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短缺经济学与我国社会保障税费改革分析

试论短缺经济学与我国社会保障税费改革分析

ID:10530507

大小:5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7

试论短缺经济学与我国社会保障税费改革分析  _第1页
试论短缺经济学与我国社会保障税费改革分析  _第2页
试论短缺经济学与我国社会保障税费改革分析  _第3页
试论短缺经济学与我国社会保障税费改革分析  _第4页
试论短缺经济学与我国社会保障税费改革分析  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论短缺经济学与我国社会保障税费改革分析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试论短缺经济学与我国社会保障税费改革分析论文关键词:社会保障税 社会保障费 “短缺经济学”  论文摘要:论证国际范围内税费改革的发展路径,可以从宏观趋势上把握税费改革的合理性。当前,引入科尔内的“短缺经济学”对我国社会保障税费改革进行分析非常必要。从国际趋势和基础理论的平台分析中,可得出结论:社会保障费的征收形式更加优于社会保障税。  一、引吾  2007年,国务院起草的社会保险法草案中,涉及的社会保障费改税问题引起了社会广泛争论。2008年12月,国务院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草案))征求意见的通知》,社会保障税费改革问题至今尘埃未定

2、。事实上,社会保障税费改革的实质,就是社保基金的筹集问题。对国际趋势性的探讨正是问题分析的先导,而且“短缺经济学”的理论模式对于社会保障体系的运行有相当大的契合度,对于我国社会保障的税费改革也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二、国际背景下的社会保障税费改革情势分析  面对制度改革,国内许多学者往往将“国际大趋势”作为其中的理论支点之一,但是在考量这项背景的必要性之前,需要回答两个问题:  第一,社会保障的税费改革国际上究竟存在什么潮流、趋势?  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所长郑秉文对此问题已经做了细致研究。全世界社会保障制度的融资形式大致上经历了个“费

3、一税一费”之字形的曲折改革道路。第一阶段,“二战”之前,社保具有强烈的行业和职业性质,无预算、非财政性、现收现付,几乎所有国家实行的都是缴费制,即德国的俾斯麦克模式。第二阶段,“二战”之后至2O世纪8O年代,英国普享型的贝弗里奇模式奠定了全球社会保障费改税模式的基调,共创了资本主义现收现付制的鼎盛时期,是西方福利制度历史上真正的费改税时期。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至今,经济危机导致各国财政收入紧缩,普享型现收现付的福利支出给各国带来了巨大的财政压力,随即出现了世界范围内的税改费问题。  第二,我国社会保障税费改革究竟是和哪股国际潮流接轨?

4、为什么要接轨,如何接轨?  我国简化的福利制度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1949年以前的无社会保障系统;1949年以后的苏联社会保障模式:从1979年开始的分散化社会保障体系,由此产生社会保障政策架构“碎片化”和社会保障制度架构“统一化”之间的矛盾。现在,比较世界上两个具有代表性、社会保障制度相对完善的国家:德、英。  首先,从社会保障的目标看,德国模式的出发点主要是为了维持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英国模式的出发点主要是为了维持国民的最低生活保险。其次,从社会保障的组织机构和管理看,德国模式以私人机构为主,社会保险机构有独立的法人地位,实行自治管理——“自

5、治模式”:英国模式则由政府机构管理,属于公共管理范畴——“共济模式”。最后,从社会保障覆盖的范围看,德国模式主要覆盖于进入劳动就业领域的就业者,待遇较高。英国模式则覆盖于全体居民,实行普遍和强制性原则,待遇较低。但是,从社保基金的筹资方式来看,德国的社会保障资金主要来源于雇主和雇员缴纳的社会保险费。英国的社保基金以国民保险缴费为融资来源,其性质与美国的工薪税相同。相比之下,我国的社会保障水平存在巨大差距,与2O世纪80年代欧洲在经济萧条大背景下推行的紧缩福利政策有些类似。至此,引入科尔内的“短缺经济学”对我国的社会保障税费改革进行分析就显得尤为必

6、要。  三、“短缺经济学”的适应性分析  短缺经济理论是匈牙利著名经济学家亚诺什·科尔内提出的关于社会主义微观经济学的理论,研究的是政府和国有企业之间的联系,其对应到社会保障领域,就是政府和每个社会保障对象的联系。  1“短是计划经济国家常见的现象。社会保障领域是典型的资源限制性态势,公众的社会保障需求相对于政府能依靠财政、政策提供的社会保障公共产品和服务严重不对称,必须依靠计划的形式分配。  2“投痖”。任何一家国有企业都想争取到政府更大的投资,风险由国家承担。任何一个社会保障的参保人都想尽可能多地获得政府的福利保障,而付出自身最小的成本。  

7、3“遵”氓源来自国家与介业存存着父子”关系。计划经济时期,追求的是产品的数量而非质量,政府与企业共担风险。社会保障领域,政府提出“广覆盖、低水平”的政策主张,现阶段主要关注社会保障的参保基数而非参保质量。  对于社会保障税改费的争论,支持“税”的一方都是从政府的层面上考虑问题,却几乎不从参保人的层面来考虑。“短缺经济学”从政府和受保人两方面的角度出发,从以下三个主要理论特征展开分析。  第一“约束”。其根源基于两点:(1)资源的供给方缴费人群小于资源的需求方收益人群,从而产生短缺:(2)作为拥有有限资源的政府相对于无限的需求存在着的短缺。  对于

8、社会保障融资制度框架设计的逻辑起点,就在于用有限的资源去满足最大的需求。  一方面,对各级政府而言,正是因为现收现付制的存在导致大量资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