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岛现象:农村教育漫议论文

孤岛现象:农村教育漫议论文

ID:10727086

大小:60.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07

孤岛现象:农村教育漫议论文_第1页
孤岛现象:农村教育漫议论文_第2页
孤岛现象:农村教育漫议论文_第3页
孤岛现象:农村教育漫议论文_第4页
孤岛现象:农村教育漫议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孤岛现象:农村教育漫议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孤岛现象:农村教育漫议论文农村教育是个说不尽的话题,农村教育就象“三农”问题一样,引起了人们的广泛重视,但农村教育问题的解决,可能也象“三农”问题一样,需要各界的共同努力。一如果我说,我们的农村教育目前象个孤岛农村教育是个说不尽的话题,农村教育就象“三农”问题一样,引起了人们的广泛重视,但农村教育问题的解决,可能也象“三农”问题一样,需要各界的共同努力。一如果我说,我们的农村教育目前象个孤岛,缺乏外援,难以得到支持。恐怕有很多人会不同意,会认为这是为我国农村教育抹黑,我们的农村教育原来不是“人民教育人民

2、办”,“办好教育为人民”吗?怎么能说是缺乏外面的支持呢?如果我这么说:我们的农村教育,目前除了在为农民的子女考试升学这一点上,农民还关心之外,其他方面,他们则不太或很少关心,或者根本就不关心。可能有人会点头,认为我说对了。其实,这是一码事。说它是孤岛,只是借用这个词语,并非说它完全处于孤立状态,只是就它外援不足,缺乏社会支持这一点来说。对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严重滞后,农村的发展严重落后于城市,也就是说“三农”问题,现在已经引起了我们党和国家的最高层领导的重视。他们已经在采取措施,促进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增加

3、农民的收入。可是,在谈到“三农”问题的原因时,却至今也很少谈到农村教育的责任,谈到我们的农村教育在“三农”问题中扮演了哪种角色。我们的农村教育,可以说,多少年来,都在极力地推动城乡二元社会的发展,在极力鼓励农村人往城市走,培养农民的后代不热爱农村,培养农民的后代离开农村。用陶行知先生的话来说就是:“中国向来所办的教育,完全走错了路:他教人离开乡下向城里跑,他教人吃饭不种稻,穿衣不种棉,盖房子不造林。他教人分利不生利。……他教农夫的孩子变成书呆子。他教富的变穷,穷的格外穷;强的变弱,弱的格外弱。”这是80

4、年前,陶行知先生在《再论中国乡村教育之根本改革》一文中的一段话。80年过去了,我们农村教育的现状却仍然没有什么大的改变。目前,我们的农村教育,还是与城市教育一样,在把所有的学生都往“中考”“高考”这座独木桥上赶的时候,压根就没有去想这样的做法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赶的结果,大多数人没能顺利通过,只有少部分的幸运儿进入了高中或大学的殿堂,大多数却成了失败者,他们一个个黯然伤神,或者再补习,或者加入了打工仔打工妹的行列。一句话,他们离开了生他们养他们的这块土地。我们目前的这种以考试升学为根本目的的农村教育,办在

5、了农民的家门口,办在了农民中间。可以说,它孕育于农民之中,生长于农民之中,存在于农民之中,却没能与农民息息相关,这本身就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办在农民们中间的农村教育,却没有为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某利益,只是一味得把他们的子女往外送,叫他们永远离开家乡,永远离开农村。学校的发展仿佛与他们无关,只要能把他们的子女送出去。农村教育在农村,却没有为农村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这在世界上恐怕也是绝无仅有的,独一无二的。农村学校在农村,我们却偏要把它办得脱离了农村的实际,在农民们的心目中,自然就会觉得学校是国家的,与他们

6、无关,你不关心他们,不关心农业和农村的发展,他们自然也就缺乏关注教育的意识和热情,缺乏投入的意识。相反,如果你的学校时刻关注着“三农”问题,关注着农村的发展,与“三农”问题血肉相连,农民们对教育的态度,可能就大不相同了,农村教育恐怕就是另一种情景了。学校办得好坏,农民没有发言权,我们自己在为自己说话,自己在为自己作评价,学校办得好坏,与农民几乎没有多大的关系,也就难怪他们只关心子女能否升学,考得好不好了。因为,只有在这一点上,农村教育才与农民的利益密切相关。至于其它方面,则“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二“冰

7、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孤岛现象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也不是某一个地方的特殊现象。在我国,具有普遍性。原因很多,但主要有:传统的惯性作用。在中国,很多问题的存在,总是一种历史的存在,是有着传统的原因的。我国素有科举考试的传统,这种观念,几千年来,已经深入人心,已经根深蒂固。古代人读书,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考试,而且一定是考举人考进士考状元。一旦榜上有名,那就意味着荣华富贵,意味着大红大紫,更意味着摆脱了贫困,走上了富裕之路。更为重要的,“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一人当官,全家沾光。这些,对于那些出身寒

8、门的农家子弟来说,无异于命运的彻底改变。宋真宗的《劝学诗》就比较典型地表达了这种意思:“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盅黍。安房不用架高梁,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有女颜如玉。出门莫恨无随人,书中车马多如簇。”只要读书,一旦科举高中,便有了一切。这是古代所有读书人的信念。所以,读书读得“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读得手无缚鸡之力,读得只会享受,读得韭菜与麦子不分,读得青辣椒与绿辣椒不辨,读得不会劳作。读到这份上,整个书呆子一个,他们还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