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外交决策理论中的“判断问题性质”论文

浅论外交决策理论中的“判断问题性质”论文

ID:10791518

大小:5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8

浅论外交决策理论中的“判断问题性质”论文_第1页
浅论外交决策理论中的“判断问题性质”论文_第2页
浅论外交决策理论中的“判断问题性质”论文_第3页
浅论外交决策理论中的“判断问题性质”论文_第4页
浅论外交决策理论中的“判断问题性质”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论外交决策理论中的“判断问题性质”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论外交决策理论中的“判断问题性质”论文..毕业〔论文关键词〕决策理论判断问题性质理性决策决策机制研究政治心理学〔论文摘要〕判断问题性质,是一个实践中常见而理论探讨中少见的问题。本文首先提出“判断问题性质”的描述性定义,此后从三种外交决策理论中(现实主义的理性决策理论、决策机制研究、政治心理学)引申各自对“判断问题性质”的不同解释。作者最后认为三种外交决策理论在荃本假设、哲学基础的差异,使得可以较好的描述“判断问题性质”的综合决策理论难以产生。一、对外交决策中的“判断问题性质”的描述性定义外交决策是从一系列

2、政策预案中,选择出某个方案以解决外交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的过程。所谓问题往往既指一种客观事态的变化,也指一种主观认知的变化。它相对于某标准而言,这个标准在外交决策的相对较短的时期内,表现为决策主体对某个客观事态与主观认知的相符状态的认识与认同..毕业,“问题性质”即相对于这一标准发生变化的事态的特性。“判断”则可以理解为对这种特性的认识和对这一认识的认同的形成过程,这种过程有两个特点,时间上的连续性与事态上的变化性。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可以认为决策中的“判断问题性质”是这样一个过程:决策主体在一段时间内对某个命题

3、的认同的形成过程,该命题的内容为决策主体对相对于某一个标准发生变化的客观事态与主观认知的认识。因此“判断问题性质”有两个阶段性成果—针对某种变化的认识,对这种认识的认同。这两者不仅在“判断问题性质”这一过程中相互作用,也将影响外交决策这一过程的其余部分。有时候决策主体即使对“某种事态的特性”有清晰的认识,也不会制定、实施相应方案,这并不是因为认识、认同发生改变,而是因为其它限制因素的影响,如外交目标与决策主体的其他目标的冲突或“决策主体与决策执行者的认知不同”作为一个限制变量也介入到决策主体对“选择行动方案

4、”的思考过程中。因此,“知行合一”并不必然出现在外交决策的过程中,即“判断问题性质”不必然决定决策成果。但缺失“判断问题性质”这一过程及其结果的外交决策过程是难以想象的。如果以决策的本质是“选择”为思维起点,则若无法“判断问题的性质”,就无法使用某种标准对方案与目标进行选择。如果以决策是一个“过程”为逻辑起点,则若没有“判断问题的性质”的过程,则整个决策“过程”的起点,就无法进行有效分析该“决策”,也无法针对此“决策”制定和采取对应决策。因此,“判断问题性质”必然存在于整个决策过程中。二、现实主义决策理论中

5、的“判断问题性质”有关外交决策的理论研究,自斯奈德1954年发表《决策作为研究国际关系的一个方法》以来,已经有半个世纪的历史。在研究中主要形成了三个流派:由国际政治学中的现实主义理论衍生出的现实主义的理性决策理论、关注于官僚机构与组织过程的决策机制研究、以及关注于决策者心理过程的政治心理学。不同的学派虽然都承认外交决策是做出选择的过程,但关注的重点却不同。本章主要介绍现实主义决策理论,其基本观点是:理性国家是最重要的决策主体,在谋求权力与安全的时候,国家采取的是有目的的政策,或者说出于主观期望是按照功利原则

6、或理性规范行事。外交政策的手段和目标以国家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国家利益一旦确定,对外交政策的决策就是对特定国际环境下的目标和手段的准确计算,决策过程可以用理性选择模型来分析。一般意义上的工具理性主要指主体知道他的选择内容,对未知的事物形成预期,具有明确的偏好,并在经过一些最优化过程后审慎的选择自己的行动。外交决策研究者对其进行了必要修正,如决策主体不追求最优,而是满意:维持最稳定的状态比最大化收益更容易被政治行为中的决策者选择;政治收益有特殊性。在现实主义决策理论中,形成一个对事态变化的认识的命题与对这个命

7、题的认同是连贯的,其原因是对事态的认识是基于现实主义安全观、国家利益观;对这个命题的认同也基于同样的观念,单一决策主体和一贯的现实主义利益观是使得该过程如此连贯的原因。但现实主义决策理论中的“判断问题性质”也存在逻辑上的矛盾:一方面,现实主义者的思维存在一种“泛安全问题化”、“泛国家利益化”乃至“泛生死存亡化”的倾向,即存在“不知问题性质却己将其定性”的可能:另一方面,现实主义的外交决策理论中的“判断问题性质”最终服务于形成某一可维护国家利益的对策(即存在以下过程:对国家利益可能的变化进行程度区分—不同变化

8、程度对应不同的行动方案—不同的方案维护在一个安全低限上的不同安全利益或一个政治利益低限上的不同政治利益),而这种目的可能扭曲决策主体的“理性”假设,或致使不同环节中的理性互相冲突,最终导致整个过程可能出现行为体以理性为目的的行为不够理性的荒谬。因此,现实主义的外交决策理论中的“判断问题性质”过程不一定能够体现客观事态发生变化的特性,也不一定能够确保最终对策可维护国家利益。三、决策机制研究中的“判断问题性质”与现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