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纳教育”视域下武术教育的发展与定位--

“全纳教育”视域下武术教育的发展与定位--

ID:10973027

大小:62.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09

“全纳教育”视域下武术教育的发展与定位--_第1页
“全纳教育”视域下武术教育的发展与定位--_第2页
“全纳教育”视域下武术教育的发展与定位--_第3页
“全纳教育”视域下武术教育的发展与定位--_第4页
“全纳教育”视域下武术教育的发展与定位--_第5页
资源描述:

《“全纳教育”视域下武术教育的发展与定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全纳教育”视域下武术教育的发展与定位??  中图分类号:G812.5:1009783X(2016)04031304文献标志码:A  历经百年,中国的特殊教育事业由无到有,由冷到热呈跨越式发展,特别是在2007年上海特奥会、2008年北京残奥会后,特殊人群受到国人关注,特殊教育事业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也进入国人视野。“无差别上学”“学校零拒绝”“随班就读”等模式在西方发达国家发展已久。近年来,“全纳教育”在中国的特定教育体制下发展迅猛,在教育内容、教育途径、教育结构和教育战略的实施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发展[1]。武术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担负着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本文

2、在全纳教育这一视域下,试图探析武术教育在残疾人体育课中的功能与定位,对我国武术教育的开展与发展有所裨益。  1全纳教育的内涵解读  “全纳教育”作为现代教育的一种新思潮,发轫于20世纪90年代的西方发达国家。“全纳教育”一词首次在国内出现是由陈云英教授在1993年哈尔滨亚太地区特殊教育研讨会上从英文“inclusiveeducation”翻译而来。“inclusiveeducation”在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分别被意译为“和谐教育”和“融合教育”;然而“全纳教育”首次在国际文件中出现则是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西班牙萨拉曼卡发表的《萨拉曼卡宣言》上。它规定:“每一个儿童都有受教

3、育的基本权利。要给予残疾人实现和保持可接受水平的学习机会,教育体系的设计和教育方案的实施必须要考虑到每个儿童的独特个性、兴趣、能力和学习需要等的广泛差异;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必须有机会入读普通学校,这些学校应该使他们参与到能满足其需要、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活动中。”[2]  经过近20多年的发展,全纳教育已成为国际教育界认同的未来教育发展模式之一。可以说,全纳教育已成为21世纪教育研究中的一个重大课题和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在我国,学者对是否需要开展全纳教育,也已形成共识,均认为这是未来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势;但对如何理解全纳教育仍有争议,对“全纳教育”的概念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形成统一认定,

4、至今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5年发布的《全纳教育指南:确保全民教育的通路》中对全纳教育的定义是:全纳教育是通过增加学习、文化和社区参与,减少教育系统内外的排斥,应对所有学习者的多样化需求,并对其做出反应的过程[3]。  对于适龄儿童而言,“以覆盖所有适龄儿童为共识,以常规体制负责教育所有儿童为信念,全纳教育涉及到教育内容、教育途径、教育结构和教育战略的变革和调整。”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全纳教育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的参与,促进学生参与到就近学校,并了解其文化、课程及社区的活动,以减少被排斥。全纳教育研究要探讨的不是“一体化”与“隔离”的问题,而是探讨“全纳”

5、与“排斥”的问题。从此解释中可以看出,全纳教育的实质是“要加强学生的参与,减少学生被排斥”,而将全纳教育仅仅理解为将特殊儿童全部纳入到普通学校中来是远远不够的,全纳教育最终体现的是人权平等、教育平等和人本关怀。  残疾人能否融入到社会这个大系统中,已经成为社会文明程度的晴雨表。对残疾人受教育的权利和人性关爱在各个国家都受到重视。我国《残疾人教育条例》明文规定“普通高级中等学校、高等院校、成人教育机构必须招收符合国家规定的录取标准的残疾考生入学,不得因其残疾而拒绝招收”,而且随着我国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深化,残疾人在学校就读“被接纳”的范围将会越来越广,参加体育活动的残疾人将会越来

6、越多。武术教育作为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担负着重要的教化育人的任务。武术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特殊体育的一个分支,具有一般体育教育及特殊体育教育的共性特征,同时又具有丰富的个性特征:以言传身教(身体教育)为基本手段而开展的身心教育的总和[4]。  2“全纳教育”视域下对武术教育的认识  武术是中华文明持久氤氲滋养而发展起来的中国独特的身体活动方式,沉淀着博大精深的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华民俗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武术具有文化、体育属性,从而派生了武术的教育价值。武术教育发展至今,体育教育的功能日益突出,而在武术作为体育竞赛项目之后,又使其在内容、形式和手段上的体育化功能更加突

7、出;然而,从广义上讲,武术并不是体育所能够涵盖的,从它的功能来说,也不限于体育。在审视武术时,绝不能仅仅将其视为一种技术或技能,应该认识到它丰富的文化内涵。“内外兼修”言简意赅地反映了武术的文化功能,使武术超越一般的运动形态:技能技术层次。根植于传统文化土壤中的武术也把“武德”放在首要位置,这是中国传统文化在武术中的一种体现。“习武先习德”已成为武术教育的第一节课[5]。由图1可以看出:在武术的文化体系中,武术的技术体系属于表层,是武术运动的形态;而武术的文化内涵属于内层,是武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