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物流企业内部审计风险控制

浅析物流企业内部审计风险控制

ID:10645464

大小:5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7

浅析物流企业内部审计风险控制_第1页
浅析物流企业内部审计风险控制_第2页
浅析物流企业内部审计风险控制_第3页
浅析物流企业内部审计风险控制_第4页
浅析物流企业内部审计风险控制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物流企业内部审计风险控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析物流企业内部审计风险控制  审计风险是被审计单位管理风险的衍生物,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物流企业内部审计风险控制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在市场环境中,物流企业为了在竞争中取得长远发展,必须寻求内涵式增长。而内涵式增长需要一个高效的内部审计运作体系作为支撑。文章以物流企业为例,从内部审计及内部审计风险的涵义出发,对内部审计风险的特点,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和如何化解内部审计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内部审计;审计风险;风险控制  1941年国际内

2、部审计师学会(IIA)的成立,标志着现代意义上的内部审计形成。所谓内部审计是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它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①可见,内部审计并不仅仅监督公司财务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以及效益性,而且还关注企业内部控制、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的内容,涉及到诸如人事、计划、战略、销售等非财务的运营层次的方方面面。内部审计师学会(IIA)2001年对风险定义为:可能对目标的实现产生影响的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并指出风险的衡

3、量标准是后果与可能性。内部审计风险的实质是预期结果和实际结果的偏差。  1内部审计风险的特点  与民间审计风险相比,内部审计风险具有其特殊性,具体如下:  1.1内部审计风险的风险成本高  在我国经济体制不完善的宏观背景下,大部分的民间审计失败给审计主体带来的是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声誉损失。但在一定程度上,审计主体的经济损失和声誉损失小于违规操作所带来的违规收益。而对于内部审计主体来说,由于审计失败带来的成本极高,这不仅表现在内部审计失败后的经济损失上,也表现在内部审计失败前的预防成本和控制成本上。首先,内部审

4、计对于企业,是一个经济组织的免疫系统。如果失去免疫系统或者免疫系统非常弱,则组织不可能强大。其次,内部审计预防成本和控制成本也极高。防范内部审计风险,需要内部审计部门牵头,企业治理层为动力,整个企业为根基。在这个体系中,需要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以支撑。  1.2内部审计风险的利害双重性呈现加剧化的态势  审计风险具有利害双重性。民间审计风险和内部审计风险的利害双重性的程度却有所不同。如果不重视审计风险,审计主体在审计过程中就会利用较少的审计资源,因而审计成本也就越低,这是利。同时,如果审计主体在审计过程过度忽略

5、审计风险,那么审计失败的可能性就越大,由此导致的审计失败成本也越大。这就是害。  审计风险是被审计单位管理风险的衍生物,内部审计和民间审计均应关注被审计单位的管理风险。民间审计重点关注审计结论提出后,是否要对被审计单位的风险发生后承担责任。而内部审计却与之不同,它不仅关注审计结论提出后,是否要对被审计单位的风险发生后承担责任,而且还要关注被审计单位的其他风险,努力帮助管理层对所有风险进行管理。  1.3内部审计风险呈现风险扩大化  众所周知,民间审计忽略一定程度的审计风险可以减少审计成本,而内部审计忽略一定程

6、度的审计风险往往导致内部审计人员的道德风险,即指管理者无法时时刻刻观察到内部审计人员的行动,由于管理者与内部审计人员目标的不一致,容易产生内部审计人员的不作为。这都是二者对审计风险处理利的一种体现。但是,对审计风险处理害的一面,民间审计如果因为处理审计风险不当发生审计失败,那么主要遭受程度很轻的法律成本。而内部审计一旦因处理审计风险不当而出现审计失败,那么会造成整个企业危机。由此可见,内部审计风险较民间审计风险扩大化。  2物流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及成因  2.1内部审计风险的主观原因  2.1.1内审人员素质不

7、适应形势发展需要  1983年审计署下发了《审计署关于开展几个审计工作的指示》,指出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是搞好国家审计监督的基础。由此,我国内部审计开始出现。然而,由于内部审计工作在我国开展时间段,发展程度不高。于是造成了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缺乏的局面。许多物流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大多是财务人员,注重传统的财务审计,忽视运营审计。另外,继续教育力度不够,导致知识结构落后。  2.1.2内部审计技术和方法层面的局限  虽然理论界一直要求内部审计采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但目前物流企业大多数采用两种审计模式来处理内审业务

8、,一种是制度基础审计模式,一种是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制度基础审计模式对内部控制的评价具有主观性和随机性,且不能避免误报、违法舞弊和经营失败。而真正意义上的风险导向审计模式还没有被广大内部审计人员所接收。许多内审人员还没有掌握风险导向的审计方法。  2.1.3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独立性不强  独立性是审计的本质属性,是审计的灵魂。目前物流企业已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但是在内部审计部门的设置上仍然存在不合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