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种异体骨与自体骨移植治疗青少年脊柱侧凸的比较研

同种异体骨与自体骨移植治疗青少年脊柱侧凸的比较研

ID:10374500

大小:5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06

同种异体骨与自体骨移植治疗青少年脊柱侧凸的比较研_第1页
同种异体骨与自体骨移植治疗青少年脊柱侧凸的比较研_第2页
同种异体骨与自体骨移植治疗青少年脊柱侧凸的比较研_第3页
同种异体骨与自体骨移植治疗青少年脊柱侧凸的比较研_第4页
资源描述:

《同种异体骨与自体骨移植治疗青少年脊柱侧凸的比较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同种异体骨与自体骨移植治疗青少年脊柱侧凸的比较研【摘要】观察同种异体骨移植与自体骨移植治疗青少年脊柱侧凸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996~2006年本科收治的63例青少年脊柱侧凸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进行分析,A组(同种异体骨移植组)32例,10~15岁,平均12.2岁;Cobbs角38°~113°,平均62°;B组(自体髂骨移植组)31例,年龄9~14岁,平均12.4岁;Cobbs角41°~105°,平均54°。所有患者均选择中华长城椎弓根内固定系统经后路矫正,术后定期随访并对临床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出院后2个月即开始随访,随访时间18~24个月,平均26个

2、月;亦无严重并发症发生;A组的手术时间、失血量较B组患者减少,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两组患者具有相似的临床效果,在严格掌握适应证,充分术前准备、正确手术操作、及时术后处理的前提下,同种异体骨移植能够有效替代自体髂骨移植治疗青少年脊柱侧凸。【关键词】脊柱侧凸脊柱融合术骨移植异体骨Abstract:[Objective]Toparetheclinicalresultsbetentofscoliosisintheadolescent.[Method]Aretrospectivestudyadein63casesofadolescentpatientsentationfrom

3、1996~2006.ThesepatientseanCobbsangleof62°(ranged,38°to113°),onthsonths.Clinicalandradiographicevaluationsed.[Results]OperatingtimeandbloodlossingroupAm碎松质骨粒,置入37℃庆大霉素生理盐水中复水。良好复水后,75%酒精浸泡30min,3%过氧化氢及70℃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置入37℃庆大霉素生理盐水中进一步复水备用。1.2.2手术方法患者俯卧位,气管插管全麻。沿脊柱的相应节段做纵弧形切口,依次分离皮下组织、肌肉至显露脊椎,紧贴椎板两侧骨膜下

4、剥离附丽之肌肉,清除关节突表面附着的软组织,充分显露双侧上下关节突、椎板及横突。选择中华长城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固定,并适度矫正侧凸、后凸畸形;以骨刀、咬骨钳依次去除受骨区表层皮质骨,使其呈鳞片状松质骨裸露区。同种异体骨组同时分台,将置备好的同种异体植入受骨区。自体骨移植组按照所需骨量常规取患者两侧髂骨,修剪后植入受骨区。常规放置引流,依次关闭切口。1.2.3术后处理平卧位,定时整体翻身,切口负压引流2~3d。常规应用抗生素4~6d,6~8d佩戴支具下床活动。1.3统计学分析及疗效评价分别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3d炎性标记物变化情况进行分析,两组结果用x-±s表示。计量资料应用t检

5、验,计数资料应用x2检验,显著水准:a=0.05。术后常规摄片(站立正、侧位),出院后定期随访,测量其Cobbs角。通过X线表现并根据Bridwell方法进行评价〔3〕:其主要内容包括沿内固定出现的持续融合影(确切融合);无内固定的折端及假关节形成,并可在某些部位出现融合影(可能融合);假关节形成或者内固定出现断裂(未融合)。2结果2.1术中情况由于省略了取髂骨这一手术步骤,同种异体骨移植组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失血量均明显少于自体骨移植组,组间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表1)。表1手术时间与出血量比较2.2术后早期一般情况A组25例,B组23例,体温均在38℃以下,切口无红肿渗出,Ⅰ期愈合;A组有

6、7例,B组有8例,他们的术后体温超过了38℃,持续3~5d;A组3例切口有淡黄色渗出液,细菌培养呈阴性,经激素等药物治疗5~7d后渗出液消失,切口愈合。两组均无明显切口感染迹象。2.3术后早期炎性指标化验结果术后3d,两组的炎性标记物变化无统计学差异(表2),说明同种异体骨移植未引起明显免疫排异反应。表2术后3d血沉与C反应蛋白比较  2.4脊柱融合情况本组患者随访18~42个月,平均26个月,两组术后角度丢失均未超过10°。A组患者术前Cobbs角度62°(38°~113°),术后角度36°(20°~56°),融合节段10个(8~13个);至随访结束时,角度丢失4.6°(0°~8.7°

7、)。B组患者Cobbs角度54°(41°~105°),术后角度34°(18°~52°),融合节段9个(7~13个);至随访结束时,角度丢失4.2°(2.5°~8.1°)。矫正度数丢失无显著性差异(表3)。两组患者在随访过程中,术区外观均正常,无腰背部疼痛,各项活动无明显受限。B组2例存在取髂骨处隐痛,经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X线均见较为确切的植骨融合〔3〕,最早2个月即可见明显的新骨形成,在各时间段两组融合率相当(表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