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排污的探讨论文

锅炉排污的探讨论文

ID:10689231

大小:49.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7-07

锅炉排污的探讨论文_第1页
锅炉排污的探讨论文_第2页
资源描述:

《锅炉排污的探讨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锅炉排污的探讨论文.freelm处,定期排污主要排除炉内水渣及泥污等沉积物,所以其排污口多设置在锅筒的下部及联箱底部。定期排污操作过程时间短暂,应当选择在锅炉高水位、低负荷或压火状态时进行排污。在小型锅炉上,通常只装设定期排污。二、锅炉排污的计算:锅炉排污量的大小,和给水的品质直接有关。给水的碱度及含盐量越大,锅炉所需要的排污量愈多。1、排污率的计算:锅炉排污的指标用排污率表示,排污率即排污水量(Q污)占锅炉蒸发量(Q汽)的百分数。如下式表示:K=Q污/Q汽×100%当锅炉水质稳定时,根据物量平衡的关系可知,某物质随给水带入炉内的量等于排污水排掉的量与饱和蒸汽带走的

2、量之和。则(Q污+Q汽)×S给=Q汽×S汽+Q污×S污式中S给、S汽、S污分别表示给水中、饱和蒸汽中、排污水中某物质的含量,式中的S值可以按含盐量,也可按某一组分(如碱度、氯离子)的含量来计算。则K=Q污/Q汽=(S给-S汽)/(S污-S给)×100%2、排污率计算要注意以下三点:(1)排污率计算可按碱度或氯离子(氯离子与含盐量有较固定的比例关系,通常用氯离子代替含盐量)分别计算排污率,最后取其中较大的数值做为排污率,一般供热锅炉的排污率应控制在10%以下。(2)对于容量较大的锅炉,由于其汽水分离装置效果好,蒸汽的湿度很小。这样饱和蒸汽中的含盐量远远低于给水中的含盐

3、量,所以在这类锅炉的排污率计算中均可以忽略蒸汽中的含盐量,即K=S给/(S污-S给)×100%(3)对于大多数工业锅炉,特别是汽包容积小,汽水分离装置简单,饱和蒸汽的带水量较大的工业锅炉,蒸汽湿度常在3%左右,(与排污率控制在5%~10%的范围比较,已经是不算低了)这种条件下计算锅炉排污率时不能忽略蒸汽中的含盐量。因为K=(S给-S汽)/(S污-S给)=CL-给/(CL-污-CL-给)-CL-汽/(CL-污-CL-给)CL-给/(CL-污-CL-给)-CL-汽/CL-污这里CL-汽/CL-污为蒸汽湿度,CL-污=CL-锅炉水即排污水中的氯离子含量等于锅水中的氯离子含

4、量,式中CL-给、CL-污、CL-汽、CL-锅炉水分别表示给水中、排污水中、饱和蒸汽中、炉水中氯离子的含量。可见,如果忽略了蒸汽中的含盐量,则计算所得的排污率将偏大(差值大于蒸汽湿度)。工业锅炉的排污率每增大1%,燃料的消耗量就增加0.3%。这样就浪费了燃料且不能正确评价锅炉的能源消耗及综合管理水平。三、锅炉排污装置排污装置指锅炉本体范围内的排污短管,排污阀及锅筒内部排污导管等。排污导管要求有足够的长度并且水平安装,导管的一端封死。每台锅炉应装独立的排污管。排污管应尽量减少弯头,保证排污畅通并接到安全的地点。排污管和锅筒、集箱、排污阀连接部分要牢靠、无腐蚀。排污阀宜

5、采用闸阀、扇形阀或斜截止阀。排污阀的公称直径为φ20~65mm,额定蒸发量≥1t/h或工作压力≥0.7Mpa的锅炉,排污管应装两个串联的排污阀。排污时,排污阀承受高温液体的冲刷及污垢的磨损,停止排污后将逐渐冷到室温。为了改善排污阀的频繁承受压差(压降较大)、积垢腐蚀磨损、振动、热冲击等恶劣的工作条件,串联的排污阀有一定的操作顺序,其连接顺序为锅筒(或下集箱)——阀1(慢阀)、阀2(快阀),排污时先开阀1再开阀2(阀2承受压差,易损坏);停止排污时先关阀2,再关阀1(阀2承受压差,易损坏),这样可使阀1处于无压差下启、闭,工作条件好,寿命长。大修时重点检修或更换阀门2

6、即可。阀1为慢开阀常采用斜球式排污阀或慢开闸门式排污阀即普通的闸阀,但它必须具备有抗炉水碱性腐蚀的能力;阀2为快开阀,常采用摆动闸门式、齿条闸门式阀门以满足排污的动作和时间要求。四、排污热量的回收利用锅炉的排污率一般为锅炉容量的3~10%,为了使这部分排水带出的不可忽视的热量回收利用,通常在锅炉房内要设置定期排污及连续排污膨胀器。将炉水因降压后产生的汽水分开并分别加以利用。蒸汽一般通入大气式热力除氧器用于给水的除氧,而污水则通过换热器降温利用热量后安全地排入地沟。五、小结通过正确合理的排污排掉炉水中的杂质、泥污、水垢,控制锅水的碱度及含盐量,使炉水水质符合国家标准,

7、保证了受热面的清洁,满足了合格的蒸汽品质要求,延长了锅炉的使用寿命,排污余热充分利用,达到了节能的效果。由此可见,设计、制造、安装、使用单位必须重视锅炉排污问题,深刻理解排污的意义,掌握排污量的大小,正确操作使用排污装置,回收利用排污的余热。这有利于确保锅炉在经济的条件下安全、可靠、长期地运行,减少不必要的损失,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