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的比较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的比较

ID:10813361

大小:1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08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的比较_第1页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的比较_第2页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的比较_第3页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的比较_第4页
资源描述: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的比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的比较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的理论观点是有所不同的。行为主义者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他们的基本假设是:行为是学习者对环境刺激所做出的反应。他们把环境看成是刺激,把伴而随之的有机体行为看作是反应,认为所有行为都是习得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应用在学校教育实践上,就是要求教师掌握塑造和矫正学生行为的方法,为学生创设一种环境,尽可能在最大程度上强化学生的合适行为,消除不合适行为。认知主义者认为,人的认识不是由外界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外界刺激和认知主体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

2、的结果。根据这种观点,学习过程被解释为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态度、需要和兴趣并利用过去的知识与经验对当前工作的外界刺激(例如教学内容)作出主动的、有选择的信息加工过程。教师的任务不是简单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首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然后将当前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有机地联系起来,学生不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器,而是主动地对外界刺激提供的信息进行选择性加工的主体。而建构主义者的观点:1、知识观:(1)按照客观主义的观点,事物是客观存在的,而知识是对事物的表征。然而,建构主义却在一定程度上对知识的

3、客观性和确定性提出了质疑。首先,建构主义者(特别是其中的激进者)一般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相反,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被“革命”掉,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而且知识并不是拿来就用,一用就灵,而是需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因此,教师并不是什么知识权威,课本也不是解释现实的模板。其次,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尽管我们通过语言符号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甚至这些命题还得到了较普遍的认可,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者会对这些命

4、题有同样的理解,因为这些理解只能由个体学习者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它取决于个体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总之,尽管建构主义有不同倾向,但在某种程度上对知识的客观性、可靠性和确定性提出了怀疑,这种知识观尽管不免过于激进,但它向传统的教学和课程理论提出了巨大挑战,值得我们深思。2、学生观:怎样看待作为学习者的学生?怎样看待他们的经验世界?首先,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强调儿童的巨大潜能。其次,建构主义者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差异性,每个人在自己的活动和交往中形成了自己的个性化的、独特性的经验。教学不

5、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从外部装进新知识,而是要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并在此过程中相互交流和质疑,了解彼此的想法,彼此作出某些调整。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学习者对问题的理解常常各异,学习者可以在一个学习社群中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充分沟通,形成对问题的丰富的、多角度的理解。因此,学习者的差异本身便构成了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另外,不同学习观指导下课堂教学也是有所差异

6、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特点是只注重有机体的外在反应,而不注重有机体的内部心理过程,认为有机体只是被动的接受外部刺激,通过尝试错误来获得正确的反应,而缺乏主动的内部心理活动的参与。传统的行为主义者主张研究人的外显行为,认为学习过程与内部心理过程无关,只要控制外部刺激,就能控制和预测学习效果,他们反对将意识和内部心理过程作为研究对象,同时他们强调学习过程中的强化并且认为行为之所以发生变化,是由于强化的作用。近些年来,行为主义受到认知观关于有机体和环境相互作用的启示,突破了原来的模式,将多种认知加工(如思维、知

7、觉等)纳入他们的理论框架中。这使得人们不仅研究个体外部条件对行为反应的影响,而且特别注意外部条件的相互作用对行为的影响。认知主义理论十分强调个体的主动性和内部心理机制,认为学习是个体主动的行为,学生不是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的探索者但另一方面却忽视教师的引导作用。学习就是把新的知识整合到个体已有的知识结构中,虽然每个个体的认知结构不同,但只要对知识的表征系统进行设计,就可以通过个体的主动探索进行学习。建构主义理论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不同的是,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不是客观存在

8、的,而是个体根据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在,一定的社会背景情境下建构出来的。因此,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的帮助者,为学生提供有利于意义建构的环境,使学生能够建构完整的意义,并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新课程改革和实践的向导和指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充分体现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和思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和思想对于新课程改革的实践具有以下启示。1.重视教学环境的建设,营造和谐、民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