 立秋、处暑八月白露、秋分

5、九月寒露、霜降十月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十二月小寒、大寒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出了歌谣:“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古诗文中常用二十四节气来纪日。 【例1】(09秋黄冈市期末调研)仲夏指阴历()A.五月B.六月C.七月D.八月总结:记住“正月立春”或“四月立夏”是解题的关键。【例2】2008年,中国政府将清明节定为国家法定节假日,清明节原本是( )A.岁时农事节日B.纪念庆贺节日C.宗教祭祀节日D.西方传统节日(二)【纪年法】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三种:(1)年号纪年法。

6、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2)干支纪年法。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gui)。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地支又与十二生肖相配:子为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3)年号干支兼用法。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如“天启壬戌秋日”。【例1】下列有关历史纪年的叙述,正确的是()①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建立的时间是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前期②公元纪年以耶稣诞生的那一年为公元零年③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颁布

7、于甲午年④天启壬戌秋日”使用的中国古代纪年法是年号干支兼用纪年法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总结::公元年与干支纪年法转换方法: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对应数字:45678910123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对应数字:456789101112123天干----公元年数字末位数对应是天干(如1894甲午年,4对应天干甲),地支----公元年除以12,余数对应那一项(如1894除12余数是10,10对应地支是午)还要注意:公元纪年以耶稣诞生的那一年为公元1年。农历以干支来纪年

8、,一个周期为六十年,六十年一甲子。三、古代选官制度【察举】【征辟】【孝廉】【科举】共分四级:院试(即童生试,一般在县或府考试,考中着称为秀才或相公)、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第一名叫解(jie)元。【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由皇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