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的对策研究论文

试论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的对策研究论文

ID:10701606

大小:5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7

试论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的对策研究论文_第1页
试论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的对策研究论文_第2页
试论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的对策研究论文_第3页
试论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的对策研究论文_第4页
试论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的对策研究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论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的对策研究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试论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的对策研究论文论文关健词:网络道德结构性变动学会选择论文摘要:在现代社会中,计算机网络被视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种媒体,其迅猛发展把我们带进了一个崭新的网络社会。然而,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网论文关健词:网络道德结构性变动学会选择论文摘要:在现代社会中,计算机网络被视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种媒体,其迅猛发展把我们带进了一个崭新的网络社会。然而,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网络在为人类道德进步提供历史机遇的同时,也产生了不少负面、消极的影响,甚至会导致严重的网络道德失范现象和网络犯罪行为。因此,重视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研究,积极探寻教育对策,最大限度地减少网络发展过程中出现的

2、负面影响,已成为研究当今处于社会转型期德育创新的重要方面。据NIC的最新统计,截止到2003年12月31日,我国的上网计算机总数已达3089万台,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长48.3%;上网用户总人数为7950万人,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长34.5%,上网用户总数增长非常之快。调查结果还显示,网民中18-24岁的年轻人所占比例最高,达到34.1%,其次是18岁以下的网民(18.8%).和25-30岁的网民(17.2%),30岁以上的网民随着年龄的增加所占比例相应减少:31-35岁的网民占到12.1%,36-40岁的占到7.6%,41-50岁的为6.4%,50岁以上占3.8%035岁以下的网民占总数的82.2%

3、,而35岁以上的网民仅占17.8%,网民在结构上仍然呈现低龄化。在纷繁复杂、良芳并存的网络世界中,辨别能力不强、认识水平不高的大学生毫无疑问地成为网民的主体(占34.1%)。他们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驱动下,往往沉溺其中而不能自拔,产生价值迷惘、自我迷失、责任缺失、人格异化、个性消失等道德失范现象,甚至会产生严重的犯罪行为。因此,加强对网络道德间题的研究,积极探寻教育对策,最大限度地减少网络发展产生的负面影响,让大学生健康协调地发展,已经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巫需解决的当务之急。所谓网络道德,就是网络社会中的社会公德,是在虚拟的网络社会中、专门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特殊利益关系的道德价值观念和行为

4、规范。所谓网络道德教育,可从狭义和广义两方面来理解:狭义是指教育工作者对青少年进行网络道德的相关教育;广义是指在网络社会中,教育工作者有针对性地采用特定的手段和方法对青少年进行道德教育。后者包含前者,外延更广,更有普遍意义,因此,本文所述及的网络道德教育是指网络社会中的道德教育问题。当然,由于道德具有历史性的特点,并且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又不对立,是从现实生活中分化出来的,所以网络道德既不能与传统道德彻底决裂,它应当包含着对传统道德的优秀合理部分的充分褒扬、肯定和继承,又要直面和顺应社会变迁中对道德观念的不断“吐故纳新”的现实。这就涉及到道德的“结构性变动”问题,即有条件地吐故纳新和连续性地扬弃

5、、渗透和整合。与传统道德相比,网络道德有以下特点:第一,道德主体的低龄化。传统道德的主体涉及各个年龄段,而网络道德的主体主要是大学生。这些伴随着数字化成长起来的一代大学生被称作“网络世代”(NetGeneration,简称N世代)。他们在生活方式、思维习惯、人生观、世界观等方面都与上一代人有很大不同。当他们面临纷繁复杂、良芬并存的网络世界时,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驱使下,往往沉溺其中而不能自拔,产生种种失范现象,甚至会出现更严重的犯罪行为。第二,道德选择方式的自律性。传统社会交往面相对狭窄,在一定意义上是一个“熟人社会”。依靠熟人的监督,慑于道德他律手段(社会舆论、利益机制、法律制裁)的种种外力,

6、传统道德得到相对较好的维护。在这个“熟人社会”里,人们的道德意识较为强烈,道德行为也相对严谨。然而,人们一旦进人互不相识的网络社会,那条由熟人的目光、舆论和情筑成的防线便很容易崩溃。因此,现代社会尤其是网络社会的走向,要求个人逐步由他律型向自律型道德选择方式过渡。第三,道德规范的多元化。在现实社会中,虽然道德因生产关系的多层次性而有不同的存在形式,但每一个特定社会却只能有一种道德居于主导地位。因此,现实社会的道德是单一的、一元的,而网络社会中没有什么既定的道德原则,这使得人们的价值观念趋于个性化和多元化,以至于社会生活中呈现出双重或多元价值标准并存的局面,让人很难作出准确的伦理透视和价值判断。

7、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是给大学生思想加上的一道防火墙。学校德育应充分发挥教育的“濡化”和“涵化”的作用,把网络道德教育看成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看成是思想、道德、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一)增强网络道德意识,开设相关课程首先,我们应让学生认识到,尽管植根于物理空间的传统道德与植根于数字空间的网络道德有所不同,但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同物理空间一样,网络技术的“可行”并不直接等同于网络道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