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

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

ID:10498953

大小:320.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07

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_第1页
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_第2页
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_第3页
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_第4页
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_第5页
资源描述:

《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GB17741-200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5-03-28发布  2005-10-01实施 前言  本标准的2、3、6.1.3、6.3.4、8.2.3、9.1.2、10.5.2、11.2.1、12.1.2、12.2.1、12.4.4和13.2.4为推荐性的,其余的技术内容为强制性的。  本标准代替GB17741—1999《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技术规范》。  本标准与GB17741—1999相比,主要有以下变化:  a)重新划分了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工作分级,工作内容和适用对象调整如下:  ——

2、I级工作的内容不变,明确了核电厂地震安全性评价属于I级工作;  ——原Ⅱ级工作为现Ⅲ级工作,原Ⅲ级工作为现Ⅱ级工作;  ——Ⅳ级工作的内容由地震烈度复核变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复核。  b)删除了原文本的第4章“符号”和所有计算公式;  c)增加了“发震构造”、“空间分布函数”、“弥散地震”、“超越概率”和“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5个术语及其定义;  d)增加了“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复核”一章,并规定了具体工作要求;  e)调整了部分内容的层次和章节划分,修订了部分内容的技术要求,修改了部分文字的表述和措词。  本标准由中国地震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地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

3、C/TC225)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胡聿贤、张裕明、高孟潭、唐荣余、陈国星、李小军、赵凤新、薄景山、徐宗和、金严、鄢家全、陶夏新、吴建春、杜玮、陶裕录、韦开波、冯义钧。  引言  GB17741—1999实施4年来,在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及大型厂矿企业、城镇、经济建设开发区的选址,抗震设防要求的确定,发展规划及防震减灾对策的制定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次修订依据GB18306—200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4、及4年来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经验。  对GB17741—1999进行修订的主要原因:  a)GB18306—2001已不采用地震烈度表征地震动,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应与之协调一致;  b)GB17741—1999中的工作分级已不能完全满足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的需求,应对工作分级进行调整,并对工作内容和要求作相应修改;  c)按GB18306—2001的使用规定,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需相应增加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复核的内容。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的技术要求和技术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建设工程选址与抗震设防要求的确定、防震减灾规划、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等

5、工作中所涉及的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8207.1—2000防震减灾术语第一部分:基本术语  GB18306—200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50267—1997核电厂抗震设计规范  4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分级  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划分为以下四级:  a)I级工作包

6、括地震危险性的概率分析和确定性分析、能动断层鉴定、场地地震动参数确定和地震地质灾害评价。适用于核电厂等重大建设工程项目中的主要工程;  b)Ⅱ级工作包括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场地地震动参数确定和地震地质灾害评价。适用于除I级以外的重大建设工程项目中的主要工程;  c)Ⅲ级工作包括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区域性地震区划和地震小区划。适用于城镇、大型厂矿企业、经济建设开发区、重要生命线工程等;  d)Ⅳ级工作包括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复核。适用于GB18306—2001中4.3条b)、c)规定的一般建设工程。 5.3.1I级工作,应有下列工作内容:  a)收集区域地

7、质构造和地球物理场资料,分析其与地震活动的关系;  b)编制区域大地构造单元划分图、地质构造图和新构造图;  c)编制区域布格重力异常图、航磁异常图和地壳结构图;  d)建立区域地球动力学模型。5.3.2Ⅱ、Ⅲ、Ⅳ级工作,应收集区域地质构造资料,分析区域内地震发生的大地构造和新构造背景。5.3.3对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可能产生较大影响的断层,资料不充分时,应补充下列工作:  a)查明断层最新活动时代、性质和运动特性;  b)进行断层活动性分段;  c)分析重点地段古地震的强度及活动期次。5.3.4应根据实地调查和已有资料分析,编制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