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代课程观的高职课程改革论文

基于现代课程观的高职课程改革论文

ID:10578302

大小:49.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7-07

基于现代课程观的高职课程改革论文_第1页
基于现代课程观的高职课程改革论文_第2页
资源描述:

《基于现代课程观的高职课程改革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基于现代课程观的高职课程改革论文.freelES技能组合课程,均使用了模块化手段。高职课程模块也可按基础模块、专业模块、实践模块、选修模块加以构建。(四)课程实施注重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转变在传统教学模式向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转变的过程中,无论学生还是教师各方面要进行相应的调整。现代课程观更多地关注入的发展以及适应这种发展的自主学习的需求,以学生为中心的本质在于体现满足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需求的使命,以及顺应市场、服务社会、服务学生的价值取向。1.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是任何教学体系推进过程的关键,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尽可能通过他们所准备

2、好的考试。所以衡量一个教师优劣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他所教的学生是否有较好的平均分,因此每一位教师都尽可能认真地备课,给予学生更清楚和更广泛的信息,使他们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他们已经学过的内容。可能只是很少一部分是整个班级所共同需要的,而一部分需要更多或不需要的学生则收益很少。现代课程观认为,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相对独立地学习,教师的角色从一个信息的给予者转变成为一个学习的管理者,由于主要的教学目标变成了为学生开发今后工作中所需的综合职业能力,教师不再仅仅是一个讲演者,而必须是:(1)提供学习信息;(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帮助、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4)

3、对学生进行评价。教师的角色职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可能会难以胜任这个角色的转变,学校要对教师进行教育及培训⑦。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将“教育”定义由原来的“教育是有组织地和持续不断地传授知识的工作”修改为“教育被认为是导致学习的、有组织的及持续的交流活动”。按照这一新定义,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从知识的传授者、教学的组织领导者转变成为学习过程中的咨询者、指导者和伙伴。但是,这一转变并非意味着教师的地位与价值的弱化,相反教师的作用和责任更加重大。因此,对教师提出了更加全面和高水准的要求。2.学生角色的转变。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变为

4、主动的学习者。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是以成组的方式(班级)接受教育,他们扮演的是被动的接受者。但在综合职业能力教育模式中,因为要对自己的学习负有更多的责任,所以这些学生会逐步增强他们的独立性和责任感。在能力本位职业教育理论发源地的北美地区,普遍采用自我培训与评估教学法,其特点是学重于教。学生们成了积极的学习者,他们必须更自觉、更自律地学习,并使学习更快捷、更有效,学习的成功与否基本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意愿和纠正错误的能力,指导教师只负责给学生提供他们自己所选择的学习材料和训练准备。学生们不再等待教师为他们安排好一切,而不得不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学习他们想要的东西。(

5、五)课程类型由注重显性课程到显性课程与隐形课程并重在现代课程观中,显性课程与隐形课程是两个相对应的范畴。所谓“显性课程”是指学校教育中有计划、有组织实施的课程,这类课程是根据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的教学计划而制定的,是“正式课程”。所谓“隐性课程”是指学生在学习环境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性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这类课程是非正式的,具有潜在性和隐蔽性⑧。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是有意识的、有计划的;后者是无意识的、无计划的。现代课程观认为,隐性课程是影响人的发展的不可忽视的重要课程,只有使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有机的统一,才能共同构成课程的完

6、整的概念。隐性课程在学校教育环境中广泛存在,主要包括下述几个层面:物质层面,如学校建筑、校园环境等;行为层面,如学生间的交往、师生关系等;观念层面,主要有办学方针、教学观念和校风等;制度层面,包括学校的管理体制、学校组织机构以及班级运行方式等。笼统地讲,学校的各种讲座、社团活动、课外阅读、校园环境、教师人格影响及专业教育中贯穿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等都属于隐性课程。“如果说显性课程主要体现人的认知结构的话,那么隐性课程主要体现人的人格结构和价值体系”⑨。为了谋求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的和谐统一,需要创设宽松、真实、富有创造性的教育环境和教学情境,以尽可能减少隐性课程

7、的负面影响,发挥隐性课程的积极作用。总之,高职课程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所要关注的不仅仅是以上内容,其中还有课程评价问题。高职课程评价同样有它的复杂性,由于篇幅有限,本文不再赘述。这里需要强调的是,高职课程改革的成功与否,还有一些重要.因素,如课程改革的主体——教师与学生的参与程度,学校制度层面、物质层面的保障等都会影响改革的结果。对教师来说,教师参与课程改革,能增强他们对工作的关注程度和满意程度,对课程实施的执行情况也会得到改善;对学生而言,将会提高他们对课程的直接兴趣,促进学习成功,也为课程的有效实施提供了基础,教师和学生的潜能、主动性、积极性、创造

8、性等也会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更好地发挥,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