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帮困助学多维网络的构建论文

高校帮困助学多维网络的构建论文

ID:10747392

大小:5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8

高校帮困助学多维网络的构建论文_第1页
高校帮困助学多维网络的构建论文_第2页
高校帮困助学多维网络的构建论文_第3页
高校帮困助学多维网络的构建论文_第4页
高校帮困助学多维网络的构建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校帮困助学多维网络的构建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校帮困助学多维网络的构建论文摘要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21%,在校生超过2300万人,进入国际公认的大众化发展阶段,但伴随其中的种种原因造成的高校贫困生群体也迅速扩大,已成为社会普遍关心的焦点问题,文章对此进行了探析摘要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21%,在校生超过2300万人,进入国际公认的大众化发展阶段,但伴随其中的种种原因造成的高校贫困生群体也迅速扩大,已成为社会普遍关心的焦点问题,文章对此进行了探析。关键词高校帮困助学多维网络构建从我国高校帮困助学的现状来看,目前我们对困难学生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缺陷,主要停留在经济困难的层面,救助手段和帮困体系也以

2、此为依据进行设计,存在一定的弊端和问题,因而重新认识贫困生问题并探索新的帮困助学之路就显得尤为重要。1重识高校困难学生的现状在2005年高等教育在校总人数超过2300万人的同时,高校贫困学生群体也迅速扩大,目前在校生中经济困难的贫困生比例约为25%,特困生比例接近10%。调查显示,这些学生家庭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来自经济不发达的老、边、穷地区,经济发展缓慢,自然条件差,难以支付学生的必需费用,这是造成学生经济困难的主要原因;来自单亲家庭,缺少劳动力,经济来源少或无经济来源;农村多子女家庭;天灾人祸等原因,家庭负债累累,生活费用无来源;城镇下岗职工家庭;残疾人家庭,基本

3、上无经济来源等等。分析发现,由于特殊的家庭环境和生活条件,经济困难的学生往往还伴随着一些问题,并日益突出。1.1心理困难据中国扶贫基金会的调查,80%以上的贫困大学生存在思想和精神方面的压力。作为一个自我意识已经成熟的个体,贫困生除因家庭贫困而自卑外,还有强烈的自尊要求,对涉及自己的事情非常敏感,容易形成情绪和情感上的强烈波动。当前大学生渴望人际交流、追求友谊、尝试爱情,希望过丰富多彩的生活,然而经济上的拮据、生活上的困难,以及个人能力、口才、社交能力、见识等都自愧不如,也没有什么特长,与他人相比,他们内心深处非常敏感,自尊心非常脆弱,因囊中羞涩而贬低自己,觉得低人一

4、等,遇见事情躲避,怕引人注目,从而丧失挑战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心理上采取逃避、退缩的应对方式,表现为自卑、缺乏生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消极依赖、沉默寡言、抑郁孤僻,严重的还会导致抑郁、躁狂、精神分裂症等心理疾病,严重影响了正常学习、生活。1.2行为困难所谓行为困难是指包含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实践能力、沟通交际能力等在内的综合素质水平低下。一方面,由于家庭经济原因,经济困难学生享受的社会资源相对较少,除了课堂学习外,从小没机会接受各类素质培训,导致口头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适应能力等行为能力相对较差。进入大学校园后,经济困难学生虽有强烈的融入群体的愿望,他们不得不为生活而

5、奔波,既无经济实力,也无时间、精力更多地进行人际交往,参与校园文化活动,从而使得原本较差的行为能力更缺乏锻炼;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困难学生大多来自落后地区,文化基础、家庭环境、学习条件等相对来说较差,特别是外语、计算机等课程,许多大学生在入大学前从未接触过语音室、电子计算机,容易导致学习困难。因此,经济困难学生能够出类拔萃的很少,大多数综合行为能力在中等偏下水平。1.3心理、行为双双困难对自身状况的客观认识,使贫困生懂得只有发奋成才才能彻底改变自身的处境。因此,他们能够为此而努力,力图使综合素质摆脱现状,但现实问题又时刻在困扰着他们,这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使他们长时间处于心

6、理紧张和焦虑的状态,更是对综合素质的提高显得有心无力。一方面,进入大学后,学习成绩不再是唯一的标准,而是学生的综合素质,行为困难学生难有优势,高中时的自信慢慢消失,自卑等心理问题则随之而来,日积月累,造成心理困难进一步加剧。另一方面,心理困难学生,由于缺乏自信心和竞争意识,心理上自卑、情绪上低落,从而大大影响了其人际交往能力等行为能力的锻炼和培养。结果就是心理困难和行为困难共同作用,产成恶性循环,不利大学生的健康成长。2现行帮困体系存在的问题2.1以经济资助的简单方式为主,帮困助学与育人结合不够现在的帮困助学体系以“贷、奖、补、勤、助”为主要内容,其目的主要以缓解困难

7、学生的经济困难为主。这种“授之以鱼”的简单帮扶方式,缺少帮困与育人的结合,虽然使得困难学生略解燃眉之急,但他们心理困难、行为困难的局面却没有改变,依然很难适应将来激烈的职场竞争,所以依然无法从根本上摘掉“困难学生”的帽子。2.2较少注意困难学生的主体性,难以激发学生自强自立的潜能帮困的通常做法是教师根据所掌握的情况,将奖(助)学金、学费减免等机会给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而不是由学生根据个人特点自主选择某项帮困助学措施,并结合学校总体状况制定自己的帮困助学计划。这种模式,淡化了学生本人的主体意识。结果是:一方面,随着助学金的金额越来越高,种类越来越多,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