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在音乐教学中的渗透

美育在音乐教学中的渗透

ID:10754060

大小:2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08

美育在音乐教学中的渗透_第1页
美育在音乐教学中的渗透_第2页
美育在音乐教学中的渗透_第3页
美育在音乐教学中的渗透_第4页
资源描述:

《美育在音乐教学中的渗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美育在音乐教学中的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3.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6-0123-01  学校教育是美学知识教育、艺术知识教育和审美实践教育三者的有机统一。学生作为真善美最忠实的追求和爱护者,同时也是美的积极创造者。要充分实现这一目标,最重要的手段是实施美育。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加强音乐课程的美育。我认为学校的音乐美育不是狭义的“技艺生”教育,不应局限于培养训练学生的音乐才能和技巧,最终目的应是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完善和谐个性的人。同时还应该注重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最终实现学生

2、的审美心理结构,从而使其身心获得健康发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发展。  一、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对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例如:欣赏《新疆好》一歌时,先用电脑课件欣赏新疆美丽的大草原及风土人情,激发学生兴趣,为学生在生活经验和理解音乐之间架起联想和想象的桥梁,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老师表演的新

3、疆舞,更让学生有了强烈的想学、想跳的心愿。  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及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使学生能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好动,注意力往往难以持久集中。当学生学会一首歌后,常常跃跃欲试希望通过表演去施展自己的才华,引起老师的关注,得到老师的赞赏,获得同学的羡慕。教师应大胆放手,给学生充分表现的机会

4、,使他们无所顾忌地表露自己内心的世界,从中体验表演的乐趣。  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和发掘创造能力的过程和手段,对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欣赏《玩具兵进行曲》时,可以让学生根据想象自己编一个小故事。故事的情节变的复杂多样,同时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个别能力较强的学生,在编好故事后,甚至会伴着音乐来叙述故事。这样,则增添了音乐美感。  二、通过多种方式进行美育教育,创造良好的审美环境  首先,重视学生在“心动”基础上的“身动”参与。人的内在心情是需要外在表达的

5、。音乐则以动作、声音等表现,可听的动态形式承担了人类情感的重任。因此,对于天性好动的小学生来说,音乐更多地需要学生的身体动作参与。例如:在欣赏教学中,教师必须给学生“身动”的机会,包括动口、动手、动脚、动体态,让学生参与创造,将自己所获得的审美体验充分表达出来。  其次,加强学生在“身动”时的“心动”参与。音乐教学强调蹦蹦跳跳,敲敲打打,交流讨论,即兴表演等这些“身动”的参与,但在某种情况下,更需要浮想联翩、心潮澎湃这类心灵震颤的“心动”,特别在音乐欣赏中,表面上表现为一种安静状态,但内心却在剧烈的震颤,被音乐所描绘的情景所吸

6、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与音乐完全融为一体。  三、通过音乐教学渗透美育,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音乐美育,有助于引导人们从美的典型中领悟人生的价值,使人进入一种崇高的境界。审美活动的实践表明,那些以现实生活为题材,具有强烈的政法、伦理倾向的音乐作品,可以产生直接的巨大感染力,使人充满道德激情,摆脱狭隘的个人利益。例如:《党的关怀亲亲的哩》一课,以情感为主线,以情感人,以美育人。通过观看录像资料,使同学们感受到我们祖国一天天强大起来的功劳在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同学们用亲切、热情的歌声唱出对

7、党的真挚情感;既渲染了课堂气氛,又培养了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  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通过音乐艺术实践,可以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体精神。如:在教《小宝宝睡着了》这首歌时,教师让学生扮演月亮、小星星、树叶,场地中间是一个小宝宝的摇篮,所有的孩子都参与到这一情景中。然后启发学生怎样做才会让小宝宝睡着呢?学生的表现方式多种多样。在这节课中,学生的歌声美、表情美,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亲人、对朋友、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

8、未来的向往。  (责任编辑曾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