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缺陷分析与强化对策

现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缺陷分析与强化对策

ID:10662764

大小:5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7

现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缺陷分析与强化对策_第1页
现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缺陷分析与强化对策_第2页
现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缺陷分析与强化对策_第3页
现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缺陷分析与强化对策_第4页
现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缺陷分析与强化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现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缺陷分析与强化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现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缺陷分析与强化对策

2、第1内容显示中 近几年,农业银行无论是从宏观战略层面还是从实际操作层面,均在加强信贷风险管理上做了大量工作,信贷风险管理的制度建设和工作实践均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由于我国市场经济还处于一个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市场主体融资渠道单一,加之农业银行自身还未真正形成有效的信贷风险管理工具,各分支机构执行力和员工从业能力也有待进一步提高,建立和完善有效的信贷风险管理体系任重道远。因此,本文试从农业银行内部信贷风险管理控制的缺陷分析着手,对强化信贷风

3、险控制提出一些粗浅的改进建议。一、现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缺陷分析(一)信贷风险防范战略导向不够清晰。目前农业银行主要通过年度工作会议、信贷业务转授权和信贷指引文件向分支机构发布信贷投向和风险控制政策,这样的信贷政策传导效果不佳。主要表现:一是自上至下无一个中长期或相对固定的信贷结构调整战略定位,即便有也只是一个纲要,不便于基层分支机构实施。二是年度工作会议精神出台的信贷政策刚刚传达到基层,年度中间又出现紧急叫停或调整,次年又有新的调整可能。在此期间,各分支机构疲于传达、落实、调整,信贷政策指引效果不尽人

4、意。三是一味强调系统(行业)性大户、具有垄断地位、利润率高、风险低的目标客户群,而实际上这样的客户融资渠道多、贷款需求少、同业竞争激烈,贷款定价低,实际收益率并不高,且事实上很难介入。而对切合各区域经济实际的多样化信贷需求则无较明确的指导意见,使基层行无所适从,形成“既抱不到西瓜又丢了芝麻”、两头落空的结局。(二)信贷风险控制深度不够。1、信贷风险准入上的缺陷。从制度上看,农业银行信贷管理基本制度中对申请银行信用的客户基本条件规定较为原则、门槛较低,几乎所有的企事业法人和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

5、均符合准入条件。而在贷后风险管理有关办法中提示的信贷风险预警信号却多达一百多项,两项对比明显表明信贷风险准入条件的制订过于宽泛,从而导致强烈的信用需求,这与相对偏紧的信用供给相结合必然导致“寻租现象”的出现,对“租金”的追逐又必然导致操作风险(部分表现为道德风险)的产生,从而使信贷风险防范的关口后移,增加了风险防范化解的成本和难度。从操作上看,贷前调查作为风险控制的第一关口,需要调查人员深入企业查阅账薄凭证,核实相关数据,了解企业的产品、生产经营及管理等各种情况,并通过向工商、税务、海关、电力、自来

6、水等部门单位了解其各种经济信用记录,形成客观、公正、有决策价值的结论,但事实上由于各种因素影响,贷前调查流于形式,仅根据企业提供的相关文字材料或历史信贷基础资料进行摘录、整合,做出表面文章,使贷前调查结论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意义。2、对客户授信控制上的缺陷。当前,农业银行在实际操作中主要根据客户信用等级、资产负债率和抵押担保状况等因素确定对客户的最高综合授信额度,名义上说授信额度是银行愿意和能够承担的最大风险量,不是必须发生的信用。事实上,几乎所有的客户均以最高授信额度作为用信需求。而这种授信方式无论

7、是从模型上、还是在程序上、操作上上均存在明显缺陷。一是据以评定信用等级的基础数据完全由主观上有用信需求的客户提供,即便是有中介机构的审计报告,但虚假报告屡见不鲜,很难保证其基础数据的可靠性;同时经营行为了取得较宽松的信贷业务审批转授权,对虚假的财务信息识别不力、审查流于形式,从而使表面上可行的数据变成了真实的可决策性数据。二是对客户最终信用等级评定结果的认定未强调必须经过贷审会审议,在实际操作中采取有权认定行信贷管理部门(或委托中介机构)审查,有权审批人审定的作法,这种结果大大降低了其作为整体授信控

8、制乃至单笔用信审批的决策依据作用。三是对客户的授信管理周期设定较短,经营行还未来得及对客户制订较为切合实际的资产、负债等产品综合营销管理策略,或刚刚实施又要进行调整,不便于对客户的深度开发和维护。3、信贷业务审批机制上的缺陷。一是贷款审查人员在审查过程中既缺乏可靠的调查数据,又缺乏既定性又定量的贷款标准依据,只是根据个人审查经验,结合行业信贷政策导向、调查数据的简单复核、重要文件的完整性等因素做出主观结论,不能尽可能提示贷款风险,更不能就客户的拓展、信贷管理策略和风险控制手段提出具体可行的建议。二是

9、贷审会会议审议过于仓促,审议时间过短,委员又大多是担负着繁重专业任务的部门主管,在未完全熟悉具体审议信贷事项的情况下,依靠会议上掌握的情况匆忙表决,结论难保不草率。三是贷审会委员相对固定,经过一两次贷审会后,自然就形成了一定程度上的默契和惯性,加之贷审会审议实行无记名投票表决方式,在不承担任何责任的情况下,贷审会审议结果的科学性也大打折扣。4、贷后风险管理机制上的缺陷。当前,农业银行贷后管理虽然表面上已经构筑了覆盖总行至经营行、前台到后台、信贷业务部门到非信贷业务部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