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农地制度沿革与变迁趋势研究(活页

新中国农地制度沿革与变迁趋势研究(活页

ID:10236195

大小:28.13 KB

页数:0页

时间:2018-06-12

新中国农地制度沿革与变迁趋势研究(活页_第页
预览图正在加载中,预计需要20秒,请耐心等待
资源描述:

《新中国农地制度沿革与变迁趋势研究(活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根据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规定,从2017年起,每年12月的第一周(12月1日-7日)作为《安全生产法》宣传周。学校按照上级要求,通过举办宣传教育图片展、向师生发放《安全知识手册》、推行实验室安全准入、进行学院安全访查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项目登记号项目序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通讯评审意见表评价指标权重指标说明专家评分选题3主要考察选题的学术价值或应用价值,对国内外研究状况的总体把握程度。10分9分8分7分6分5分4分3分论证5主要考察研究内容、基本观点、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创新之处。10分9分8分7分6分5分4分3分研究基础2主要考察课题负责人的研究积累和成果。10分9分8分7分6分5分4

2、分3分综合评价是否建议入围A.建议入围B.不建议入围备注评审专家(签章):说明:1.本表由通讯评审专家填写,申请人不得填写。项目登记号和项目序号不填。2.请在“评价指标”对应的“专家评分”栏选择一个分值画圈,不能漏画,也不能多画,权重仅供参考;如建议该课题入围,请在“综合评价”栏A上画圈,不建议入围的圈选B。“备注”栏可简要填写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或不填写。本表须评审专家本人签字或盖章有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论证活页课题名称:新中国农地制度沿革与变迁趋势研究1.选题依据(1)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学术史梳理及研究动态美国经济学家德·希·帕金斯在其《中国农业的发展》对中国的土地分配和组织制度给予了

3、高度关注。帕金斯分析了自1368——1968年600年间中国农地制度的变迁情况,并揭示出600根据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规定,从2017年起,每年12月的第一周(12月1日-7日)作为《安全生产法》宣传周。学校按照上级要求,通过举办宣传教育图片展、向师生发放《安全知识手册》、推行实验室安全准入、进行学院安全访查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7根据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规定,从2017年起,每年12月的第一周(12月1日-7日)作为《安全生产法》宣传周。学校按照上级要求,通过举办宣传教育图片展、向师生发放《安全知识手册》、推行实验室安全准入、进行学院安全访查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年间中国农地的租佃模

4、式和租佃率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帕金斯通过资料分析,发现租佃关系的普遍存在并不构成土地产量增长的障碍。而真正对土地生产力能起重大影响的租佃关系,是:“保证佃农有权耕种指定地段的土地及其期限和作为缴纳地租根据的地租计算方法。”这个结论所体现的制度含义即使用现在的观点观察也没有过时。美国华盛顿大学的罗伊·普罗斯特曼教授和他的团队对中国农用地使用形态和使用期限的实地调查分析以及对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法制化建设的关注也十分有成就的,他们所提的建议,也不失为可资借鉴的政策思路。林毅夫关于中国农地制度变迁的观点是有影响力的。他对家庭经营优越性的模型说明,对家庭承包制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的论证,以及对承包责任制改革带来

5、生产率提高的测度,关于诱致性制度创新的解释和集体化的人民公社为什么失败的分析,都为制度经济学的理论与实证增添了新的内容。周其仁则通过贵州省湄潭县——这个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验区的案例分析,透视了他对中国农地制度变迁的基本观点。在《湄潭:一个传统农区的土地制度变迁》一文中,他分析了改革以来,新的土地制度安排的内在矛盾对农户经济行为的影响,以及新的制度需求和面对新的制度需求,又如何产生新的制度供给。与包干到户产生初期诱致性的制度供给方式不同,包干到户后的制度供给很难自己形成。如何突破制度供给的短缺,政府有必要成为“制度性企业家”,采取实验的方式或许是一种好的方式。换言之,强制性制度变迁在一定情况下是

6、经济当事人理性行为的表现。此外,论文提出新增人口不在分地以及推动非耕地资源开发的制度诱导设计,也为后期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理论准备。张红宇在《中国农地制度变迁中的法律制度建设》中指出,从法律的角度观察,中国现有的农地制度变迁存在以下三个根本问题:“农地集体所有权界定不清;农户承包经营权不完整;土地法律制度建设没有跟上经济发展的要求。”胡瑞卿在《农地制度变迁模式的比较与选择》中指出,“土地的流转、集中速度相当缓慢,参加流转的土地比例很少,家庭小规模均耕制仍深深地扎根于广阔的农村,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也就是说,土地问题就是土地经营规模过小,无法与农村经济发展相适应,正如郭剑雄在《农业现代

7、转型进程中制度调整》一文中指出,现行的分散承包的土地经营制度与农业现代化对规模经济的要求之间的矛盾日渐激烈,实行土地制度创新将加速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冯继康与何芳在《中国农村土地经营制度:现实反思与制度创新》一文中指出,从长远的发展视角来看,现行农村土地经营制度自身的缺点与不足,难以构建我国农村土地经营制度的优化模式。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土地的所有权主体界定不严格,产权主体不明晰、不规范、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