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

浅谈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

ID:10725663

大小:5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7

上传者:U-991
浅谈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_第1页
浅谈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_第2页
浅谈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_第3页
浅谈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_第4页
浅谈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浅谈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初中生的创新能力?笔者认为:一是课堂有序的引导;二是课外合理的指导。本文主要阐述利用课堂和课外两个阵地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的一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初中生的创新能力?笔者认为:一是课堂有序的引导;二是课外合理的指导。本文主要阐述利用课堂和课外两个阵地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的一些实践与探索。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创新能力培养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指出:“如果没有创新精神,不去探索新的道路,只是跟着别人的脚印走路,也总会落后别人一步,要想超越别人,非有创新精神不可。”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说过:“中国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强,而提出问题能力差,因而缺乏创造性”。为什么我们的学生缺乏创造性?是天生的吗?肯定不是!根本原因是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是我们的教学没有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果教师平淡地年复一年地死教书,教死书,就会把学生练成“考试工具”,教师自己也会退化成知识的“复读机”,学生学的枯燥,教师教的无味,学生的创新能力更无从谈起。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笔者认为:一是课堂准确有序的引导;二是课外合理及时的指导。一、课堂有序的引导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一是要营造良好的创新学习环境。要让学生亲身感受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创新思维。教师要充分利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史实和物理科学的新成果,与学生共同探讨前人是如何提出新方案、取得新成果、建立新理论的,让学生尽可能地参与到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从而使他们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增加学生创新思维的时间和空间。二是要保护学生的创新热情。尽管有时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幼稚的、不全面的、甚至是错误的或者看起来是可笑的,但其中无不包含着学生独立的思维,体现学生可贵的创新意识。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保护他们难得的“标新立异” ,这其实就是在保护他们的创新意识。我们绝对不要打击他们提问的积极性,哪怕是看起来是可笑的问题:绝对不要打击他们创新的积极性,哪怕那根本就不是创新。对于学生的方案,要及时指出可取的和不可取的地方,可以让全班学生讨论,也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可取的,有没有可以完善的地方,不可取的,如何改进。学生自然会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其它学生也会发表反对或支持他的观点,这样在非常活跃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三是要持之以恒。俗话说:一口吃不出一个胖子。不要以为几节课就能解决问题,没有三五个月的坚持,几乎不可能有效果,而且要有思想准备:开始的一两个月或者更长的时间里,考试成绩可能不怎么样。此时要有信心,要相信自己,相信你的学生,坚持下去,就会“见彩虹”。上完《声学》一章后,我让学生自由地提出自己遇到的任何声学问题,在全班进行讨论。方法是先小范围内随意提出有关问题并自由发表观点,再由教师引导分析。两三分钟沉默之后,教室里开始热烈起来(这种形式的讨论我们经常进行)。我默默地关注着同学们的一举一动,用目光和微笑鼓励他们争论,不时也和他们来上一两句,教室里沸腾了,有的同学争得面红耳赤,一部分同学小声地议论,少数同学低头沉思,也有个别同学对别人的观点似乎不屑一顾,……,十几分钟后,我开始请学生提问,有几个同学高高地举起了手,好像怕我看不到。这时我注意到倒数第二排有个学生似乎想举手又很犹豫,我走到他的跟前鼓励他提出问题,周围有几个学生开始偷着乐。站起来的他很紧张,在我目光与微笑的鼓励下,他支支吾吾提出了一个“奇怪”的问题:一天深夜,他独自一人走在路上,周围很静,但他听到后面有人走路的脚步声,回头看时,明亮的月光下什么也没有,当他加快脚步时,后面的脚步声似乎也加快了许多。在讲述这个故事时,他的脸上依然露出“恐怖”的神情,刚才偷着乐的同学中,有人故意用变调的声音在叫“有鬼!”还有的同学说“不可能!”更多同学看着我,不知怎么办......我首先肯定了这位同学提出的问题是声现象,表扬他尊重事实,大胆提问的精神(我看到这个同学开始“神气”起来,物理会深深地吸引他),接着我开始引导学生分析这个现象:师:根据声音的产生条件,听到了声音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生:肯定有物体在振动师:而且振动的频率一定在我们的听觉范围之内,根据声音的传播条件,说明我们周围存在什么?生:存在传播声音的介质师:它是……空气,对!那么听到的脚步声是怎样形成的呢?生:脚和地面磨擦时的振动产生的。师:是谁的脚和地面摩擦导致他听到后面的声音呢? 生:……(一片茫然)师:注意,我们要尊重客观事实,也就是说在这个同学所说的环境下有别人在走路吗?生:没有!……(某生举手发言)既然周围没有别人,听到的脚步声,肯定是自己走路时产生的。师:对!那么,为什么会听到自己脚步声在后面呢?生:……(该同学摇了摇头,其它同学也沉默着,双眼注视着我,期待着我的解释)师:请同学们注意,听到后面有自己的脚步声,相当于走第二步时听到第一步发出的声音,……为什么第一步的声音会在走第二步时才到达呢?……即声音为什么会延时到达呢?生:……(同学们在思考,突然有个女同学显得非常激动,我示意她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回声!师:(点点头,微笑着看看其它同学)大家认为是这样吗?生:(有的恍然大悟,有的依旧不解,有的又开始小声地议论开了)师:回声会延时到达!第一步的声音经过周围物体如建筑物、土堆、山坡、树林多次反射回来,在你走出第二步时才到达。同学们再想想,为什么你走得快,后面的声音也快?是“鬼”在追你吗?生:(哄堂大笑)“自己追自己”、“自己吓自己”、“心理作用”师:大家再思考一个问题:白天,为什么听不到?生:……噪音太大。至此,通过教师的引导分析,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复习了以下知识并有以下收获:1、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传播声音需要介质(空气能传声)3、回声的形成与特点4、(非常重要的一点)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有利于破除迷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5、学会分析物理问题的方法,抓住物理现象,尊重物理事实,扣紧相关理论,步步分析,将物理理论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有效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引导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既不能完全放开单纯由学生去创新,又不能单纯由教师去讲解,要在教师有序引导下,由学生独立去思考,特别是开始学习物理的时候,正确、及时、有序的引导是关键。读者可以反过头来,再看看师生活动的全过程,注意下面的问题: 1、选取什么问题供学生讨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理论上可以是任何问题,实际上每个教师每一章甚至每一节都会有自己“成竹在胸”的典型事例,但仍要及时发现、补充新的话题,适应时代的发展。2、什么时候终止学生的讨论?有三种情况:①讨论问题基本成熟时②讨论陷入僵局需要教师引导或提示时③课堂气氛热烈过分或学生讨论离题太远时3、什么时候,什么知识点需要教师适当引导?这一点要善于观察学生反馈的信息,同一个问题,在不同的班级,引导的时机、引导的知识点可能都不相同,这很正常,教师要全身心地投入到学生的讨论中,同他们同喜同乐同疯狂4、引导过程中为什么要停顿?什么时候停顿?停顿有两个目的,一是等待学生理解消化或简单记录前面讲过的重要内容,二是留给学生进一步思考问题的时间,上课时不要不顾学生,只顾自己讲解,课堂上,学生永远是主体。在创设情境时,教师要做到:一是从教学内容中找出题眼,精心布疑;二是在学生现有知识水平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多创设使学生跳起来能摘到的“桃子”问题。三是讲究提问的方式:或直问、或曲问、或逆问、或侧问等等,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积极性。二、课外合理的指导物理课外活动是物理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它与课堂教学有机联系,对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发挥学生的潜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它的作用是:加深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发展他们的爱好和特长;使他们学得更好更活;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培养他们的思想品德。学生对课外活动有浓厚的兴趣,他们能自己动手,自己解决问题,很容易获得成功的喜悦,为解决某一问题,他们会自己开动脑筋、想尽办法,能有效地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也可以加强各学科知识的相互渗透,加强各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这时,他们的思维最活跃,对事物反应速度最快,印象最深,创新意识最强。还可以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能力和精神。物理课外活动要以活动来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兴趣;要在物质上组织上为开展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教师在指导学生课外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新意识;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毅力;注意扩大课外活动的影响,给学生表现自己创造才能的机会。如:在全校进行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的竞赛,举行课外活动成果汇报或展览等,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到课外活动中来。例如,第二册课本第26页有一个“分子力” 的小实验,学生课外自己动手做后,有部分同学反映搞不清楚怎么回事,效果不好,有的甚至根本得不到正确结论。我利用一次课外活动的最后几分钟,作了如下的指导:1、实验中,玻璃不能浸没在水中,只要下表面跟水面接触了就行,水和玻璃都应是干净的。2、效果不明显,可改用大一点的玻璃,或在实验室租借量程更小、精度更高的弹簧称,也可以直接用弹性很好的橡皮筋来代替。3、固定玻璃板的物体最好只能跟玻璃上表面相接触。同时就第3点,问学生:为什么要这样?有什么办法可以做到?学生讨论结果是:原因:用细绳捆住玻璃板时,下表面有绳子凸出,影响水和玻璃分子间的作用力,还可能给学生造成错觉,如:绳子吸水了,绳子和玻璃板间的水被大气压压上来的。方法:①用夹子把绳子夹在玻璃板的上表面②用透明胶把绳子贴在玻璃上表面③用万能胶把绳子粘在玻璃上表面④用两个塑料挂衣钩上的小吸盆(商店有售)固定在玻璃上表面,绳子固定在吸盆上。在场的学生都为有如此精巧的创新而兴奋!课后部分同学重作了这个小实验,效果都很好。创新并不是完全的标新立异,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在寻找规律的过程中,一定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不要一味地追求“新”、“奇”。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多挖掘物理教学中的趣味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求知欲望。2、多启发不同角度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发现问题的直观感觉。3、多探究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思维能力。爱因斯坦说过:“当一个毕业生离开学校时,如果把学到的知识忘光了,那么这时他所剩下的才是学校教师在他们身上进行教育的真正成果。”这句话充分反映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性,不要仅仅教给学生“是这样”,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弄清“为什么是这样”。“教是为了不教”,牢记这句话,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师才算是成功的教师,我们的教育才算是成功的教育。参考书目:《初中教师之友》、《教育心理学》、《中学教学全书》、《中学物理》杂志《趣味物理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