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及其相容性

制度及其相容性

ID:10534428

大小:5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7

制度及其相容性  _第1页
制度及其相容性  _第2页
制度及其相容性  _第3页
制度及其相容性  _第4页
制度及其相容性  _第5页
资源描述:

《制度及其相容性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制度及其相容性[摘 要]制度是思想观念的外化,任何制度都体现着某种思想观念。本文探讨了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思想文化基础,蕴涵的哲学文化理念,进而探讨了该制度与中国思想文化的“相容性”问题。[关键词]知识产权哲学文化相容性一、知识产权制度的相容性问题制度是思想观念的外化,任何制度都体现着某种思想观念。并且,思想观念与制度乃至物质往往结合为一个整体,互相支持,从而这些具有高度一致性与融贯性的思想、制度与物质,在总体上便可以称为“文化”。而孤立的没有支持的制度或物质或思想都不可以称为文化,所以文化是一个关乎思想、制度与物质的一致性的概念。[1]那些缺乏思想支持的

2、制度,也就是与固有文化不相容的制度,往往是新创制的,或者是引进的。由于与固有文化适应不良、“水土不服”,这些制度的绩效常常不容乐观,推行它们的制度成本较高,这就是所谓制度与文化的冲突,它实际上涉及制度的“一致性”或“相容性”问题。“一致性”或“相容性”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瑟。刘易斯在其名著《经济增长理论》中提出的,即“制度、观念或环境与经济增长相一致”。[2]一致性包括三个方面:制度与经济增长的一致性,制度体系自身的一致性,以及制度与其他经济政治环境的一致性。其中制度与经济增长的一致性指的是,“制度对经济增长的促进取决于制度把努力与报酬联系起来的程度

3、,取决于制度为专业化和贸易所提供的范围,以及制度允许寻求并抓住经济机会的自由。”[3]而制度体系自身的一致性指的是影响经济发展的制度是一个完整的体系,除最核心的宪法、一般法律、政令等表现为正式约束的“硬”制度外,还包括宗教、伦理和家庭等“软”制度,以及价值信念、道德观念、风俗习惯和意识形态等“软”制度。种种制度间形成复杂的相互祸合,并能适应于其他政治经济环境从而可很讲经济发展则我们认为存在制度相容性。此时作为一个整体的制度体系可充分发挥功能,与制度效率正相关。反之,各种制度不但不能同时共存、相互促进反而相互掣肘,或即使相互适应、相互促进但不能适应于其他经

4、济政治环境,则制度相容性很低,制度的整体功能就要大打折扣。制度相容性的意义在于它是影响制度效率的重要因素,是制度变迁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具体到知识产权制度,它的一致性或相容性指的是:首先,知识产权作为“硬”的法律制度与其它法律制度即“软”制度(包括宗教、伦理、风俗习惯等)之间的一致性;其次,知识产权制度与其它政治经济环境的一致性;再次,知识产权制度对于经济发展的支持程度,也即与后者的一致性。知识产权制度的相容性或称一致性,是关乎它在中国的走向的决定性问题。而知识产权制度在中国之命运和走向,涉及这样几个问题:第一,中国为什么没有通过需求诱导而不是政府推进

5、,自发地产生知识产权制度。第二,中国固有的环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是否适合移植知识产权制度,以及进行制度移植面临的主要问题。以下笔者试做一解析。二、中国为什么没有自发产生知识产权制度中国为什么没有自发产生知识产权制度呢?[4]笔者认为,制度创新是多种条件共同孕育的结果,除需求冲动的刺激外,还受制于政治、经济、文化等等多种因素。首先,受传统文化和所有权制度等等的影响,诱导制度变迁的获利冲动相对不足。儒家伦理提倡重义轻利、知足长乐,受其影响,社会群体普遍缺乏无止境地追求物质利益的冲动。而根据马克斯。韦伯的研究,永不满足地追求物质利益地冲动,对享乐倾向的

6、鄙视,以及以精确的算计为基础的理性,是发展资本主义的精神动因。马克斯。韦伯曾指出,注重“勤勉”、“苦行”的新教伦理观念是导致“资本主义精神”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他认为,新教徒为了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便努力从事世俗商业活动以获得财富,因为一个人拥有财富的多寡是他是否被上帝“选中”的标志。于是,新教徒们打着“为增加上帝的荣耀”的旗号而不知疲倦地、争分夺秒地辛勤工作,不断地去赚钱和积累财富。正如美国早期资产阶级的著名代表人物、被韦伯称为“浑身上下渗透着资本主义精神”的本杰明。富兰克林所说:“切记,时间就是金钱。假如一个人凭自己的劳动一天能挣十先令,那么,

7、他这天外出或闲坐半天,即使这期间只花了六便士,也不能认为这就是他全部的耗费,他其实花掉了或应该说是白扔了另外五个先令。”[5]韦伯认为,这种为了追求金钱而争分夺秒地劳动的精神正是一种“典型的资本主义精神”,而这种精神显然与注重勤勉、苦行的新教伦理有着某种内在的联系。韦伯把无休止地追求物质财富、惜时如金、辛勤工作的精神当成资本主义精神的一个重要内容,而这种精神来源于新教伦理。而中国传统文化中恰恰缺乏这种不知疲倦地追求财富的冲动。其次,行政权力的过度膨胀为超经济的剥削创造了条件,这使得人们更多地会利用权力而不是通过理性的算计来获利。在古代中国,“财富跟着权力

8、走”,攫取权力是致富最为便捷、可靠的途径(“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类似的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