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新课标的认知与实施论文

高中化学新课标的认知与实施论文

ID:10688532

大小:52.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07

高中化学新课标的认知与实施论文_第1页
高中化学新课标的认知与实施论文_第2页
高中化学新课标的认知与实施论文_第3页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新课标的认知与实施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中化学新课标的认知与实施论文摘要:2009年我省普通高中已全面启动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什么采用新的课程标准?同传统的课程标准相比,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有哪些不同呢?带着疑虑和问题,深入研究和探索我国教育改革的方向,对提高国民摘要:2009年我省普通高中已全面启动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什么采用新的课程标准?同传统的课程标准相比,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有哪些不同呢?带着疑虑和问题,深入研究和探索我国教育改革的方向,对提高国民人文素质、创新能力以及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关健词:新课程标准;科学变化;与时俱进创新

2、是社会发展的根本之动力。经济的繁荣、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归根到底来自人的创新。创新是一个国家民族发展的不竭的源泉,纵看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特别是近代史,无一不是证明这一问题。高中阶段是学校教育的重要阶段,高中生是从未成年人向成年人过渡的一个时期,人的人生观、思想观、价值观的形成以及人文能力、创新能力的具备都是在这一阶段逐渐形成的。可见高中阶段的教育关系国家民族的未来。因此,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是一个令人非常关注的战略性问题。另外,这次高中课程改革是继义务教育新课程之后进行的改革,它跟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是一个整体。因此,高

3、中课程标准的基本思路和理念与义务教育一样,是以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核心出发点。用什么样的课程结构,选择什么样的课程内容,要求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都是为了每一位学生更好的发展。对于科学领域的学科来讲,出发点是怎样促进每位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而不是简单的、工具性的、具体性的就事论事的改革。高中阶段采用什么样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新课程标准给了我们明确的回答。同旧的课程标准相比,我认为化学新课标有几点变化一定要高度关注,才能更好的适应新课标的需要,达到我们的课堂效率。一、课程基本理念1.是公民必备的化学素养,强

4、调化学的科学性和知识性,也就是说并不是单为学生参加高考设置的。所以,我们教学的出发点面向所有的学生。让所有的学生能具备所有的化学知识,形成正确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2.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需要,教学内容分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学生的学习内容可有学生自主根据兴趣选择,课程内容的教学安排由学校决定,这些做法都增添了灵活性和自主性,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需要,实用性更强。3.重视对问题的探究,倡导学生自主发展问题、解决问题,旨在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4.注重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的评价,高考不是唯一的目的,学习过程中兴趣能力的培

5、养至关重要。有过去的过度关注结果到更多关注过程,对教学的可操作性非常有利。二、课程设计思路的变化表现1.新课程更注重与实际相结合,学以致用是重要的原则,所以对我们老师来说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是第一需要。2.新课程内容的设计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现代科学技术为支撑,重在培养国民素质,所以教学中结合实践,注重化学知识的运用的原则,无疑有助于培养合格的国家建设人才。3.课程内容的变化:课程内容涉及了理论、技术、应用各个层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全面素养。三、课程目标的科学变化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角

6、度来表述,更多地是要求学生自主通过各种方法与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知识只是载体,能力、态度价值观提到了突出的位置上。尤其是过去,兴趣是一时鼓励学生学习的法宝,而新课改条件下,兴趣则是学习的目的。四、实施新课标的有效策略(一)做好上课准备。1.认真研读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把它做为课堂教学的依据和准绳:新课改条件下,学生课堂授课时间缩短,教什么、怎么教,是目前老师们非常困惑的,所以倡导老师们研读课程标准至关重要。2.加强集体备课、实现资源共享是必须: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发挥集体智慧,构建高效课堂,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

7、能力势在必行。3.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是必然:新课程学生提供更多机会的同时,也为老师提供了发展的机遇。死教书,教死书已不可能,所以我认为要利用各种机会学习,充实自己,才能做一名新课改条件下的合格教师。(二)落实可行原则。1.诱发性原则。在创设教学情境时,一定要保证新设情境能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起学生的积极思考。2.接近性原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创设的情境要符合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创设问题的深度要稍高于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水平,具有一定的思维容量和思维强度,需要学生经过努力思考,“同化

8、”和“顺应”才能解决问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摘果子时,须“跳一跳,才能够得着”。3.合作性原则。时代要求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团队精神和合作的能力,让他们学会交流和分享获得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并在欣赏自己的同时,学会欣赏别人。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考虑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小组成员之间愉快地交流、协作,并共同克服学习中出现的困难。4.冲突、和谐统一的原则。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