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社会的山林保护意识

秦汉社会的山林保护意识

ID:10472313

大小:77.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7-06

秦汉社会的山林保护意识  _第1页
秦汉社会的山林保护意识  _第2页
秦汉社会的山林保护意识  _第3页
秦汉社会的山林保护意识  _第4页
秦汉社会的山林保护意识  _第5页
资源描述:

《秦汉社会的山林保护意识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秦汉社会的山林保护意识内容提要秦汉民间礼俗、学人论着以及法律文书申,都有反映山林保护意识的内容。秦汉社会山林保护意识的形成,有神秘主义观念的基础,也有体现当时天人观的文化理念的作用,这些观念因素影响着国家的行政倾向,而相应的法令又反作用于民众的心理和行为,强化了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具有积极意义的社会规范。讨论相关社会文化现象,对于中国生态史和中国生态观念史的研究,都是有意义的。关键词秦汉山林自然生态保护秦汉时期的社会礼俗、学人论说以及政府法令中,都可以看到反映山林保护意识的内容。秦汉社会山林保护意识的形成和影响,有民间神秘主义观念的基础,也有为当时知识阶层普遍认同的自然观的作用,这些理念因素影

2、响国家管理者的行政倾向,而相应的法令又反作用于民众的心理和行为,强化了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具有积极意义的社会规范。分析秦汉社会的山林保护意识,有益于深化对当时社会精神生活的全面理解,而中国传统天人观的若干细节,也可以得到具体的说明.进行相关讨论,对于中国生态史和中国生态观念史的研究,无疑也是有意义的。一反映秦汉时期社会生活的画像资料中,多见表现林木繁盛的画面,可以体现当时人对“茂树荫蔚”⑴、“翠气”宛延”⑵情境的———————— ⑴《后汉书·班固传》引《西都赋》,又《文选》卷一班固《西都赋》。 ⑵《汉书·扬雄传上》引《甘泉赋》:“飏翠气之冤延。”《文选》卷七扬雄《甘泉赋》:“飏翠气之宛延。”倾

3、心向往。通过有关民间礼俗的若干内容,也可以看到当时社会对自然山林的爱护。《日书》是秦汉时期民间通行的选择时日吉凶的数术书。数术之学,在秦汉时期曾经有十分广泛的社会影响。当时,生老病死、衣食住行等社会生活的基本形式和内容中,处处都可以看到神秘主义文化的制约.《日书》中有关于民间传统禁忌形式的内容,其中有的涉及当时人对于林木的观念。例如,在睡虎地秦简《日书》甲种中《除》题下写道,“外阴日一不可以之野外”(一0正贰)。整理小组释文作“不可以之野外”⑴,李家浩释文怍“不可以之野(野)外”⑵。今按:“野外”,《说文·冂部》谓“郊外谓之野,野外谓之林”。《尔雅·释地》则说:“郊外谓之牧,牧外谓之野,野

4、外谓之林。”所谓“之野外”,大约是说至于未垦辟的自然山林。又如关于“十二支害殃”的内容中,可见“毋以木斩大木,必有大英”(一0九正贰)文句。“大英”即“大殃”。“毋以木斩大木”,整理小组释文:“毋以木未>斩大木。”⑶《史记·律书》:“未者,言万物皆成,有滋味也。”《汉书·律历志》:“昧薆于未。一未”字像林木枝叶繁茂之状,在《说文·未部》中写作:“木重枝叶也。”⑷段玉裁注:“老则枝叶重叠。”当“万物皆成”之时,“斩一枝叶重叠”浓荫“昧薆”之“大木’,从象征主义的视角看,自有消极的意义。在《门》题下,又有“入月七日及冬未、春戌、夏丑、秋辰,是胃(谓)四敫,不可……伐木”(一四三背至一四四

5、背)的内容。也体现出保护山林的规则。⑸睡虎地秦简《日书》乙种又有题为《木日》的内容:木日木良日,庚寅、辛卯、壬辰,利为木事。其忌,甲戌、乙巳、癸酉、丁未、癸丑。六六口口口口口寅、已卯,可以伐木。木忌,甲乙榆、丙丁枣、戊已桑、庚辛李、壬辰*[镸+桼](漆)。六七木良日和木忌日的形成,反映“伐木”所受到的限制。榆、枣、桑、李、漆作为具有经济意义的树种,砍伐尤其有严格的禁忌。《月令》是集中体现民间礼俗禁忌的文化遗存。《汉书·元帝纪》记载,汉元帝初元三年(前46)六月,因气候失常,“风雨不时”,诏令:“有司勉之,毋犯四时之禁。”又永光三年(前41)十一月诏书以地震雨涝之灾,责问:“吏何不以时禁?”

6、唐代学者颜师古解释说,所谓“时禁”,就是《月令》中所规定严令禁止的内容。⑹《汉书·成帝纪》也记载:阳朔二年(前23)春季,气候寒冷异常.汉成帝颁布诏书指责公卿大夫等高级行政长官“所奏请多违时政”,要求“务顺《四时月令》”。对于所谓“多违时政”的捐————————⑴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睡虎地秦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90年,第181页。⑵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中文系:《九店楚简》,中华书局,2000年,第186页。⑶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睡虎地秦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90年,第197页。⑷《说文·未部》:“未,味也。六月滋味也。五行,木老于未。像木重枝叶也。”⑸参看王

7、子今:《睡虎地秦简日书>甲种疏证》,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37、236、503页。⑹颜师古注:“时禁,谓《月令》所当禁断者也。”责,也有学者解释说,“时政”就是《月令》。⑴汉哀帝初即位,李寻就灾异频繁发表意见,以为“四时失序”,与“号令不顺四时”有关。他批评“不顾时禁”的行政失误,强调应当“尊天地,重阴阳,敬四时,严《月令》”。他说:“今朝廷忽于时月之令。”又建议皇帝身边的臣下都应当“通知《月令》之意”,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