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壮锦的为例浅谈非遗生产性保护的不足和解决的可能

以壮锦的为例浅谈非遗生产性保护的不足和解决的可能

ID:10627305

大小:65.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07

以壮锦的为例浅谈非遗生产性保护的不足和解决的可能_第1页
以壮锦的为例浅谈非遗生产性保护的不足和解决的可能_第2页
以壮锦的为例浅谈非遗生产性保护的不足和解决的可能_第3页
以壮锦的为例浅谈非遗生产性保护的不足和解决的可能_第4页
以壮锦的为例浅谈非遗生产性保护的不足和解决的可能_第5页
资源描述:

《以壮锦的为例浅谈非遗生产性保护的不足和解决的可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以壮锦的为例浅谈非遗生产性保护的不足和解决的可能  非遗保护在我国开展己经有十年了,在开始阶段注重以抢救性记录的方式来保存对祖先的记忆,后期针对传统手工艺等类非遗,提出了生产性保护的策略。此说一出,引起了众多学人的响应,大家纷纷对其概念内涵、适用范围以及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各自的理解,并结合各地的保护实践,进行了多学科多角度的论述。总体看来其理论和实践都还处于探索阶段。2012年文化部出台《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指导意见》,标志着这种借助生产、流通、销售等手段,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的保护方式已形成共识。那么,

2、在实际中,这种保护能否克服文化遗产商品化带来的真实性困境和传承人断代的问题?其保护效果如何呢?本文围绕广西壮族织锦技艺的生产性保护实践做相关讨论。  一、壮锦的发展历史  作为壮族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的壮锦,是与云锦、蜀锦、宋锦齐名的全国四大名锦之一,有三大种类,20多个品种,50多种花纹图案。郑超雄等人指出,壮锦最早起源于汉代,但真正能够称为锦的纺织品则出现于宋代。明代,壮锦逐渐流行并且工艺日益精湛,从纯白色发展到五彩斑斓,图案花纹从简单到繁复;万历年间,织有龙、凤等花纹图案的壮锦己成为名贵的朝廷贡品,后来在民间也开始流行。清代沈日霖的

3、《粤西琐记》曰:壮妇手艺颇工,染丝织锦,五彩斑斓,与缂丝无异,可为裀褥,凡贵官富商,莫不购之。这大概是壮锦最兴盛的时期。鸦片战争以后,随着西方工业文明的入侵,洋纱、洋布充斥,壮锦产量锐减。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实行民族政策,提倡发掘保护民族民间工艺,大力支持壮锦的生产。1954年起,广西多地在政府领导下,成立织锦生产小组,后又发展手工合作社、壮锦厂,壮锦生产由家庭手工编织进入到现代工厂生产。此后,织锦不再是妇女闲暇时的手工活计,而成为了一种职业。1987年,政府投资购进半机械化的提花机代替大部分老式竹笼机,生产规模和产量都大大提高。随着

4、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壮锦的销路越来越广,部分进入国际市场。但1990年代以后,随着商品经济改革的逐步深化,大量机器生产的纺织品涌入,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老一代的壮锦产品,如被面、床单、背带心、挂包等,己经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新开发的壮锦产品,如桌布、床罩、背包、披肩等由于价格高于同类产品且样式老旧,市场占有率不高。壮锦生产逐渐衰微。  二、壮锦是壮民族文化符号的代表  壮锦在人们生活中不仅仅是平常的生活用品,而被视为具有特殊祝祷意义的物品,能够带给亲友美好的未来,被作为贵重而吉祥的礼物。壮族神话《一幅壮锦》讲述了美丽的壮锦画面都变成了现

5、实,壮锦被视为吉祥、美满的象征,织造者将自己最美好的愿望和祝福编成一幅幅瑰丽的壮锦,壮锦的图案题材和内容十分丰富,大多表达吉祥喜庆、美好幸福的含义。壮锦这种有独特意涵的手工产品,曾是壮族人家嫁女儿的重要嫁妆,蕴含娘家对女儿的美好祝福。壮锦也作为情人信物,是壮族女子寄托情感的方式,她们将自己的点滴情愫都织进锦中,送给心爱的人,表达相思和美好祝福。另外,壮锦还作为贺礼,生小孩后外婆家要送上织有吉祥图案的壮锦背带,并举行隆重的馈赠仪式。  壮锦作为民族文化的精髓,体现在壮族的神话、传说、艺术等诸种文化形态之中,它承载着壮族的各种风俗文化,其经

6、典的图案和精湛的编织技术体现了壮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及审美爱好,还有壮族特有的情感、表达方式及其世界观、价值观和审美观。壮锦因为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内涵、浓厚的民族特色及独特的审美价值成为了壮族文化特色的代表和民族认同的文化符号。壮锦携带着壮族人民在历史上形成并不断被丰富赋予的价值和意涵,成为当代壮族文化符号被重塑和建构,被广泛地运用于一些标志性建筑和舞台布景上。2009年的南宁国际民歌节的整个舞台背景以卷轴壮锦来呈现,打造出浓厚的民族特色。2010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壮族歌舞以一幅长长的壮锦作为壮族文化的代表出现在舞台上。  三、壮锦

7、生产性保护的困难  从壮锦的发展历史可知,壮锦的生产和面向市场早己有之,但还不是生产性保护。生产性保护是在既不改变其按内在规律自然衍变的生长过程,又不影响其未来发展方向的前提下,作为文化遗产来生产和面向社会。  壮族织锦技艺2006年被评为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11年,广西靖西县壮锦厂成为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壮锦技艺获得了国家的正式认定,知名度大大提高,这为其发展提供了新机遇。有了政府的政策支持,原本濒危的传统技艺通过生产实践、市场流通,实现了文化与经济的良性互动,不仅生存空间有保障,还获得了大展风采的新平台。壮锦不仅在旅游

8、景区、礼品公司、火车站附近等地销售,还经常收到政府特殊订单。近几年来,通过南宁国际民歌节、东盟博览会、非遗博览会等形式更是把壮锦推向更广阔的国内和国外市场。可见,生产性保护顺应壮锦技艺内在衍变规律和发展要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