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法国哲学的现象学之旅论文

二十世纪法国哲学的现象学之旅论文

ID:10687435

大小:62.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07

二十世纪法国哲学的现象学之旅论文_第1页
二十世纪法国哲学的现象学之旅论文_第2页
二十世纪法国哲学的现象学之旅论文_第3页
二十世纪法国哲学的现象学之旅论文_第4页
二十世纪法国哲学的现象学之旅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二十世纪法国哲学的现象学之旅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二十世纪法国哲学的现象学之旅论文大致说来,法国二十世纪哲学有四个主要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布伦茨威格(L.Brunschvicg,1869-1944)的新观念论和柏格森(H.Bergson,1859-1941)的生命哲学相互竞争的时代(自二十世纪初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第二阶段是以萨特(J-P.Sartre,1905-1980)和梅洛-庞蒂(M.Merleau-Ponty,1908-1961)为代表的现象学-存在主义占据主导地位的3H时代(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至六十年代初);第三阶段是以列维-斯特劳斯(C.Levi

2、-Strauss,1908-)为代表的结构主义和以福柯(M.Foucault,1925-1984)、德里达(J.Derrida,1930-1994)等人为代表的后结构主义起支配作用的3M时代(自六十年代初到七十年代末);第四阶段是由后结构主义的延续(德里达、福柯等)、后现代主义的兴盛(利奥塔J-F.Lyotard,1924~1998、布尔迪厄P.Bourdieu,1930-1922等)与现象学的复兴(列维纳斯E.Levinas,1906-1995、利科P.Ricouer,1913-、亨利M.Henry,1922-

3、2002、马里翁J-L.Marion,.freel,1818-1883,赋予《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优势地位)、胡塞尔(强调其描述的、局部的现象学,忽视其各种先验问题)和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的人类学阅读”。15引进黑格尔主义的最简单而直接的理由是,随着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马克思主义变得十分重要,而黑格尔哲学则是马克思思想的重要来源。由于这种引进明显地走向对具体经验的关注,于是成为克服新康德主义和笛卡尔主义的利器,并为现象学-存在主义顺理成章地加以利用。法国现象学的独特性就在于,它与存在主义的不可分割,

4、因此法国哲学家更重视具体经验而不是纯粹意识。斯皮格伯格评价说:“他们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将现象学与存在主义融合起来,这使现象学更为协调,并且富有人性,其程度和方式甚至使现象学脱离了胡塞尔的先验的主观主义,脱离了舍勒的形而上学,脱离了海德格尔的反主观主义的存在思想。”16萨特和梅洛-庞蒂等人并没有直接地阅读黑格尔的浩瀚的原始文献,他们往往是在科热夫、伊波利特(J.Hyppolite,1907-1968)和让·华尔(J..Gueroult,1891-1976的著作),以及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辩证唯物主义的发现(波利策Pol

5、itzer)。”19其次,胡塞尔的引进甚至不是首要的,而是按照“舍勒、海德格尔和胡塞尔”这一顺序。20由于法国人更关注具体和感性,并因此远离抽象和思辨,所以他们更容易接受舍勒对情感、海德格尔对生存在世的关注,这是我们前面已经谈到过的。第三,就算随着独立的现象学运动的展开,胡塞尔本人的思想日益重要,但对他的解释也多种多样,但尤其倾向于以海德格尔的方式、从回归生活世界与历史的角度进行理解。通过怠慢胡塞尔已经发表的一些东西,法国哲学家或者说研究者可以更多地从其未刊手稿中获得资源;通过较少以忠实原文的“翻译”方式对待胡塞

6、尔,可以为他们自己的创造性发挥留有余地。梅洛-庞蒂的这句话值得回味:“问题不在于注重引文,而在于为我们确定和对象化这一现象学,以便我们的许多同时代人通过阅读胡塞尔和海德格尔,感受到的不是接触一种新的哲学而是认出了他们所期待的东西。”213H时代的哲学家明显抑胡塞尔而重海德格尔,与此同时,他们把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指向解释为生存论指向。萨特的“人的实在”概念和梅洛-庞蒂的“肉身化主体”概念均源自于海德格尔的此在概念。当然,他们两人都力求克服海德格尔此在的主体离心化外倾向,都坚持某种人道主义主张。按照梅洛-庞蒂1959年

7、在一次采访中的看法,生存哲学有四个重要主题,一是“肉身化主题”,二是“感性世界主题”,三是“我与他人的关系主题”,四是“实际上与他人主题相同”的“历史主题”。22如果把第四主题合并到第三主题中,那么就是三个重大主题。唯一没有提到的是“语言主题”,这其实是由梅洛-庞蒂本人最早倡导的。当然利科对于象征问题的探讨也开始注意到了这一主题,但他只是在3M时代才真正实现了自己的解释学转向。萨特和梅洛-庞蒂都围绕这些主题展开,但立场并非完全一致。这是由于他们对胡塞尔有不同的理解。按照特罗蒂尼翁的看法,“在现象学的共同语言之下形

8、成了两个根本不同的哲学家”,他们“两个人都从胡塞尔那里受到启发,但绝不是同一个胡塞尔,读的也不同样的书。萨特的胡塞尔是《纯粹现象学和现象学哲学的观念》(第一卷)中的胡塞尔;梅洛-庞蒂的胡塞尔则是各种未出版的著作以及《经验和判断》中的胡塞尔,是《笛卡尔式沉思》和《欧洲科学的危机和先验现象学》中的胡塞尔,是关于时间的内在意识的各种学说的胡塞尔。”23萨特在追忆梅洛-庞蒂时指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