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膜氯氢岗位带控制点流程叙述

离子膜氯氢岗位带控制点流程叙述

ID:10605984

大小:24.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7-07

离子膜氯氢岗位带控制点流程叙述_第1页
离子膜氯氢岗位带控制点流程叙述_第2页
资源描述:

《离子膜氯氢岗位带控制点流程叙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氯氢岗位流程叙述一、氢气处理岗位流程叙述:从离子膜电解来的高温湿氢气,从氢气喷淋塔底部进入与由上而下的洗涤水逆流接触进行接触,洗涤氢气中夹带的碱雾等杂质,并将氢气冷却至40℃左右,然后再进入一台串连的氢气喷淋塔,进一步降低氢气温度至30℃左右,进入氢压机,加压后与水一同进入气液分离器。氢气从顶部出来,由下而上进入循环水冷却器,与壳程内的循环水逆流换热后,由顶部出来并列进入两台0℃盐水冷却器,逆流冷却氢气温度降至3~5℃,进入氢气缓冲罐,经氢气分配台,送至用氢单位。为稳定电解槽氢气压力,从分配台至氢压机入口处设置了氢气回流装置。氢气喷淋塔下来的水自流至热水池,被热水泵送入凉水塔喷淋降温,再用冷水

2、泵送入氢气喷淋塔循环使用。气液分离器出来的一次水(纯水)进入闭路循环冷却器的壳程,被管程内的0℃盐水逆流冷却后,进入氢压机循环使用。二、氯气处理岗位流程叙述:从离子膜电解来的高温湿氯气与安全水封相连,氯气大正压时(≥120mmH2O时),就会冲破水封进入事故氯吸收塔。次氯酸钠泵将储槽内次氯酸钠送至事故氯塔内,喷淋后吸收经塔底溢流至次氯酸钠储槽,将次氯酸钠泵通过板式换热器将次氯酸钠冷却降温至30℃以下,进入事故氯塔循环使用,吸收后的残余气体经尾气风机排入大气。在正常情况下,氯气由下而上进入氯气洗涤塔,与塔中自上而下的脱氯水进行逆流接触,除去氯气中所夹带的盐和碱雾等杂质,使氯气温度降至60℃以下,

3、经氯气洗涤塔喷淋、洗涤后进入氯水槽,氯水槽高报液位为700mm,通过另一台氯水循环泵,经过通有循环水的板式换热器冷却降温至30℃以下,进入氯气洗涤塔经喷淋后自塔底流入氯水储槽,循环使用,另一台氯水输送泵将氯水送至二次盐水脱氯岗位使用。通过出口安装的自控调节阀控制氯水槽内液位稳定,使液位不得高于氯气洗涤塔气相出口管,否则液位过高会形成液封,使氯气洗涤塔阻力升高;从氯气洗涤塔出来的氯气由下而上从管程进入Ⅰ段钛冷,与Ⅰ段壳程内的循环水进行逆流传热,使氯气温度降至40℃以下,再有上而下进入Ⅱ段钛冷,与Ⅱ段钛冷壳程内的0℃盐水进行逆流传热,使氯气温度降至12~15℃,除去氯气中大量的水份,然后由下而上进

4、入外溢式泡沫塔,分别依次穿过五层塔板,与自上而下的95%硫酸在塔板上逆流接触进行吸收传质,吸收氯气中的水份。从塔顶出来的氯气,进入酸雾捕集器,除去氯气中所夹带的大部分酸雾,再进入氯压机,加压至0.11~0.16MPa与98%浓硫酸共同进入气液分离器,由顶部出来的氯气进入酸雾捕集器,经缓冲罐至氯气分配台再送至用氯部门。在分配台与氯压机入口前,洗涤塔后设置回流装置,以调节氯气抽力,保证电解槽氯气压力稳定。98%浓硫酸经槽车由98%硫酸泵卸至浓硫酸大储罐,再用98%硫酸泵抽至98%硫酸高位槽,再由高位槽加入氯压机,然后进入气液分离器,由气液分离器底部出来,进入硫酸冷却器,被循环水冷却至45℃以下,再

5、循环进入氯压机,当浓度低于95%时进行换酸,换至95%硫酸贮槽。由95%硫酸低位槽的酸,由95%酸泵打入95%硫酸高位槽自流至稀酸循环槽,由稀酸泵经过板式冷却器降温至7~11℃,送入泡沫塔第四块塔板,大量吸收氯气中水份后,形成浓度为80%的吸收液,经外溢流进入第五块塔板,继续大量吸收氯气中的水份后经液封与塔底酸一同进入稀酸循环槽,在确保正常循环量的前提下,多余一部分稀酸溢入废酸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