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语文湖北卷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语文湖北卷

ID:10910969

大小:93.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7-08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语文湖北卷_第1页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语文湖北卷_第2页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语文湖北卷_第3页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语文湖北卷_第4页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语文湖北卷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语文湖北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湖北卷)语文本试卷第一、二、三大题为选择题,第四、五、六、七大题为非选择题。全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上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2、。答在试题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险峻/疏浚咀嚼/沮丧蚊蚋/方枘圆凿B.稗草/裨将憎恨/增加自诩/栩栩如生C.田畴/筹划悼念/船棹勘察/狼狈不堪D.央浼/冠冕靓妆/靖乱哽咽/如鲠在喉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A.安分  渡难关  长治久安  万事俱备B.伏法  大姆指  貌合神离  顾名思义C.博弈  候车室  出其不意  精兵减政D.通谍  抄近路  和颜悦色  艰苦备尝

3、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文字,大家太熟悉了,甚至有些司空见惯。仔细想来,文字应称得上是“宝中之宝”。B.“小沈阳”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关注,有人说“低俗”,有人说这代表了时代的选择,有人认为这不是真正的二人转……各种说法不一而足。C.828米的迪拜塔能否发挥定海神针的作用,能否撑住房地产市场风雨飘摇的天空,还有待时间的检验。D.一些媒体整日对万里之外的事故进行追踪报道,而对自己身边同样惨烈的事故轻描淡写,确有“厚彼薄此”之嫌。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今年CCTV中国经

4、济年度人物当选人覆盖了证券、IT、航空、新能源等行业和领域,解读这份名单,我们可以清晰地辨认出去年中国经济的热点和脉搏。B.我们浏览本地的几个教育网站和学校网站,发现各个学校都在大兴博客工程,教研组博客、教师个人博客、班级博客、学生个人博客,应有尽有。C.易中天教授关于“空城记”在历史上是曹操和吕布作战时所用,在《三国演义》里面被诸葛亮抢走了“发明权”,受到不少观众的质疑。D.建设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历史任务,必须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业稳定发展,确保农民持续增收。5.

5、下列选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A.“激情”源于希腊语,原意是“上帝本色”,这里的上帝本色不是别的,而是指一种持久不变的爱心——恰当的自爱(自我接受)和由此延伸出的对别人的爱。B.《重庆日报》、重庆电视台和重庆电台共同推出的“建国60周年回顾”栏目——《不朽的红岩》,在社会上引起强列反响。C.对岸的草原上万籁无声,河这边却是一片骚动和聒噪:鸟啄击橡树干的笃笃声,野兽穿越丛林的沙沙声,潺潺的流水声,野牛的低哞声——荒野的世界充满一种亲切而粗犷的和谐。D.古人赏梅,欣赏的是它那盘曲的虬枝老干,品味的

6、是它那馥郁的浓香。宋代范成大《梅谱》云:“梅,天下尤物,无问智愚不肖,莫敢有异议。”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①前不久,《人民日报》头版头条用了个新闻标题《江苏给力“文化强省”》,其中的“给力”二字新鲜独特,让很多人感到意外,迅速成为网络热词并引起争议。②这让我联想到日前公布的《中国语言生活绿皮书暨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这份报告中收录了诸多有代表性的热字、热词和热语,即流行语。有些人对此颇有微词,认为这些流行语所代表的语言现象不过是一时的时髦,会破坏语言的“纯洁”和“规范”。这

7、种失之狭隘的观点反复申说了好多年——年年有流行语新冒出来,年年就有人老生常谈。其实语言像一面镜子,如实地反映着社会生活和社会文化的变化,而在语言三要素中,又以词汇对上述变化的反映最为迅速、最为活跃。因此,流行语蕴含着超乎语言本身的意义,值得关注也值得研究。③流行语记录着社会变化。早在上世纪60年代,美国有社会语言学家提出了著名的“语言与社会共变”理论,指出:语言对社会有依附性,即语言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因社会的变化而变化。比如1977到1980年间我国集中出现的流行语“拨乱反正”、

8、“党纪国法”、“平反”、“冤假错案”等等,就如实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特征;之后经济改革启动,“市场调节”、“关停并转”、“个体户”、“中外合资”等一系列流行语又扑面而来。流行语对社会变化感知的敏锐度与应变力是极为突出的。④一些流行语具有丰富的含义。有时,人们对同一流行语的解读,会因立足点不同而产生分歧,甚至理解截然相反,但是这并不会削弱它,反而能增加这些词语的张力。比如“山寨”一词,最初源于香港,专指一些不正规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