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大学精神探析

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大学精神探析

ID:10536750

大小:5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7

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大学精神探析  _第1页
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大学精神探析  _第2页
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大学精神探析  _第3页
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大学精神探析  _第4页
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大学精神探析  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大学精神探析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大学精神探析摘 要:大学精神是大学活的灵魂,是大学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我国大学精神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出现迷失,对此,基于高等教育正逐步进入大众化阶段这一实际,概括当代大学精神迷失的现状,分析其原因,提出具有针对性、可行性的建议将会有着现实的意义。  关键词:高等教育;大众化;大学精神;迷失;重建    马丁·特罗教授于1973年6月在世界经济合作组织主持召开的“关于中等教育的未来结构”的会议上提出著名的“精英一大众一普及”的高等教育发展阶段理论,即高等教育适龄人口(18-21岁)入学率在15%以内为精英型高等教育阶段;15

2、%-50%阶段为大众型高等教育阶段;50%以上为普及型高等教育阶段,而我国高等教育自1999年扩招以来,经过几年的发展,使高校在校生占同龄人口的比例从1998年的9.8%上升到2003年的17%,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正逐步转向大众化教育阶段。  伴随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步入到大众化阶段,大学已经从社会经济生活的边缘走向社会经济生活的中心,市场因素也已渗入到办学中,为适应这种趋势,各大学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办学理念、组织形式以及内部结构,然而在此过程中,我们大学的大学精神却在不断迷失,大学的价值取向出现偏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因此,研究我国

3、大学精神的迷失现状以及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对现阶段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大学精神的内涵与基本内容    1.1大学精神的内涵  对大学精神含义及内涵的界定,学术界有不同的见解,王翼生认为,“大学精神是一种科学理论,它是建立在对办学规律和时代特征深刻认识的基础之上的,”苗素莲认为,“大学精神是在大学发展的形成和过程中,经长期的历史积淀而形成的对大学自身的角色定位,它体现了大学人对大学存在价值和意义的思考,同时它又以价值观念和文化规范的形式约束着大学的行为,显示着大学区别与其他组织机构的独特气质。”还有学者认为,“大学精神是大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

4、中所形成的约束大学生行为的价值和规范体系,以及体现这种价值和规范体系的独特气质。”  在综合以上不同专家学者的观点之后,笔者进行了一番思考,并从大学精神的形成、发展所依托的载体,它的传播、体现所依靠的媒介,以及它最终的归宿、实质三个方面来解读大学精神。  所谓载体,即大学精神以何为依托,可以说大学是大学精神的形成、发展的土壤和温床。  所谓媒介,即大学精神一旦产生,那么它以何媒介传播、体现,大学精神只有被传播、体现出来,才能够真正被人们所感受得到,从而内化成为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形成自己的风格,气质,指导自己的行为和活动,笔者认为这里的媒介主要包括实体要素和非实体要素

5、这两类要素,实体要素主要有教师(含有学校领导)、学生;非实体要素则主要是校风、校气、文化。  所谓实质,即大学精神为何能够得以形成、发展、传播。并且能够产生持久深刻的影响。大学精神究其根本,是一所大学其全体大学人的共同理想、信念、价值观及奋斗目标的浓缩和升华,是一所大学的基石和支柱。  总而言之,大学精神就是以大学为载体,以实体要素和非实体要素为媒介所孕育出和体现出来的大学的独特气质,以及由此折射出的大学人共同理想、信念、价值观。    1.2大学精神的基本内容  大学精神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自由精神、独立精神、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批判精神,这六种精神各自独立,

6、但又相互统一于大学精神之中,共同构成了大学精神。  一所大学只有拥有独立权,不是政府或其它机构的附庸、附属品,才能真正称之为大学,那么在此基础上自由也就有了保障,从而形成独立精神、自由精神。  一所大学不仅要有进行科学研究活动或教学活动的科学精神,更需要有人文精神,使大学生能够成长为一个全面、能称之为人的人。  一个民族没有创新精神,那么这个民族就会失去活力,失去竞争力,最终被淘汰。同样一所大学如果没有创新精神,那么这所大学也必然会失去活力,失去竞争力,无法发展下去。    2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大学精神迷失及原因分析    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活的灵魂,对大学的发展和进步

7、起着推动和促进作用,然而在高等教育逐步迈入大众化阶段,我国的大学精神却在逐渐迷失。    2.1大学过度行政化,失去独立、自主性  大学精神之所以能够形成、发展。自然离不开其载体——大学,我国的一流大学都在其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孕育出了独具一格的大学精神。如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行胜于言”,北京大学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科学民主”;南开大学的“允公允能、日新月异、活泼开拓”。当然我们也应看到像清华、北大、南开这样一些国内一流大学,它们历史悠久,积淀深厚,由此而产生的大学精神自然也具有难以模仿性,然而即便是清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