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标签理论视角下的农民工犯罪问题

社会标签理论视角下的农民工犯罪问题

ID:10488336

大小:5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06

社会标签理论视角下的农民工犯罪问题  _第1页
社会标签理论视角下的农民工犯罪问题  _第2页
社会标签理论视角下的农民工犯罪问题  _第3页
社会标签理论视角下的农民工犯罪问题  _第4页
资源描述:

《社会标签理论视角下的农民工犯罪问题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社会标签理论视角下的农民工犯罪问题【摘要】在我国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中,农民工犯罪问题日益突出,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之一。本文试图用社会标签理论来分析农民工犯罪问题,探讨社会对农民工不良的标签与农民工犯罪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一些相应对策,希望能为农民工犯罪问题的解决有所帮助。  【关键词】农民工犯罪问题社会标签解决途径    自改革开放以来,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寻找新的就业门路,形成了大规模的“民工潮”。“民工潮”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不仅缓解了农村劳动力过剩的问题,而且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但同时农民工在城市中的犯罪也呈现出一个逐年上升的趋势。据公安机关统计显示,

2、在城市的刑事犯罪中,外来人口占60%以上,其中大部分人是农村剩余劳动力。  农民工犯罪问题日益突出,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农民工犯罪问题进行了探索。有的从社会宏观制度方面、农民工的心理方面进行分析,有的从相对剥夺感角度、文化冲突的视角或社会角色的角度等各方面来研究。这些研究为我们正确认识农民工问题提供了不同的角度,有助于社会对农民工犯罪问题的解决。本文将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主要从社会标签理论角度来解读农民工犯罪问题,并提出一些相应对策,希望能够为农民工犯罪问题寻找一些解决对策。    一、社会标签理论关于农民工犯罪问题的解释    “标签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

3、末兴起的重要社会学理论之一,它对现代犯罪学领域的研究作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标签理论的理论基础是互动论,其基本观点是:在人们变成越轨者并持续作为越轨者的过程中,给人们贴上越轨者的标签是一个关键因素。具体来说,个体在社会互动过程中往往易被社会贴上某种“标签”,一旦个体被帖上“标签”,社会其他成员在以后的交往中就会用一种固定的模式去看待个体的一切行为,而个体也有意无意地接受了这一标签,形成了一种新的自我概念,并开始依照此标签的行为模式来行动。当个体被贴上“越轨”的标签时,也容易受此标签影响从而从事越轨行为。从标签理论来看,不良的社会标签是个体产生犯罪行为的原因之一。农民工犯罪行为的一个重要原

4、因是社会各界对农民工的各种不良的标签所致。  从我国农民工现状来看,农民工犯罪固然有制度、经济、文化、心理等各方面的原因,但社会上对农民工的不良标签效应也是不容忽视的原因。我国农民工在城市中处于社会的底层,多从事收入低廉的体力劳动,社会评价较低,被社会各界视为低等人和易犯罪的群体,得到的多是各种负面评价及不公正的待遇。在这种负面的社会标签效应下,加之城市生活巨大的生存压力,很容易使农民工受这些不良标签的影响,自认为自己低人一等,按照这种不良标签的行为模式来行事,从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二、不良标签的具体表现    1.社会对农民工的标签:“高犯罪群体”  在社会各界看来,农民工是公

5、认的高犯罪群体。根据当前农民工犯罪的统计数据来看,情况似乎如此。如广州市的调查表明,流动人口作案被抓获的占全部抓获的犯罪嫌疑人的比重近年来不断增加,由1995年的70%左右到2001年的80%左右,而流动人口中绝大部分是农村进入城市的务工人员,在其他大城市情况也大体类似。但是如果深入分析,就会发现仅仅根据这些现象就给农民工群体贴上“高犯罪群体”的标签是有欠妥当。具体原因如下:  (1)农民工更易被列为“犯罪嫌疑人”,其犯罪逃逸可能性较小。当城市里发生犯罪事件时,公安机关及城市居民更容易把农民工列为“犯罪嫌疑人”,对农民工进行相关调查,而不容易怀疑城市居民或白领等社会阶层。因而农民工犯罪

6、行为受法律制裁的可能性更大。另外,农民工在不太熟悉的城市环境里犯罪,由于缺乏强大的亲友网络,其被抓获的可能性要比城市常住人口大很多。  (2)农民工犯罪手段一般较为拙劣。农民工的文化素质较低,一般很少能够采取高科技手段来犯罪,其犯罪多为盗窃、抢劫等侵财型犯罪,犯罪一般具有随机性,较少经过精密的谋划。另外还有部分犯罪是属于自救式,即为维护自身权益而犯罪,如春节前为讨要工资而非法拘禁包工头的行为。因而比起其他犯罪来说,农民工犯罪案件被侦破的可能性更大。  (3)农民工群体的人员特点。城市农民工是一个以年轻人为主的群体,30岁以下的农民工占51.14%,40岁以下的农民工占70.17%,70

7、-80%为男性,半数以上是从事劳务,多为初中和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国际上研究表明,这种文化年龄段的群体占犯罪量的80%,他们的犯罪率可能比其他群体高一倍以上。因而农民工犯罪率较高并不是由于农民工的身份,而是由于其文化年龄段的群体特点决定的。在城市居民中这类群体的犯罪率也相对较高。  由此可见,虽然目前农民工犯罪问题较为严重,并不能说明农民工更具有犯罪倾向。但社会给农民工贴上“高犯罪群体”的标签,将他们视为犯罪嫌疑人,并对农民工时刻保持警惕,很容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