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双师型”、“双证制”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探究论文

高职院校“双师型”、“双证制”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探究论文

ID:10468633

大小:5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6

高职院校“双师型”、“双证制”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探究论文_第1页
高职院校“双师型”、“双证制”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探究论文_第2页
高职院校“双师型”、“双证制”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探究论文_第3页
高职院校“双师型”、“双证制”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探究论文_第4页
高职院校“双师型”、“双证制”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探究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职院校“双师型”、“双证制”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探究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职院校“双师型”、“双证制”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探究论文摘要:建国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先后借鉴学习了发达国家的一些职教人才培养模式和先进经验,为我国的职业教育提供了一些成功经验。但鉴于中国初级阶段的国情实际以及现阶段正处于“转型期”的攻坚阶段,发达摘要:建国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先后借鉴学习了发达国家的一些职教人才培养模式和先进经验,为我国的职业教育提供了一些成功经验。但鉴于中国初级阶段的国情实际以及现阶段正处于“转型期”的攻坚阶段,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模式也难以照搬植根于中国“开花结果”。如何开创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实际,具有中国职教特色和优势的厂学研结合,面向行业、企业

2、和社会,以合作办学为创新机制,以合作双赢发展为动力,以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模式为教学合作的切入点,以合作就业、创业为导向,以现代服务业为宗旨的道路,这是现阶段我国职教体制和运作机制深化改革应突破的重点和难点。关键词:职业教育体制机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一、“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师资为本”培养什么样的教师、如何培养教师的问题并非是一个新课题,在我国现有的千余所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案中,由于历史遗留的问题较多,欠账太多,加之行政化管理的体制下官本位和功利主义倾向较严重,不少高校(特别是民办高校中的“三本”院校和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思路、办学目

3、标、办学任务、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案以及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接轨的外环境等一系列的教育体制和运作机制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定位不准确,导致错位发展。尤其是是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急需的“双师型”教师量少质弱的“缺口”和“瓶颈”难题仍得不到切实解决,因而,就难以培养出实践技能强的应用型“双证制”人才,也就适应不了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人才竞争的需求。其存在的问题与差距甚大,主要表现为:1、教育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的滞后性。建国初期的计划经济时代,我国的职业教育几乎停滞在全盘苏联职教模式上。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的职业教育先后借鉴学习了世界劳工组织开发的职业培训技能模块(M

4、ES课程),北美国家的能力本位模块(CBE课程),德国的“双元制”、“徒弟制”模式,澳大利亚的TAFE课程模式,英国的BTEC课程模式等各种不同职教类型和人才培养模式,为我国的职业教育提供了一些成功经验。但鉴于中国初级阶段的国情实际以及现阶段正处于“转型期”改革的攻坚阶段,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模式也难以照搬植根于中国“开花结果”。正如德国驻华大使史丹泽所分析指出的那样:德国职业教育模式在中国尚不能“移植”,理由是因为目前中国还没有建立这样良好的适应环境。曾出现过德中合资生产大众系列轿车的质量问题与教训,就在于中方一线技术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和服务质量未达到合格要求,

5、而导致一流设备、一流设计、一流生产的优质产品,成了不合格的配套技能和低效的营销服务水平。这说明经济理论的“短板效应”已在“双师型”和“双证制”这两个人才培养的“缺口”和“瓶颈”上,突显出“软肋”和滞后性。2、高校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市场需求的结构性矛盾突出。近几年来,中国实现了高等教育超常规发展,在校学生达到2500万之多,毛入学率超过26%,高等教育规模世界第一,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历史性飞跃。但毕业生就业的形势随之更加严峻,多数经济学者认为,当前中国大学生就业难在很大程度上属于结构性失业,是劳动力供给的调整跟不上需求的变化,尤其

6、是民办高等院校的教师其“双师型”职业能力结构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从而引发劳动力的供求结构调整存在较长时滞所形成的一种失业。据2009年4月20日召开的中国国际职业教育论坛信息披露:仅2008年我国职业院校在校生总数已超过3000万人,占据了高中阶段以上教育的“半壁江山”,但高级技工严重匮乏的差距却倍加突出,技术工人仅占全部工人的三分之一左右,且大多数是初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仅占4%1。一方面,全球金融危机负面影响深度持续,世界经济走势仍处低迷,失业就业问题极为严峻。据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显示:2008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已达历史新高纪录的559万人,加之

7、往届尚未就业的70-80万大学生,2008年实际需要就业的大学生将超过720万。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广州,2007年的35万大学生毕业就业率仅为5∶1;上海2009年超过15万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相当严峻,70.52%的大学生至今为止就业“石沉大海”;云南2009年高校毕业生9万人,比去年增加0.9万,增幅达11.4%,加之往届未就业大学生有4万多人,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的严峻问题2。中国就业促进会副会长陈宇透露:就连“高不成、低不就”的高职高专就业率也很低,导致整个高等院校的就业率上不去,总有30%—50%的应届大学生找不到工作。2008年的500万大学生差不

8、多有200万找不到工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