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教育史习题集及答案

外国教育史习题集及答案

ID:10341581

大小:1.33 MB

页数:134页

时间:2018-07-05

外国教育史习题集及答案_第1页
外国教育史习题集及答案_第2页
外国教育史习题集及答案_第3页
外国教育史习题集及答案_第4页
外国教育史习题集及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外国教育史习题集及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外国教育史习题集及答案第一篇外国古代教育第一章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一、选择1�认为教育是一种无意识的活动�是仅凭观察和尝试成功的方法�经过失败和重复模仿进行学习。这种观点属于一下那种教育起源论��A�生物起源论B.心理学起源论C.劳动起源论D.需要起源论2�苏美尔时期出现的与寺庙有关的学校被称为��A�泥板书社B�古儒学校C�昆它布D�堂区学校3�楔形文字是古代哪个国家发明的��A�古希腊B�古印度C�古埃及D�古巴比伦4�古代东方文明古国中�在数学上采用10进位计算法的是��A�古印度B�古巴比伦C�中国D�古埃及5�主张“教育生物起源说”的是��A�沛西.能B�孟禄C�杨贤江D�利托

2、尔若6�学校教育最早产生于人类的��A.原始社会末期B.奴隶社会晚期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7�以下几项�哪一个不是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A�无阶级性B�无组织C�等级性D�与生产劳动生活紧密联系8�古埃及的学校中�以培养祭司为目的�教授天文、数学、建筑、水利、医学等学科的学校是��A�宫廷学校B�职官学校C�文士学校D�寺庙或僧侣学校9�古儒学校是印度的教育形式��A�佛教学校教育B�佛教家庭教育C�婆罗门学校教育D�婆罗门家庭教育10�古印度佛教教育中�推动教育平民化的措施是��A�把寺院作为学术交流机构B�强调使用地方语言进行教学�取代“梵文”教学C�以佛经为教育内容D�吸纳

3、外国学者11�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属于��A�奴隶社会等级教育B�原始大众教育C�封建社会等级教育D�资本主义教育12�以下哪一个是东方文明古国教育发展的特点��A�教育内容以生产劳动为核心B�教育具有强烈的阶级性和等级性C�普遍采取班级授课的方式D�教学方法比较丰富灵活二、简答题1�简述古埃及学校教育的类型和基本特征。2�简述古代印度教育的基本状况。第二章古希腊的教育一、选择1�古希腊的城邦中�奴隶制民主政体下的教育典范是��A�雅典B�斯巴达C�麦加拉D�科林斯2�斯巴达的教育目的是要把贵族子弟培养成��A�身心和谐的公民B�英明的治国者C�保家卫国的战士D�雄辩家3�雅典教育较之斯

4、巴达�具有较强的��A�等级性B�民主性C�专制性D�义务性4�智者实际是指��A�聪明的人B�统治者C�教育家D�职业教师5�智者在教育上的一大贡献是提出了教育史上著名的��A�《荷马史诗》B�产婆术C�七艺中的“前三艺”D�七艺中的“后四艺”6�以下哪一个不是智者在教育史上的贡献��A�云游讲学�推动文化传播B�传播文法、修辞、辩证法�确定七艺中的“前三艺”C�提出政治家或统治者的教育D�传播天文、几何、算术、音乐�确定“四艺”7�在西方哲学史上开辟了自然哲学向伦理哲学转变新阶段的人是��A�柏拉图B�昆体良C�亚里士多德D�苏格拉底8�苏格拉底认为教育的培养目标是��A�哲学家B

5、�治国人才C�公民D�军人9�助产术的最大特点在于��A�引导对方自己得到答案B�通过具体事物的比较寻找事物的“一般”C�使人陷入自相矛盾D�寻找事物的普遍概念10�下面哪个不是苏格拉底方法的局限��A�受教育者必须有追求真理的愿望和热情B�受教育者对所讨论的问题积累了一定的知识C�受教育者必须对教育者感到信任和尊敬D�谈话对象必须是有一定知识基础和推理能力的成人11�与《爱弥儿》、《民主主义与教育》合称西方教育史的三大里程碑的是��A�《林哈德与葛笃德》B�《荷马史诗》C�《理想国》D�《大教学论》12�柏拉图《理想国》中的四种美德是��A�智慧、勇敢、博学、公正B�勇敢、节制、正义

6、、公平C�智慧、勇敢、节制、正义D�博学、多才、仁爱、礼让13�柏拉图认为教育应当培养的最高目标是��A�哲学家B�政治家C�公民D�哲学王14�算术、几何、天文、音乐是七艺中的后四艺�将这四艺列入课程确定下来的是��A�柏拉图B�苏格拉底C�亚里士多德D�昆体良15�《法律篇》对《理想国》做出了许多改变�以下哪一项不属于这种改变��A�设了一名专管教育的长官B�新课程中哲学被取消了C�反对强迫教育D�提倡兴建学校16�认为人出生以前已经获得了知识�只是在灵魂依附肉体时所有知识都被遗忘了�这是��A�洛克的“白板说”B�柏拉图的“回忆说”C�苏格拉底的“产婆术”D�昆体良的“雄辩术”1

7、7�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指的是��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毕达哥拉斯18�下面哪一点不是灵魂论的教育意义��A�人的身上有动物性�教育不能违背人的本性B�人是有理性的�教育应当使人遵从理性的引导C�发展人的理性�引导人的欲望�关键靠的是智育D�灵魂论为教育应包括智育、德育、体育三个部分提供了人性论的依据19�在教育作用方面�强调天性、习惯和理性的共同作用�引出后世关于遗传、环境和教育的三者关系论争的人物是��A�亚里士多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