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性过剩的经济学分析

流动性过剩的经济学分析

ID:10698100

大小:66.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07

流动性过剩的经济学分析  _第1页
流动性过剩的经济学分析  _第2页
流动性过剩的经济学分析  _第3页
流动性过剩的经济学分析  _第4页
流动性过剩的经济学分析  _第5页
资源描述:

《流动性过剩的经济学分析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流动性过剩的经济学分析截止到2007年3月底,我国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超过35万亿元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3.7%,A股市值突破15万亿元——一系列重磅数据说明持续了三年之久的流动性过剩不仅没有得到有效的缓解,还暴露出可能恶化的趋势。消除过剩的流动性成为了时下中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必须破解的最重大现实课题。一、流动性:过剩与泛滥“流动性”一词首次出现于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宏观经济学奠基人罗纳德﹒凯恩斯名作《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一书中。1930年代初期,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一场灾难深重的经济大危机,刚刚走上美国总统位置的罗斯福以开明的姿态向社会

2、征询拯救经济的良药秘方,凯恩斯及其经济学理论应运而生。这一包含着“流动性陷阱”、“扩张性财政”等一系列政策范畴的所谓“凯恩斯经济学”最终上升成为了“罗斯福新政”,并将美国经济从悬崖边上拉了回来。不过,中国经济目前所面对的严峻挑战不是“流动性陷阱”,而是凯恩斯和罗斯福时代所没有碰到过的“流动性过剩”。对于这一金融学名词,英国出版的《经济与商业辞典》解释说,这是指银行自愿或被迫持有的“流动性”,超过健全的银行业准则所要求的通常水平。在笔者看来,认识流动性应该看基础货币。从企业、公司的角度来看,都有一个头寸的问题,个人也是,钱被用来购房,或者买了股票

3、,就没现金了,就是流动性不足;但是我们所说的流动性不是指微观场合,而是指整个金融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整个国民经济体系流动性的标志则是基础货币。所谓基础货币是指流动当中的现金,还有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就是存款准备金,这两个数额若比较高比较大的话,就意味着流动性过剩问题比较突出。由于视域的不同,人们在实际中对“流动性过剩”的判断又有不同标准,自然对于流动性的过剩程度就得出了差别很大的结论。如有学者在衡量流动性过剩量时,用了如下方法:即外汇储备1万亿美元相当于获得8万亿元人民币,央行发行票据对冲掉2万亿元,再乘以乘数,就得出中国存在30万亿元过

4、剩流动性这个数字(吴敬琏)。又有学者用商业银行存贷款减去银行购买的国债、央行票据、金融债和企业短期债以及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的方法,得出了中国的流动过剩的资金只有1.1万亿~1.2万亿元的结果(钟伟)。还有学者通过计算央行到期票据以及新增外汇占款,推算出其可能释放的流动性在3.6万亿元左右(巴曙松),等等。的确,数字游戏在不同人的手中有着不同的玩法,但中国“流动性过剩”确实是一个无法否定的客观事实。笔者通过对最常用的衡量流动性的指标即M2(广义货币)与GDP的比率计算后发现,这一指标在中国目前高达165%(按照2006年底数字,GDP为20.9万亿

5、元,M2为34.6万亿元)。而根据世界银行和美联储的数字,2006年美国GDP总值为12.9万亿美元,M2为7.1万亿美元,美国货币存量相当于GDP的55%。中国的货币存量已相当于美国的60.6%,GDP总值却仅相当于美国的20.2%,如果换算成同等经济规模,中国的货币存量就是美国的3倍,或比美国整大出2倍。我们还想指出,尽管中央银行针对流动性过剩问题频频出拳,但结果却收效甚微。资料表明,在去年扣除经济增长需要的货币量从而出现约6000亿元左右的过剩资金的基础上,今年的流动性过剩状况仍然还在恶化。来自央行的季报显示,3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

6、余额为36.41万亿元,同比增长17.3%;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12.79万亿元,同比增长19.8%;流通中现金(M0)为2.74万亿元,同比增长16.7%;金融机构各项存款达354248亿元,比年初增加18755亿元。问题的关键在于,政府、企业和居民所持有的大量存款,正在通过证券、房地产投资等方式进入各类资产市场,流动性过剩已经从银行体系向整个金融体系扩散。二、形成机理:全球环境与中国特色流动性过剩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个全球性问题。美国经济显露疲软致使美联储停止了升息的脚步,日元长期维持零利率或者低利率,欧洲国家为了阻止本币升值步伐而放慢

7、提高利率的节奏,全球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在刺激经济复苏的同时也积累了大量流动性。受经济失衡力量的诱导,这些爆炸式增长的流动性绝大部分都流入到了中国为代表的亚洲新兴经济体,中国事实上成为了世界流动性的巨大蓄水池。然而,仅仅将流动性过剩归结为外部因素使然显然有失偏颇。由于独特的金融制度和市场环境,中国流动性过剩有着自己特殊的形成机理。(一)货币乘数效应理论上讲,影响货币流动性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基础货币投放量,一是货币乘数。在基础货币增长量可预见的情况下,货币乘数的变化将直接导致货币流动性过剩压力。从当前的货币流动性管理结果看,笔者认为,基础货币投放

8、量对央行来讲是一个显性的且可以控制的指标。有关数据反映,即便在基础货币供应量方面存在流动性过剩也仅在边际上略有过剩。显然,当前造成央行的货币流动性压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