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鲁人版必修2教师用书:第1单元 自读文本 游褒禅山记含教学反思教学设计

高一语文鲁人版必修2教师用书:第1单元 自读文本 游褒禅山记含教学反思教学设计

ID:10438150

大小:1.11 MB

页数:21页

时间:2018-07-06

高一语文鲁人版必修2教师用书:第1单元 自读文本 游褒禅山记含教学反思教学设计_第1页
高一语文鲁人版必修2教师用书:第1单元 自读文本 游褒禅山记含教学反思教学设计_第2页
高一语文鲁人版必修2教师用书:第1单元 自读文本 游褒禅山记含教学反思教学设计_第3页
高一语文鲁人版必修2教师用书:第1单元 自读文本 游褒禅山记含教学反思教学设计_第4页
高一语文鲁人版必修2教师用书:第1单元 自读文本 游褒禅山记含教学反思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鲁人版必修2教师用书:第1单元 自读文本 游褒禅山记含教学反思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自读文本 游褒禅山记本课话题 ——坚韧不拔朗读——课文中的名段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王安石把治学处世比作游山,在游览中总结出了“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的深刻道理,从而勉励自

2、己在治学、处世和创业的道路上勇往直前,树雄心、立壮志,坚韧不拔,发扬大无畏的精神,登上人生的险峰极顶,领略到无限风光。链接——生活中的素材14世纪时,英格兰军队入侵苏格兰,国王布鲁斯领导人民奋起反抗,但是接连组织了六次反击,都相继失败。苏格兰军队被打得七零八落,国王也沮丧地逃进一个山洞里。在一个雨天,他躺在茅屋里,看见一只蜘蛛在织网。蜘蛛想把一根丝缠到对面墙上去,六次都没有成功,但经过第七次努力,终于达到目的。布鲁斯兴奋地跳了起来,叫道:“我也要来第七次!”于是布鲁斯决心重整旗鼓,再一次领导人民反击侵略者

3、。在他的带领下,经过多次顽强的战斗,苏格兰人民终于击败了入侵之敌。不经意间的一次发现改变了布鲁斯的人生。蜘蛛本能的行为给了他启示,坚韧不拔的努力使他最终取胜。背诵——相关名言警句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能够岿然不动,坚持正见,渡过难关的人是不多的。——雨果只要有坚强的意志力,就自然而然地会有能耐、机灵和知识。——陀思妥耶夫斯基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理想并不是一种空虚的东西,也并不玄奇,它既非幻想,更非野心,而是一种追求真美的意识

4、。——莎菲德拉[知识·梳理]第1步

5、

6、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褒禅山(bāo)庐冢(zhǒnɡ)窈然(yǎo)瑰怪(ɡuī)禅院(chán)谬(miù)相(xiànɡ)深父(fǔ)仆道(pū)第2步

7、

8、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长乐王回深父(“父”通“甫”)第3步

9、

10、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道(2)极(3)观(4)得(5)以(6)其第4步

11、

12、词类活用——词性变化含义迥(1)始舍于其址(名词作动词)筑舍定居(2)名之曰“褒禅”(名词作动词)命名(3)而莫能名者(名词作动词)称说,说出(4)有泉侧出(

13、名词作状语)从侧面(5)而其见愈奇(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6)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动词作名词)到的人(7)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形容词作名词)险远的地方(8)火尚足以明也(形容词作动词)照明(9)好游者不能穷也(形容词作动词)穷尽,走到头(10)后世之谬其传(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错第5步

14、

15、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非常之观古义:不寻常、非同一般,是两个词。今义:表程度的副词,十分,很。(2)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古义:十分之一。今义:数字“十一”。(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

16、深思而慎取之也古义:求学的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4)于是余有叹焉古义:是两个词。于,介词,对;是,代词,这件事。今义:合用为一个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第6步

17、

18、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判断句)译文:现在人们所说的慧空禅院,就是慧褒的弟子在他墓旁建的守墓的房舍。(2)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状语后置句)译文:古人对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观察的时候,往往有心得。(3)有碑仆道。(省略句,

19、“仆”后省略介词“于”)译文:有一块石碑倒(在)路上。[常识·速览][识作者]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临川(今属江西)人。他“少好读书”,21岁登进士第。仁宗嘉岉三年(1058)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1070年任宰相,推行新法,后因遭到保守派的猛烈抨击,辞去相位,退居江宁,潜心学术研究和诗文创作。主要成就: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主要作品:《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探背景]公元1051~1054年,王安石任舒州(现在安徽省潜山县)通

20、判,1054年(宋仁宗至和元年)四月,辞职回家探亲,与两位朋友和两个弟弟在归途中游览了褒禅山,同年七月以追记形式写下此文,并抒发了自己的感想。[巧识文]记记,就是游记。游记是描写旅行见闻的一种散文形式。游记的取材范围极广,可以描绘名山大川的秀丽瑰奇,可以记录风土人情的有趣阜盛,可以反映一人一家的日常生活面貌,也可以记下一国的重大事件,并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笔轻松,描写生动,记述翔实,给人以丰富的社会知识和美的感觉。游记有带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