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问答2.5(掌握)

生化问答2.5(掌握)

ID:10937659

大小:1.13 M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7-09

生化问答2.5(掌握)_第1页
生化问答2.5(掌握)_第2页
生化问答2.5(掌握)_第3页
生化问答2.5(掌握)_第4页
生化问答2.5(掌握)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化问答2.5(掌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生化问答1.蛋白质1—4级结构的定义及稳定这些结构稳定的作用键蛋白质一级结构是指蛋白质多肽链中氨基酸残基的排列顺序。主要化学键是氢键,有的还包含二硫键。蛋白质二级结构是指多肽链中主链原子的局部空间排布,不涉及侧链的构象。主要结构单元—肽单元,主要化学键为氢键。*α-helix:◆多肽链的主链围绕中心轴做有规律的螺旋式上升,螺旋的走向为顺时针方向,所谓右手螺旋。◆每3.6个氨基酸残基螺旋上升一圈,螺距为0.54nm◆氨基酸的侧链伸向螺旋的外侧。◆螺旋的稳定是靠氢键。氢键方向与长轴平行。β-折叠◆多肽链充分伸展,每个肽单元以Ca为旋转点,依次折叠成锯齿状结构,R基团交替的

2、位于锯齿状结构的上下方。◆两条以上肽链或一条肽链内的若干肽段并行排列,走向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β-折叠的稳定靠氢键。蛋白质的三级结构是指整条肽链中全部氨基酸残基的相对空间位置,也就是整条肽链所有原子在三维空间的排布位置。主要靠次级键,包括疏水键,离子键,氢键和范德华力等,蛋白质的四级结构是指蛋白质分子中各亚基的空间排布及亚基接触部位的布局和相互作用。主要是疏水键,其次是氢键和离子键。2.以血红蛋白为例说明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蛋白质一级结构是空间结构的基础:蛋白质一级结构决定蛋白质空间结构,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又决定蛋白质的生物学功能。如镰刀形红细胞贫血,镰刀形红细胞

3、贫血发生的根本原因是血红蛋白的一级结构发生了差错,人血红蛋白亚基的第六位氨基酸应该是谷氨酸,而在镰刀形贫血的血红蛋白中却是缬氨酸,本是水溶性的血红蛋白,就会聚集成丝,相互粘着,导致红细胞变形成镰刀状而极易破裂,产生贫血。3.简述DNA二级结构的基本结构特征·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绕同一中心轴,形成右手螺旋的结构。·脱氧核糖和磷酸基团组成的亲水性骨架,位于双螺旋结构的外侧,而疏水的碱基位于内侧。·双螺旋结构的直径为2.37nm,每一个螺旋有10。5个碱基对,螺距为3.54nm。·两条链由碱基间的氢键相连,A与T配对,形成2个氢键,G与C配对,形成3个氢键·双螺旋结构

4、的表面存在一个大沟和一个小沟·维持DNA结构稳定的作用力是氢键和碱基堆积力4.何谓酶原和酶原的激活?酶原激活的机理及生理意义?酶原:有些酶在细胞内合成或初分泌时只是酶的无活性前体,此前体物质称为酶原酶原的激活:在一定条件下,酶原向有活性酶转化的过程。酶原激活的机理:酶原在特定条件下,一个或几个特定的肽键断裂,水解掉一个或几个短肽,导致分子构象发生改变,形成或暴露出酶的活性中心,从而表现出酶的活性。*酶原激活的生理意义:①避免细胞产生的酶对细胞进行自身消化,②使酶在特定的部位和环境中发挥作用。③可视为酶的储存形式。5.糖代谢:糖酵解:在缺氧情况下,葡萄糖生成乳酸(lac

5、tate)的过程并伴随着少量ATP生成的过程反应部位:胞浆无氧酵解生理意义:·在于迅速提供能量。·缺氧条件下获取能量的重要途径。·无线粒体的红细胞以及依赖酵解供能的白细胞、骨髓等组织获能的重要途径。·酵解还是彻底有氧氧化的前奏,准备阶段糖的有氧氧化:指在机体氧供充足时,葡萄糖彻底氧化成H2O和CO2,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是机体主要供能方式。反应部位:胞液及线粒体*G-----------------2丙酮酸+2ATP+2NADH+H+(胞液)(一)丙酮酸氧化脱羧生成乙酰CoA(线粒体)(二)*三羧酸循环(线粒体):指乙酰CoA和草酰乙酸缩合生成含三个羧基的柠檬酸,经过

6、脱氢脱羧,又生成草酰乙酸,再重复循环反应的过程。·巴斯德效应:有氧氧化抑制无氧酵解的现象称为巴斯德效应机制:丙酮酸的代谢去向,由NADH+H+去路决定。·磷酸戊糖途径:磷酸戊糖途径是指由葡萄糖生成磷酸戊糖及NADPH+H+,前者再进一步转变成3-磷酸甘油醛和6-磷酸果糖的反应过程。细胞定位:胞浆。·糖原的合成和分解反应部位:胞浆糖异生的关键步骤及关键酶糖异生意义6脂类代谢见笔记7.简要写出以丙酮酸为底物的四个不同条件的酶促反应(说明催化反应的酶,辅助因子及细胞中的定位)·丙酮酸在胞液中被LDH(乳酸脱氢酶)(辅酶为NADH)催化生成乳酸。·丙酮酸在线粒体中被丙酮酸羧化

7、酶(辅酶为生物素)催化生成草酰乙酸。·丙酮酸在线粒体中被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辅酶为TPP,NAD+,FAD,CoA-SH,硫辛酸)催化生成乙酰CoA。·丙酮酸在胞液和线粒体中被转氨酶(辅酶为磷酸吡哆醛)催化生成丙氨酸。8.简述血氨的来源、去路及转运方式转运方式:丙氨酸—葡萄糖循环、谷氨酰胺的运氨作用9.试述硬脂酸(18碳饱和脂肪酸)在体内彻底氧化分解的主要过程及ATP的生成情况10.简述体内ATP生成的方式两种方式:底物水平磷酸化和氧化磷酸化氧化磷酸化:是指在呼吸链电子传递过程中、能量逐步释放并偶联ADP磷酸化生成ATP,因此又称为偶联磷酸化。底物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