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扩招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压力的缓解对策

试论高校扩招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压力的缓解对策

ID:10967427

大小:5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9

试论高校扩招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压力的缓解对策  _第1页
试论高校扩招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压力的缓解对策  _第2页
试论高校扩招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压力的缓解对策  _第3页
试论高校扩招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压力的缓解对策  _第4页
试论高校扩招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压力的缓解对策  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论高校扩招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压力的缓解对策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试论高校扩招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压力的缓解对策[论文关键词]大学生高校扩招就业压力  [论文摘要]高校扩招是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人才储备,增强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后劲,但高校扩招使大学毕业生数量在短期内增长过快,造成空前的就业压力,这是不可避免的。要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应从政府采取政策、措施宏观调控;高校保证教育质量、加强就业指导、就业推荐;全社会开辟多种就业渠道,形成就业市场调节就业;大学生积极自主就业等多方面相结合,多管齐下,形成合力,努力保持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基本稳定。  自我国政府1999年作出了高校扩招的战略决策后,高等教育

2、以前所未有的步伐迈人新的发展时期,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在校生猛增。到2003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校生达1600万,毛人学率达到15%,我国高等教育出现了大众化的发展趋势。2005年我国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计划为475万人,比上年实际增长约8%,即扩招35万人左右,在校生将达2000多万。但是1999年开始扩招的学生到2003年毕业,以后每年毕业生人数也将随之剧增,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显出来,成为社会的一个热点问题,加之目前整个社会面临着城镇2000多万新增劳动力、356万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1.5亿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三峰叠加”的局面,

3、再加上历年待业的毕业生,就业竞争更加激烈,中国面临空前的就业压力。  为此,学生就业情况已成为衡量一所高校办学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标准,是一所大学社会认可程度的体现。国家规定,高等学校一次就业率高低将作为高校招生数计划的参考指标,如三年内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低,将:敬限制招生数量。现实情况是许多高校就业率逐年下滑,大学生在就业市场遇到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很多学:生毕业后长时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这种对高等教育的高预期与现实中就业不畅的矛盾引起了媒体和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不少人对国家近几年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大幅度增加高校招生数的做法提出了疑问。如何看:待高校扩招?如何缓解大学

4、生就业压力?我们必须作出回答。  问题的症结在于高等教育扩大的数量、结构和布局应与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任何一个环节的不适应,都会造成大学生就业的不畅。从数量上看,中国大学生数是否太多了造成就业困难?扩招后中国大学生是比以前多了,但它与我国庞大的总人CI基数比不是多了,而是仍然很稀缺。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中国每l0万人口中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只有3611人,即受过大专以上教育人口仅占总人口的3.6%,而日本、韩国为30%,印度也达到16%。中国每百万人口中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数量仅相当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30%。可见,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5、不都在于扩招规模上,更主要在于高等教育培养人:的结构、质量和就业观念问题上。  因此,要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应从政府采取政策措施宏观调控,高校保证教育质量、加强就业指导、就业推荐,全社会开辟多种就业渠道、形成就业市场调节就业,大学生积极自主就业等多方面相结合,多管齐下,形成合力,努力保持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基本稳定。  一、招生政策宏观调控  50多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总的规模仍不大。1990、1993、1995、1996、1998年的毛入学率分别为2.7%、3.8%、5.2%、5.7%、9%。其中,1994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是4.6%

6、,每l0万人口中的在校大学生数为440人,才刚刚达到低收入国家90年代初4.5%和417人的水平,与发达国家如英国1950年入学率达5%比相差半个世纪J。甚至连菲律宾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也达到32%。  借鉴国外的高等教育发展经验,我国的高校扩招是必然的。高校扩招是世界范围内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美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始于二次大战结束,是为了缓解1200万即将从战场上归来的复员军人的巨大就业压力而采取的一次战略措施。从60年代至70年代初为大众化初期,90年代进入后大众化时期。日本从60年代到70年代中期经历了一个

7、初期大众化阶段,新生入学率从10%上升到35%以上,1995年新生入学率达到46%,已接近大众化的后期。德国高等教育1960年入学率达8%,70年代初达到20%,1994年达到34%[3]。可见,发达国家高等教育都要经历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过渡,我国高等教育也正在走向大众化,正处于精英教育的转折期。  高等教育规模如此扩展具有其合理性,是有多方面原因的。  第一,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力推动。毫无疑问,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经济基础,同时,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对人才的数量、质量都提出更高要求,因此,必须把教育投资作为基础性和生产性的投资。  第二,人民群众的精神

8、需求。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